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原力的觉醒:《老子》与《易传》中的阴阳(2)

原力的觉醒:《老子》与《易传》中的阴阳(2)

书名: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作者名:李浩然本章字数:2060更新时间:2024-06-07 15:29:17

然而,这批竹简中的《老子》和我们今天在书店里买到的《老子》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字数上,郭店竹简本《老子》只有一千七百多字,是今本《老子》字数的三分之一;编目上,郭店竹简本不分上下经且没有章次;内容上,今本《老子》中对儒家的批判、对权术的论说在郭店竹简本中均不存在。简单来说,郭店竹简本更像是一个缩减本的《老子》。只是,“缩减”这个词似乎在说,确实存在着一个像今本《老子》一样的“完整本”在前,然后郭店竹简本对其进行了删减。

有一些学者根据随竹简共同出土的一只漆耳杯得出了类似的观点。这是因为,漆耳杯的底部刻着“东宫之币”的字样。有学者认为,这个形似“币”的文字是“师”。所谓“东宫之师”,就是楚国太子的老师。很有可能,作为太子老师的墓主自己做了一个《老子》的删减本,对太子进行教学,去世之后又把这个删减本作为自己的陪葬品。至于这位老师究竟是谁,学者们的猜测主要集中在陈良、环渊、慎到,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屈原这四个人。但也有学者反对这种猜测,因为“东宫之师”的“师”未必就是老师,也可以解读为制作这个漆耳杯的工师,即东宫的工匠。而且,即使“师”是老师,墓主也未必是这个杯子的原始持有者,可能是礼物转赠,也可能是旧物收藏。所以,对“老师删减《老子》以教太子”的猜测,并不足以有力地说明这座楚墓中的竹简《老子》为什么会有内容缺失。

如果不能证明郭店竹简本是删减本,我们可否换一个思路,假设今本《老子》是“扩充本”呢?也就是说,《老子》最初被创造时并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么多内容,这些多出的内容是《老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后人附加的集体性成果,就像有人主张《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一样。证据之一是,郭店竹简本没有今本《老子》“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样的表述。梁启超曾经考证,春秋时代没有能导致荒年的战争,战国时代才有,所以很可能是生活在战国及其后时代的人补充了这句话。证据之二是,清代学者汪中曾考证函谷关是战国秦献公所建,生活在春秋时代比孔子还要早的老子不可能穿越到战国而出函谷关。我们所说的“老子”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老子》这本书也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的。至于到底是谁补充了《老子》,从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猜测看,太史儋是一个热门人选,毕竟司马迁很早就提出了这个可能,而且太史儋既然见了秦献公,那他很有可能谈了理国治民的权术之学,这和今本《老子》多出来的内容也相符。

即使太史儋不是今本《老子》的作者或唯一的作者,认为《老子》有一个动态的成书过程也是相对严谨的学术态度。我之所以要花费一些篇幅介绍老子其人其书的学术考据,除了因为上文谈到的阴阳概念确实与之相关,更试图展现学术世界和常识世界的区别:与充斥着道听途说、直接武断的后者相比,前者则充满着种种不确定与怀疑。讨论老子的阴阳观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今本《老子》中出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郭店竹简本中并没有,所以我必须用上述的考证来铺垫,我们所讨论的“老子阴阳观”中的“老子”只是一个虚指,不是必然指代李耳。

老子在这里提到了万物都具有阴阳,且阴阳二气互相激荡,之后彼此融合化作一体。单看后一句,阴阳的含义还比较好理解,但加上前一句,“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阴阳和“道”有什么关系,这就成了一个十分专业的中国哲学问题。老子把“道”作为一个根本概念,因为他认为,万物的生长变化不是随机混乱的,而是具有一个先天规律。既然我们人也是万物中的一员,那行动当然也受道的支配,这也使得我们无法上升到比道还高的地位去认识道、定义道。

所以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无名的,我们用“道”这个字去指代它,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描述性的称呼。《老子》第二十五章就有:“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除了“无名”,道其实不能被进行任何经验性的感受,所以它也是无形无声的。在这个意义上,老子称道为“无”,就像蚂蚁无法感知人类的存在而以为它们的世界中并没有我们一样,在我们的世界,道也是无法显现的“无”。这个“无”并非说道不存在,而是说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无法在自身所处的维度中以任何形式接触到它,这也是《老子》在第四十一章中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然,从老子的论述来看,人虽然无法接触到道,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认识到有一个不可认识的道存在。

顺着这个理解,“道生一”就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即无名无形的道必然意味着有名有形的万物的存在,这也就是《老子》第四十章所说的“有生于无”。换句话说,当把万物运行的规律作为世界的根本时,我们已经承认了万物在运行着,所以能从“无”中推出“有”这个概念,被推演出来的“有”在未被做区分之前,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可被视为“一”。但是既然知道了“有”,我们自然会注意到“有”与“有”之间的不同,也就是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差异。我们区分这些事物时,很容易注意到事物属性上的差异,而差异最简明的形式便是对立。比如:石头是硬的,布是软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富有的,可怜的阿Q是贫穷的。所以所谓“一生二”,就是从万物整体中发现了属性上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