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藏在特征之下的本质:实体与亚里士多德的“质形论”(3)

藏在特征之下的本质:实体与亚里士多德的“质形论”(3)

书名: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作者名:李浩然本章字数:1923更新时间:2024-06-07 15:29:13

另外,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实体具有能“是”的性质,便不妨再多了解一下。后世把对能“是”性质的研究称为“本体论”,这个概念由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创造,由表示“是”的希腊文变体ont和表示“学问”“学说”的ology构成,字面意义就是关于是者的学问。本体论与形而上学有一种被蕴含与蕴含的关系:前者专门研究什么是能“是”的性质,哲学界很多人把能“是”的性质解释为存在,所以本体论又被视为研究存在的学问;后者除了研究能“是”的性质,还会探讨这种性质的拥有者的语言功能、与属性的关系,以及另外具有哪些内容。可以说,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

相比于“本体论”,很多人对“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这个词常常被当作静止的、绝对的、否定辩证的思维的代表。不过,如果稍微熟悉一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你就会知道他并没有忘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运动,只不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被他放在了物理学的部分。比如在讨论事物为什么运动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潜在的现实化”这个观点,认为当事物开始补偿自己潜在的某种缺乏时,就会产生运动和变化。类似的观点在现在既被视为近代物理学的原型,又被当作亚里士多德广义的哲学思想,所以如果能明白他区分出形而上学的苦心和这种区分在当时对哲学的影响的话,便不会苛求在形而上学中找到全部的哲学观点,就像我们不会在化学中寻找艺术、在滑稽剧中寻找悲伤一样。

在说明了“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之后,我们最后要来探究一下这门学问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内容。在树立形而上学的权威性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亚里士多德对逻辑那种“过河拆桥”的使用方法,接下来他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形而上学的领域内,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相应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对实体进行规定呢?亚里士多德借用了阿那克萨戈拉“心智”这个概念,认为对于实体,我们能够天然地通过心灵中的理性直接证会,这种能力被后来的哲学家称为“理性直观”,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还会详细讨论。无论如何,亚里士多德在这里为人设定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使人在感觉与逻辑之外,可以凭借心智对实体的内容进行把握。这个把握的结果便是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的质料与形式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由质料与形式构成的。所谓质料,是指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保留在其中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构成事物的基质和材料。所谓形式,是指某事物之所以是那个事物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形状。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用手工纸做了一个纸飞机,它的质料就是纸,它的形式就是飞机能够飞翔的内在动力结构和外在的形状。亚里士多德断言,正常情况下,一切实体都有质料和形式两个方面。这种观点被后世称为“质形论”。

不过,亚里士多德同时也强调,当实体的质料越充分、越彰显时,它的现实性就越大;反之,当实体的质料越缺乏、越隐匿时,它的现实性就越小。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一个实体只有形式而没有质料,它就无法被人认识和解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实体超越了人的理解,是神圣的,他称之为“神”。这里的“神”不是古希腊神话中具有人格的神灵,而是表达哲学思考的终点。

公允地说,亚里士多德有关实体的质形论的观点,多少有些破坏他意欲树立的形而上学的崇高感。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实体是静态思考的结果,它与代表动态的经验世界的诸多可变化的属性是有绝对区别的。然而在对质形论的讨论中,“质料”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内容似乎与“属性”有些重复,于是实体开始有了经验世界的现实性,而之前所说的关于实体的抽象性与根本性的特点,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由“形式”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内容承担了。说到底,在对实体的论述中,亚里士多德似乎打破了自己第一哲学的宣言,在强调实体是隐藏在属性之下的存在的同时,又认为实体具有现实性。

如果一定要为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矛盾之处做一些辩护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当谈到由质料显示出的实体的现实性时,亚里士多德使用“实体”这一概念代指“以实体为基础的融合了属性的事物全体”,这既是广义的用法,也是现实的用法;而严格指称与属性相区别、代表事物本质的“实体”概念,则是狭义的、理论的用法。在研读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这样区分至少会让我们消减一些疑惑。

在经历了自然哲学家对本原问题的集体发声之后,古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悄然发生转变,开始以更加脱离经验世界的方式发展,问题意识的焦点从“万物从何而来”转变为“万物的本质是什么”,哲学也因此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关注对象。有读者会好奇,为什么古希腊哲学会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发生转变?在上文中,我们把亚里士多德视作让哲学在自然哲学转向自然科学的道路上悬崖勒马的英雄,但正如无数故事所讲的那样,英雄无法仅凭自己就完成一次壮举,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的思考也同样来自前人的启发。这位前人便是他的老师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