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是水吗,是火吗: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万物本原(2)

是水吗,是火吗: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万物本原(2)

书名: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作者名:李浩然本章字数:2249更新时间:2024-06-07 15:29:11

但是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事物的变化并非混乱或偶然的,而是存在一种秩序,能够维持万物在一个和谐的关系中进行转变。这就好像某天你买的某只股票在下跌,但投资的房产却升值了,或者好像妻子生病了被丈夫照顾,等到丈夫生病时也会被妻子呵护一样。赫拉克利特把这个秩序称作“逻各斯”,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它的原义是“言说”“道理”,在这里表达为万物变化的平衡道理。这个道理便是:从个别看,事物由于变化而出现对立;从整体看,对立又能在事物身上形成统一。于是赫拉克利特说:“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年轻和年老是一个东西。”

必须注意的是,赫拉克利特这种万物皆变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追寻本原的必要,比如,当我们指着一部新出的苹果手机去追问它的本原时,可能由于它立刻产生了变化而已经不是刚才的那部手机了。所以在赫拉克利特看来,问一个东西的本原,显然不如知道它不断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逻各斯——更为重要。

当然,这种观点并不被所有人同意,与赫拉克利特同时代的住在爱利亚的巴门尼德就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巴门尼德认为,万物的流变只是我们对现象的感觉,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他把前者称为“意见”,把后者称为“真理”。这个判断其实就是我们在之前一直所说的“对世界的双重认识”。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家终于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对经验世界之上的未知世界的探寻。

巴门尼德说,我们可以用眼睑、鼻子、耳朵去形成意见,但只能用理智去获得真理。这里的“理智”指的是逻辑思考,而且特指对同一律的逻辑思考。所谓变化,是说原来存在的东西现在不存在了,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现在存在了。但是巴门尼德论证道,存在的东西必须存在,如果我们说一个存在的东西不存在,就违反了同一律,就像说“这位男士不是男人”一样。我们能理解巴门尼德的意思,但是正如你我所经历的那样,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会看到,前几天还在街角营业的小吃店变成了拉面馆。按照巴门尼德的解释,这个改变只是经验世界中的错觉,当我们说“小吃店存在”的时候,它就不可能不存在。尽管这更像是巴门尼德本人的错觉,但他确实十分坚定地执行着他的主张,并进一步得出,按照同一律的规定,我们也不能说不存在的东西存在,因为我们根本不会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产生任何认识,并用语言描述,所以我们不能说它存在——如果拉面馆是之前不存在的,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它叫“拉面馆”。于是,存在的东西不会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也不会存在,所以被赫拉克利特推崇的事物的变化在巴门尼德这里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按照后者的思路继续走下去,就会得出存在的万物永恒和不生不灭的结论。

不仅如此,巴门尼德还认为,存在的万物是一个圆滚滚的“一”。如果不稍加解释,你一定会被这句话搞得摸不着头脑: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同样都是北京的建筑物,天安门和天坛就不一样。但巴门尼德认为,当我们说“事物是多样的”时,首先进行了空间上的区分,而一旦进行空间上的区分,就暗示着某事物只能在一个空间存在而不在另一个空间存在,这同样是在说某个存在的东西不存在。从同一律看,存在的东西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存在,所以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区分,世界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被巴门尼德称为“一”。这个“一”充满一切空间,且必在形状上是一个完满的球体,因为如果“一”是不规则的形状,就会出现部分的存在不均,“存在不均”仍然与“存在者存在”相矛盾而不能被接受。

本书写到这里,我觉得是时候向诸位读者提出第一个哲学思考上的要求了。在进行更多的纯粹哲学的说明之前,适当地训练一下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此我打算不过多地说明巴门尼德的上述观点,希望你自己做出分析,指出他在哪个环节上犯了错误,以至于我们即使承认他作为前提的同一律,也无法认同他所得出的上述结论。当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会用其他方式把我的思考告诉你,同时也期待着你的思考成果。

巴门尼德否认万物变化的主张,似乎受到了自己老师克塞诺芬尼的影响。克塞诺芬尼认为,神话中的人格神只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幻想出来的产物,就好像西方人创造上帝时不会将其想象成黑人一样。如果让动物去想象自己的上帝,上帝也不会是人的样子。所以克塞诺芬尼认为,神只有一个,且和人长得完全不同,也不会像人一样走来走去,只是一个存在于任何地方又无任何变化的高级存在。他是古希腊比较早的持如此观点的思考者。把克塞诺芬尼这个存在去除“神”的称呼,再加上“圆滚滚”的设定,其实就是巴门尼德所说的“一”了,所以二者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这个连续性在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那里还在继续,三人一起构成了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这个学派与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反对变化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万物从本原中产生的那种变化也被消解掉了,所以与寻找万物的本原相比,爱利亚学派更重视万物的存在状态。

对事物变化过程的说明,本来是解决本原问题的一个题中应有之义,但赫拉克利特对变化的过分推崇,以及爱利亚学派对变化的过分排斥,使得本原自身的理论意义也在缩减。这个问题被之后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注意到,并作出了一定的修正。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恩培多克勒。他一方面同意巴门尼德的看法,认为确实有一些存在是静止不动的;一方面也同意赫拉克利特的看法,认为经验上的运动也必须承认。所以他采取了一条折中的道路,在前者所说的“不变化的一”中部分选取了“不变化”,在后者所说的“变化的万物”中部分选取了“万物”,即“多”,组合成“不变化的多”,并且把这个“多”抽象规定为四种元素:火、气、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