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三十八 狠心治国:不换思路就换人的成化皇帝(1)

三十八 狠心治国:不换思路就换人的成化皇帝(1)

书名: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作者名:李晓鹏本章字数:1695更新时间:2024-06-11 11:09:03

汪直复出,火力更猛。

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就是南京守备太监覃包。

南京守备太监是代表皇帝镇守南京的人员,在太监里面排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御马监太监,一定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物。这个覃包也是在朱见深当皇太子期间就伺候过他的。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能负责镇守南京。

本来汪直没去查他,而是派亲信韦瓒去福建继续查“杨晔案”涉及的地方官员。韦瓒走到南京附近就听说了覃包的不少劣迹,顺便记录了下来。因为韦瓒四处打听覃包的事迹,引起了驿站官吏注意,秘密向覃包报告。覃包立即派人去把韦瓒抓了起来,搜出了韦瓒的记录。刑讯之下,韦瓒承认自己是“假冒”西厂办事人员来调查的。覃包于是把韦瓒押送北京,交付西厂处置。汪直立即向朱见深报告此事。朱见深下令调查,经过核查事情属实,于是将覃包革职,罚往孝陵司香。

第二个开刀的,是南京内官监太监覃力鹏。内官监太监比守备太监低一级,也是极有权势的人物。这家伙用上百艘官船往北京运送私盐,行至山东河北交界处的武城县甲马营时,巡查人员向武城县令报告。县令派典史率人盘查,覃力鹏拒绝检查,让手下殴打典史,打死一人,打伤多人。

汪直接到报告后立即展开调查,然后将覃力鹏逮捕,并强烈要求判处死刑。朱见深刚开始表示同意,但后来经不住覃力鹏不断托人说情,还是宽宥了他,改为跟覃包差不多的处罚。

接下来,就是驸马樊凯指使手下打人,致伤人命。汪直接到报告,让吴绶把樊凯下锦衣卫大牢,审问属实后奏请朱见深法办。朱见深说:樊凯不守法度,恣意非为,看在公主的分儿上,姑且从轻发落。判革去驸马冠带,穿着普通监生的衣服去国子监读书习礼,每年减少500石的俸禄。

从上面汪直处理的几个案子来看,他收拾的都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皇亲国戚、权势太监、高官子弟等。汪直谁的面子也不给,把帝国最大的几个利益集团全部得罪了一遍。几个大案办下来,对这些无法无天的权贵应该是有所震慑的。而对这些人如何处置,又都要上报朱见深批示。汪直只有侦查、逮捕、审讯之权,审判和定罪则必须经过文官掌握的“三法司”,而最终如何处理还是皇帝拍板。实际上,这才是明朝所谓“宦官专权”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情况:宦官只是皇帝监察百官的工具,而不能架空皇帝的权力。

成化十三年十一月,西厂复开之后不久,汪直上奏:

最近捕获大量盗贼,多是各地军户逃跑后潜住在京师的人。这些人没有户籍,难以管理。如果大规模缉拿,难免会惊疑扰民。

请求诏命都察院发文:限其一个月内到官府登记。首次自首的仍发回原卫所服役,免究其罪。如果隐匿不报,被查出来后要发配到边疆,并且罪连其投奔的主家。如果真是因贫困难以返乡的,审查其来历没有问题,可以编到北京附近的卫所,发给粮食。

这份看似普通的奏章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与西厂的建立有重大关联,需要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汪直在奏章里面提到了大量军户逃亡。这个军户是朱元璋建立“军屯”制度的产物。这些人的户口种类是“军户”,世代以当兵为业。国家在驻军地附近发给他们土地,他们需要自己耕种,上交粮食充作军粮,还要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和出征。他们可以娶妻生子,生活在当地,子孙后代也必须有固定的参军名额,保证兵源供应。这样国家就可以减少从内地招兵和运粮的麻烦。

随着军队的腐败,军官们大量侵占普通士兵的土地、克扣士兵粮饷。但是,这些“军户”该交的粮食和应该承担的参军义务还是得承担,他们就很难依靠军屯制度生存了,因此被迫大批逃亡。

这些人逃离其户口所在地以后就成了无业游民。其中有些人跑到荆襄地区聚集,还有些人跑到东南沿海进城务工。还有一部分人则跑到了北京,到某些大官人的府里当个杂役,这样生活下去比较容易。

明朝中期的流民问题并不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整个官僚体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的结果。军屯的破坏只是其中一种情形,还有很多普通农民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土地没有了,但税负和徭役还要继续承担,这些人只好逃离户籍所在地。于是才有了大量流民出现,北京也成了重灾区。

从这份奏章透露的信息来看,前面所谓的北京地区不断闹妖怪,还有妖人勾结宦官进入皇宫被发现,并不是什么“不祥之兆”,应该是北京地区治安形势恶化的表现。各种非户籍人口都跑到北京待着,鱼龙混杂,肯定会不断闹各种幺蛾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