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作者: 李晓鹏
连载中现代当代当代文学

16.51万 字   |92人 正在读

最新章节:尾声|更新时间:2024-06-11 17:22:54

作品简介
目录 (76章)

★帝国的制度如何建立?见微知著,洞悉盛世的缔造密码以明朝为例,探究中华文明历朝盛世的治乱得失。以明朝开国盛世为论述主线,兼论历朝盛世开创的施政经验,将明初九帝与中国历史上缔造盛世的其他帝王加以对比,清晰展现了盛世开创的制度基础、士大夫的著史心理,以及君臣在治理上的博弈。★ 打破历史人物脸谱化形象,重新审视明初九朝君臣施政得失朱元璋是在反腐倡廉还是诛杀功臣?东厂是特务机构还是监察机构?文官盛赞的明孝宗皇帝是否真的堪比汉文帝和宋仁宗?史官的褒贬自有其标准,但真实的治国效果不会说谎。明初的盛世,为我们重新评价明朝制度和历史人物提供了更有效的视角。★经济学思维与数据分析方法,探寻真实的治国效果李晓鹏讲历史,并非沿用儒家传统道德的评价标准,而是从其经济学背景出发,深入史书中容易为人忽视的枯燥数据,探寻真实的治国效果,重新审视当时的经济、军事、民生状况。这种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读者认识中华文明、理解当今中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径。

导言 农耕中国:从汉武帝的反击说起

理解古代中华帝国的历史,首先要理解的是农业化。

很多人都知道工业化,对农业化则不免感到陌生,因为它太遥远了,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那个时候连文字都还没有出现,也就不可能留下可靠的历史记录,只能依靠考古发掘再结合上古神话传说做一些推测。但对人类文明而言,农业化的意义足以与工业化并驾齐驱。

农业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基。那些坚持以采摘或者狩猎为主业,拒绝转型为以农业为主业的民族,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逐渐变成配角,比如非洲、南美的那些丛林部落。

农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农耕化,也就是以种植业为主,而不是以游牧或者畜牧业为主。

一个农耕化的社会,可以稳定地获得大量食物,养活数量庞大的人口,并让这些人口定居下来,而不是像游牧民族那样居无定所。农业劳动者创造的食物数量可以超过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必需,也就可以供养一批无须从事农业劳作的“富余人员”去从事脑力劳动,搞国家行政管理,研究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从事思想文化与文艺创作等工作,还可以养得起规模庞大的军队;而且,这些“闲暇人员”可以聚集到固定的城市集镇当中,互相交流,形成分工,产生比较复杂的手工业体系,制造出先进的工具。这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战争能力。

战争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将领的才干差异对个别战役的胜负影响极大。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长期的生存战争,则并不主要是将领个人的军事才能对决,而是经济实力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的对决。汉朝初年,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国家能够调用的骑兵不过1万,汉高祖刘邦出行想要找到4匹毛色一样的好马都凑不齐,有些将军、丞相出行只能用牛车。这个时候匈奴能够骑马打仗的控弦战士有近10万。此时,白手起家建立汉王朝的高祖刘邦,即使手下名将如云,北征匈奴也依然以失败告终。汉王朝因此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增加人口,繁殖马匹。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拥有军马约60万匹、战士70余万,而匈奴的骑兵数量基本保持没变。这样,汉王朝就取得了相对于匈奴的绝对优势。汉武帝因此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匈奴的远征,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名将卫青、霍去病对汉朝的最终获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匈奴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上也弱于汉朝。汉朝远征,骑兵向北方深入大漠数百公里,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极高,每个士兵都需要3个甚至4个民夫来为其输送粮食。如果是10万大军远征,就需要大约40万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军事相关活动。如果把生产这些军需的人口也算进来,那就更高。《孙子兵法·用间篇》里边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若按一家5口计算,10万大军背后就至少需要350万农业人口作为支撑。仅此一项,就超过了匈奴的总人口。汉朝靠什么支撑起了如此庞大的物资供应线?就其经济根基而言,就是依靠中原地区的农业耕作,可以养活数千万农民。劳动者除了家庭自身消耗以外,至少还有10甚至更多的富余产量。

13世纪中期,蒙古消灭了金帝国,占领了中国北方。蒙古民族是游牧起家,对农耕生活不太熟悉。蒙古皇帝一开始觉得农耕这东西很不好,净养一些懒人,打仗都打不赢我们游牧民族,所以想把汉人都杀光或者赶走,把农田变成牧场。结果,比较了解汉文化的大臣耶律楚材就跟皇帝说:这块地方如果经营农业,每年最少可以征收赋税50万两白银、8万匹布帛、40余万石粮食,完全可以支持蒙古大军南下消灭宋王朝的军费之需。蒙古皇帝一算账,如果这地方经营畜牧业,肯定得不到这么多战争经费和物资,所以就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农业耕作能够比畜牧业养活更多的军队,这一点似乎成了北方汉人得以保全的关键因素。

中国的农耕人口在汉朝时期就达到了五六千万人。北方的匈奴以游牧为主,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几十万,再英明的君主也没办法突破这个人口供养的上限。这点儿数量的人口进入中原,就好像河流汇入大海,不管河水有多么浑浊,哪怕像黄河一样全是泥沙,流进来之后泥沙也会冲散、消失。稳定的农耕生活远比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过着舒服,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很快就会放弃游牧,改为农耕。因此,尽管中原政权多次因为自身的腐朽而被北方游牧民族击败,但中原农耕文明仍长盛不衰,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口数量还一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增加。汉民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情况,在中华帝国2000年的历史中也始终没有发生过变化。

精选推荐
守望昆仑

守望昆仑

王仁湘

连载中· 10.60万

本书是一部记录在“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作为一部反映青藏高原考古的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十余篇随笔及多幅直观的实物图和形象的线描图,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田野资料,图文并茂、通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其在发掘西藏拉萨曲贡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同时展现了雪域高原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古老的文明风貌。

令人着迷的地理

令人着迷的地理

左卷健男

连载中· 4.29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地理》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自然地理学的45个重要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自然地理现象,如北极星真的不会移动吗、云为什么会变成雨呢、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怎样测量地球到月球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生物

令人着迷的生物

左卷健男

连载中· 3.69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生物》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40个重要生物学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如蝴蝶在蛹这一成长阶段经历了什么、草莓上的小颗粒是什么、香蕉是草还是树、食物在身体中都去了哪里、到烤肉店去了解一下可食用的动物内脏吧,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物理

令人着迷的物理

左卷健男

连载中· 3.22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物理》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37个重要物理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光的速度有多快、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用杠杆可以撬动地球吗、将磁体切成小块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插线板具有隐患的原因,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化学

令人着迷的化学

左卷健男

连载中· 5.16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化学》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53个重要化学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如干冰是什么、用丝线将冰块吊起来的方法、喝可乐后打嗝的原因、食品袋里的小袋子装着什么,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郭志坤

连载中· 11.47万

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

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

琳达·德·莱尔

连载中· 16.39万

杰茜卡·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内向性格,但她始终憧憬着一种更辽阔的人生。出生于美国的她,在澳大利亚留过学,在北京、巴黎生活过,最后选择定居伦敦。 在北京做记者时,面对镜头她无法做到淡定从容,全身总会控制不住地冒冷汗,心跳陡然加快,大脑宕机,语无伦次,最后不得不离职。 定居伦敦之后,生活并未如她所愿。她再次失业,接着*亲密的朋友搬离了伦敦,笼罩在她头顶的孤独瞬间压了下来……这时她在内心疑惑:如果一直这么内向的话,是否会错过些什么。 于是,她开启了“外向的一年”计划,尝试过一种新的生活。 与陌生人搭讪,公开演讲,来一段即兴表演,用社交软件寻找新朋友,上台表演单口喜剧,来一次毫无准备的旅行,组织一次朋友聚会…… 似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语文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语文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夏昆

连载中· 18.48万

夏昆老师是独具一格的中学语文名师。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习语文,还鉴赏诗词、音乐、电影……他也用这些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们。所有这一切的目的,是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他坚守“真实教育”的初心,只为追寻智慧与美。    本书沉淀了夏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讲述中国语文之美,让学生爱上语文,成长为更好的人。

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衣若芬

连载中· 5.08万

苏东坡在写给友人的书信最后, 经常用“倍万自爱”或类似文字做结语,比如:给王迥 ——“伏冀倍万自爱”; 给释法言——“惟万万自爱”;给王箴—— “余惟万万保爱”。    本书以“倍万自爱”为切入点,以苏东坡的作品与经历为依托,探求他的“自爱”逻辑与价值观,发掘他享受人生的秘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自我存在”,通过苏东坡的前世传说和梦境异事认识苏东坡的生命本质,学习如何感知自我的存在;第二部分为“自我安顿”,探寻苏东坡对人情世态的体悟,学习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第三部分为“自我管理”,从心理学、管理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分析苏东坡的欲念和逆商,了解苏东坡的自我管理策略,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四部分为“乐活自我”,捕捉苏东坡的六种“小确幸”,学会营造生活乐趣,轻松自在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