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印象江南(2)
书名:春山多胜事:四时读诗作者名:三书本章字数:1743更新时间:2024-06-07 15:34:31
纵观整组诗,并非仅写越女,实为诗人对江南女子的印象合集。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有说初游江南时,有说任翰林之前,也有说放还之后再游吴越时。不论写于何时,《越女词五首》纯写吴越女子而已,并不涉及诗人个人经历。
吴越女子给李白的印象,一言以蔽之:白。除了第三首“耶溪采莲女”,其余四首都写这些女子的白皙,尤其是足。可见“一白遮百丑”由来已久,非虚言也。而与别处的女子相比,江南女子更白更美。李白对此印象深刻,大为称赏。
六朝以前,北方多佳人。《诗经》中的庄姜是齐国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歌》所唱的李夫人是河北人;《古诗十九首》中“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也在北方。
南渡以后,北方的贵族对吴越的民间乐曲、吴侬软语以及吴越女子都倍感新鲜,终成好尚。及至唐代,已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也从此超越了地理范畴,而成为文学想象中一个美丽的存在。
第一首“长干吴儿女”,写建邺普通民间女子。长干为吏民杂居的里巷。李白乐府诗《长干行》所咏故事也以此为背景。吴女儿眉清目秀,明艳如月。《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与此“眉目艳新月”,俱能传美人之神。“屐上足如霜”,女孩穿着木屐,没穿袜子,一双脚被诗人瞥见。
第二首“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首先也是白。不仅白皙,还风情万种,很会撩行客。
第三首以下咏越女。“耶溪采莲女”,若耶溪,西施浣纱处。李白写越女,多写耶溪,写耶溪则必写采莲。江南可采莲,自汉代始然。采莲女亦平民女子,与吴女儿的活泼大胆不同,一看见陌生人,她便佯羞划船藏进荷花荡里。
第四首由谢灵运诗《东阳溪中问答》所化。谢诗二首,以男女问答的民歌形式写出。男行舟在溪上问:“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女洗足于溪畔答:“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东阳即今浙江绍兴,但不必纠结具体的地名,当作越地民间情歌即可。李白的“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是对谢灵运诗的回应,也是他乘舟在溪上的心情。
最后一首写越女于镜湖上的情景。女白如雪,湖水似月,新妆照在水中,水与人交相辉映。视觉上的耀目,读之亦令人迷眩。
为才所害的天才
江南春怀
[唐]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李白此番再游江南,距那个玳瑁筵中醉吴姬的青年,已隔了二十年。弹指之间,二十年像做了一个梦,两手空空。年轻时做着对世界的梦,而且是美梦。如今梦醒,明知岁既晏兮孰华予,却仍恋着那个梦。孔子暮年喟然而叹: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也是明知时日不多,却仍不能放下周公。
短暂的仕宦生涯,留给李白的感受很复杂。他对“玉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之类的神待遇颇感荣耀,同时又无法否认自己内心深处的挫败和幻灭感。
这首《江南春怀》,往日壮志黯然消沉。人的青春就像春天,短短几日,还没过完,黄鸟已不停地悲鸣。年华老去,故乡难归。身滞楚关,心飞长安。快五十岁了,空有一身疲惫。“田园久芜没”,李白可能自愧不如陶渊明,渊明发出“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慨,毅然弃官归田,而他却田园久芜仍不归去。最后一句虽说再无仕进之意,但也只是说说而已。
细览李白年谱,最后不禁悲叹:这是怎样可怕的一生啊!少年时即被高人名流赏识,但却没有仕进的机会,到处干谒,四方漂泊。他到底在寻找什么?四十一岁任翰林供奉,三年仕途,李白或许应该反思什么是自己适合做的。他生来就是诗人,而非仕途中人。然而那时写诗并不能赋予诗人真正的成就感,因此李白一生都在寻寻觅觅,寻找某个不适合他的东西,或许根本就没有的东西。这才是他最大的悲剧:为才所害。自恃天才,所以不甘一事无成。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五十六岁的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流放夜郎。所幸走到巫山遇赦而返。然而在死前一年,李白再次流落金陵,靠人赈济为生。曾经仰慕过李白诗才的金陵子弟,以及子弟的后代们,对于他的诗已经兴趣寡然。听说李光弼出兵东南,李白主动请缨,但因病半道而返。762年,李白客死安徽当涂县李阳冰处,作《临终歌》仍自比大鹏。据称,李白死前曾因走投无路而精神失常。这便是一个天才的下场,不敢相信,也只能再次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