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露水的世,露水的诗(1)

露水的世,露水的诗(1)

书名:春山多胜事:四时读诗作者名:三书本章字数:1751更新时间:2024-06-07 15:34:01

露珠的世界是,

露珠的世界,

然而,然而日本诗人小林一茶的这首俳句,另一个译本是:

露水的世

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

两个译本,各有千秋。两个“虽然”,两个“然而”都有无尽之意。“然而”后面省略的,更有渊默之声。

整首俳句或许还可凝练成:“是的,然而,然而……”六个字括尽一生。

“然而”什么呢?又“然而”什么呢?先来读露水的诗吧。

生命的挽歌

薤露

[汉]佚名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文学中有几个古老的比喻,为人类所普遍使用,例如:把女人比作花朵,把眼睛比作星星,把时间比作河流,把月亮比作镜子,把死亡比作睡眠,把人世比作露水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死发丧,送葬者牵扶灵柩,且哭且唱,唱的就是这首《薤露》。我们可以念出来,感受下歌词的节奏,“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前两句三言,像两个小波浪;后两句七言,像两个大波浪。波浪与波浪,大小不同,前后相继,或缓或急,在浪与浪之间,听得见情感的升腾与回响。

这首挽歌始自西汉,一直沿唱至唐代。歌词把人的一生比作倏忽而逝的露水,而且是比作比露水还渺小脆弱的薤露。薤是一种叶子细长的草,也称野葱或野韭,薤上的露水,那是更小更易蒸发的,所以这个比喻比泛言露水更有力。

薤上露,只一会儿工夫,就被太阳晒干了,不见了。人生也是如此,弹指一挥间,似水流年悄然而逝。这已足够令人怅惘,然而歌词一转,另起一浪,更为汹涌:露水干了,明天早上还将复生,可是人呢?人死一去何时归?

整首诗就是为最后一句而写。“人死一去何时归?”比朝露更可悲的是,人生如其短暂,却无法如其复来。这句不仅有生者对死者的哀悼,更有对生命的终极发问。这个问号就像死亡,留下一场惊骇,把生者全部包含在内。

逝者已去,生者唯有叹息,哀情像大海的波涛,回荡不已。

与《薤露》同行于世的挽歌,还有一首《蒿里》。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将二者收于“相和歌辞”。据称,二者原本就是一首诗,分两个乐章来唱,至汉武帝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将其分为二曲,并以《薤露》作送别王公贵族之挽歌,以《蒿里》作送别庶民百姓之挽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从歌词来看,《蒿里》抒情直接而粗朴,的确更像送葬庶民百姓时所唱。蒿里泛指墓地,除了死人的魂魄,谁还会住在这里?但这句诗的反问,更在于说:人死了,都是往野地里一埋,生前所谓的贤、愚、智、不肖,统统没了区别,统统归于冥漠。

不仅如此。生死有命,时辰一到,鬼伯催促,容不得你半点踟蹰。到那时,你不能说还有什么事没做完,能否宽限几天,或者请再等等,让我带上我的积蓄。这些全都毫无意义了,死期一到,就好像按下按键,游戏结束。

《蒿里》的歌词常让我想起儿时所见的送葬场景,尤其是下雪天,曙色微明,众亲友白衫白帽,扶着死者的灵柩,浩浩荡荡,如歌如泣,出了村口,逶迤往坟地行去。坟地就在村子东边不远处,不是野地,而是仍在耕种的田地。村里去世的人,全都埋在这里,如此倒不觉得死者一去不归,更像是他们组成了另一个版本的村子,活着时住在一起,死了还住在一起。

另外,虽说死者已矣,无所谓贫富新旧,然而他们的坟却有这些讲究。有钱人家给先人修的坟就更阔气,大而圆,周围砌着青砖,坟前有碑,碑上有字,两侧各植松柏,“先父”“亡母”的遗容贤良端正,与素日形象大不同,若从前的邻居见了,怕也会觉得陌生。穷人家的坟和穷人家的住房一样,寒酸可怜,黄土一堆,荒草摇曳,没几年便认不出埋的是谁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二首

[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这里不一一列举,因为根本不重要。无论证据如何确凿,推论如何严密,那都只是一种说法,一个文字游戏。我们只需知道曹操当时已不再年轻,这个从诗中即可读出来,无需烦琐地研究论证。重要的不是具体写于何年何月,时间只是个幻觉,一首真正的好诗留存于永恒,当你用心读它,它就在此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