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06篇 秦本纪 从马夫到天子(2)

06篇 秦本纪 从马夫到天子(2)

书名:本纪˙天子与天下作者名:王弘治本章字数:2524更新时间:2024-06-06 16:41:15

秦穆公说:“何必为了一匹马去杀人呢?我听说人吃了马肉不喝酒,就不容易消化,你再给这群偷马贼送些好酒去吧。”秦穆公的大度,让这三百多人感激涕零。

现在,他们听说秦国和晋国打仗,就来报恩。秦穆公没想到,竟然是这群乡下人知恩图报,救了自己的命。他再想想自己的小舅子夷吾,不禁感慨——他贵为君王竟然如此不讲道义。要不是秦穆公夫人豁出命来救兄弟夷吾的命,秦穆公就要用一把火把夷吾烧死了。

秦国总是被晋国“背后捅刀子”,让秦穆公很伤脑筋。这时候夷吾死了,继承王位的是夷吾的儿子,但无奈的是,新君也不是什么好人。

秦穆公只好打起了另一个小舅子——重耳的主意。他派人把流亡到楚国的重耳接到秦国,又让重耳娶了秦国的公主,让彼此的关系亲上加亲。他希望重耳登上君位后能对秦国有所回馈。

流亡十多年的重耳其实不是泛泛之辈,而是日后把晋国推向顶峰的霸主晋文公。晋国的实力更加强大了,秦国只好忍气吞声给晋国当陪衬,帮着晋国实现霸业。

秦穆公又憋屈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熬到晋文公重耳也死了,心想这回总该轮到秦国出头了。他不听百里奚的劝阻,在晋文公丧事期间出兵去打东方的郑国,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打下早有防备的郑国,还在回国途中中了晋国的埋伏,致使秦军全军覆没。

要说起秦穆公一生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坚韧不拔,这也是秦人的一个共同的优点。秦穆公真的可以做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秦与晋彻底撕破了脸,再也好不了。秦穆公调整国策,对内更加努力地励精图治,增强国力,对外积极联合在中原跟晋国争霸的楚国。

虽然在后来的几年中,在秦穆公的率领下,秦国还是屡次败给晋国,但一直表现出越挫越勇的态势。终于,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秦国取得一场大胜。当时秦国军队在晋国境内横行无阻,而晋军却不敢出城迎战。秦穆公率兵去当年全军覆没的战场,收殓暴露荒野的秦军白骨,发丧痛哭,带着灵柩班师回国。

秦国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周天子派使节来祝贺秦国的胜利,承认秦国成为西方的霸主。

六世余烈

秦穆公死后,秦国频频内乱,国力又衰落了。转眼到了战国,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只是一个二流国家。秦孝公为了强国,重用商鞅推行改革,秦国才重新焕发生机。到秦孝公的孙子秦昭襄王时,秦国已经是战国七雄中能够以一敌六的超级强国。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里提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国经历了一代代浴血奋战生存下来,终于驶入了统一天下的“历史快车道”。在战国时代,秦国只经过六代君王,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就挑起了逐鹿天下的重任。关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故事,我们会在后面不同的人物传记里讲述,这里先一笔带过。

成语撷英

举鼎绝膑

释义: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无法担负重任。

《秦本纪》原文: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例句:他执意要独立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最后肯定会出现举鼎绝膑的惨状。

恨之入骨

释义: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秦本纪》原文: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例句:他把事情做绝了,难怪合作伙伴会对他恨之入骨。

一日千里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事情进展很快。

《秦本纪》原文: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例句:快递公司简直太给力了,包裹交给他们,简直一日千里。

原典再现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知识链接

秦国统一中国的先决条件

秦国统一中国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那么,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统一中国的诸侯国,具备哪些先决条件呢?

首先,秦族生性好斗,永不言败。在前面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晋秦争霸持续了很多年,两国之间发生的对抗有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河曲之战、辅氏之战、麻隧之战、栎之役、迁延之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其实在麻隧之战后,秦国的国力就开始出现衰退之势,晋国却越来越强大,依次解除了西侧秦国、东侧齐国、北部狄人部落的威胁,后来又在陵之战中大败楚国,形成了晋国长期独霸中原的局面。然而,秦国人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励精图治,等待一个绝地反击的好机会。终于,秦王嬴政即位之后扫清了障碍,完成了统一大业。

其次,秦国位于富饶的中原西部,地理位置绝佳,进可攻、退可守。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灭小虢后,秦国控制了整个关中的渭水流域。在古代战争中,关中算得上是一处天然堡垒,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渭水平原非常肥沃、富饶,自然条件很好。秦占据了这一片土地后,逐渐强盛起来。秦穆公时灭西戎,秦国控制了西部更为广阔的地区。秦孝公任用商鞅,大力变法,促使秦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秦惠王时,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扩张疆域,占领了蜀地。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大粮仓。在古代战争中,兵家非常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的多少对一场战争的胜负起到关键作用。所以,秦以西部为圆心,逐步扩张,占领关中、蜀地等要地,这是它能够迅速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

再次,巧妙利用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我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特有的一种联盟方式。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难以统一,矛盾错综复杂,时常出现“朝秦暮楚”摇摆不定的状况。秦国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灵活机动地调整策略,趋利避害,保存了战斗实力。

最后,秦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积累,秦国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诸侯国中最有实力的国家。而此时,诸侯国之间的长期征战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希望过上没有战争的太平日子。所以,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而秦国不仅做好了统一六国的物质准备,也做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举动——东征西战、南北齐进,武力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