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秦再伐魏孟尝借兵,免刑全生至人间世
书名: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作者名:张远山本章字数:2911更新时间:2024-06-05 16:14:38
前291年,岁在庚午。庄周七十九岁。宋康王四十七年。
周赧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十六年。楚顷襄王八年。魏昭王五年。韩釐王五年。赵惠文王八年。齐湣王十年。燕昭王二十一年。鲁湣公十二年。卫嗣君二十四年。
秦昭王怒斥寿烛:“你去年劝说寡人把垣邑还给魏国,要求魏昭王罢免孟尝君。为何魏昭王至今阳奉阴违,仍不罢免孟尝君?”
寿烛大恐,主动辞相。
魏冉病愈复相,派出两路秦军。
白起担任主将,率领主力,继续伐魏。
司马错担任副将,领兵伐韩,配合白起伐魏。
魏昭王连夜召见孟尝君:“寡人不听秦命,不肯罢免君侯。如今秦军又伐,君侯有何良策?”
孟尝君说:“大王不必忧虑!我已派遣门客向诸侯求救。”
魏昭王说:“君侯门客,未必能够请来救兵。唯有君侯亲自出使,诸侯才肯来救!”
孟尝君以马车百乘使赵,晋见赵惠文王:“秦军伐魏,请大王救魏击秦。”
赵惠文王十九岁,尚未亲政,不敢作主:“结秦连宋是父王定下的国策,寡人不能救魏击秦。”
孟尝君说:“我请大王救魏击秦,并非为魏,而是为赵。”
赵惠文王说:“寡人不明君侯之意。”
孟尝君说:“魏、赵均与秦国歃血为盟,但是魏地年年被秦所割,魏民岁岁被秦斩首,赵国却无此祸,是何缘故?因为魏国与秦相邻,年年岁岁代替赵国承受秦祸。魏国一旦被秦伐灭,赵国就会与秦相邻,赵地也将年年被秦所割,赵民也将岁岁被秦斩首。”
赵惠文王转问李兑:“先生以为如何?”
李兑说:“先王五年前加入薛公策动的合纵伐秦,即已终止结秦连宋。大王应该救魏击秦!”
赵惠文王听从其言。
李兑派出十万骑兵救魏击秦。又在南行唐修筑城墙,预防秦国报复赵国。
孟尝君又离赵至燕,晋见燕昭王:“秦军伐魏,请大王救魏击秦。”
燕昭王说:“敝国遭遇灾荒,连年歉收。寡人无力行军数千里救魏。”
孟尝君说:“如今魏昭王不出国门,就能看见秦军,想要行军数千里救人之国,也不可得。能够行军数千里救魏,实为大王之福!”
燕昭王说:“秦惠王帮助寡人复国,又嫁女于寡人。秦昭王不仅是寡人王后之弟,而且在燕为质五年,未曾不敬寡人。即位至今十六年,也未为难寡人。寡人怎能救魏击秦?”
孟尝君说:“既然如此,请允许我告辞!天下一旦大变,大王切勿后悔!”
燕昭王问:“敢问君侯,天下有何大变?”
孟尝君说:“大王不肯救魏,魏国一旦告急,魏昭王就会割地求和,然后西借秦军步卒,东合赵国骑兵,策动秦、赵、魏、韩四国联合伐燕。四国伐燕之时,燕军无须劳师远征,运送粮草更加方便。大王不愿行军数千里救魏,莫非是希望在国门之外迎敌?”
燕昭王深知孟尝君确有能力策动四国伐燕,被迫起兵八万救魏。
白起伐魏,攻取了轵邑、邓邑。
司马错伐韩,攻取了宛邑。
赵、燕救兵先后到达,帮助魏国收复轵邑。
魏昭王大喜,重赏孟尝君。
秦昭王担心孟尝君再次策动合纵伐秦,被迫退兵。把邓邑增封给长弟高陵君嬴悝,把宛邑增封给幼弟泾阳君嬴市。
苏秦催促齐湣王:“去年我奉大王之命,劝说奉阳君放弃结秦连宋,担任伐秦盟主。奉阳君听我之言,今年果然救魏击秦。大王最好加紧筹备,尽快开始伐宋,以免坐失良机。”
齐湣王听从其言,不顾韩珉反对,加紧筹备伐宋。
宋康王召见曹商:“宋国已从千乘之国变成五千乘之国,如何成为万乘之国,与七雄平起平坐?”
曹商说:“大王只要奖励多生男丁,就能扩充兵源,成为万乘之国。”
宋康王采纳其言,发布命令:宋民生育男丁,免除三年口赋。
蒙邑丁氏,与庖丁同宗,家中无井,每天要有一个男人外出挑水。
丁氏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高兴地告诉邻居:“打井以后,省出一个男丁!”
邻家妇人,又转告邻家妇人。
一传十,十传百,传为异闻:“丁氏打井,挖出一个男丁!”
曹商禀报宋康王:“蒙邑丁氏生了一个男丁,县令登记在册,丁氏竟予否认。丁氏瞒报男丁,必是逃避兵役。为免宋民仿效,大王应予严惩!”
宋康王大怒,命令蒙邑县令拘捕丁氏,押送商丘,亲自审问。
丁氏说:“传言有误!我家原先无井,需要一个男丁天天外出挑水。打井以后省出一个男丁,并非生育男丁。”
曹商说:“即使传言确实有误,大王仍然不宜轻饶!否则不明真相的宋民,仍会因为大王仁慈而瞒报男丁,逃避兵役,宋国怎能成为万乘之国?”
宋康王听从其言,诛杀丁氏。
庄子七十九岁,改定第四篇《人间世》。
蔺且问:“孟尝君离薛相魏,天下大战又起。夫子一向敬佩墨子止楚攻宋,为何反对颜回进谏卫庄公?”
庄子说:“颜回进谏卫庄公,乃是寓言。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天下十四年,其时卫灵公、卫出公祖孙在位。颜回死后一年,卫灵公之子卫庄公逐子即位,暴虐卫民。这一寓言的寓意是:老聃、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泰道未隐,否术未盛,但是大多数君主已像卫庄公一样,不肯听取颜回规劝。墨子所处的战国初年,泰道大隐,否术大盛,仍有极少数君主能像楚惠王那样,愿意听取墨子规劝而罢兵。如今泰道极隐,否术极盛,所有君主都与卫庄公一样,不愿听取惠施、宋钘规劝而偃兵。士人不应往刑亏生,而应逃刑全生。故曰:‘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蔺且问:“楚威王不是也曾听从夫子规劝而放弃伐越吗?魏惠王不是也曾听从夫子规劝而放弃伐齐吗?”
庄子说:“那是假装礼贤下士,楚威王、魏惠王终究仍是好战嗜杀的否君。如今天下乱战,尚未一统,各国否君唯有假装礼贤下士,才能击败敌国。一旦否王一统天下,必将不再礼贤下士。”
蔺且问:“如今否君好战,否术猖獗,世人如何处世,才能顺道全生?”
庄子说:“《人间世》写了八则寓言。前四则寓言,是说身在庙堂的士人,如何因应否君否术。后四则寓言,是说身在江湖的士人,如何因应悖道外境。无论身处庙堂,还是身处江湖,均应免刑全生,丧我存吾。行有余力,兼济天下。故曰:‘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蔺且问:“夫子所言‘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与孟尝君所养上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是否相同?”
庄子说:“略有相关,但不全同。‘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源于《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仅是士人遵循泰道的个人选择,尚未齐一万物。只有天下人全都齐一万物,领悟‘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领悟万物均为天道所生,人人都是天道之子,才能普遍遵循泰道,不再好战嗜杀。”
蔺且问:“匠石、支离疏均为夫子之友,夫子为何贬斥匠石,褒扬支离疏?”
庄子说:“匠石原先认为文木有用,散木无用,后经吾师子綦教诲而领悟:文木用于庙堂,必将害己害人;散木用于江湖,才能存己存人。吾师子綦主张神人不材,但我主张至人间世,因为入世成为文木,固然难免雕琢,出世成为散木,仍然难免刑戮。唯有间世,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此两难。支离疏天生畸形,乃是不自觉的支离其形,尚且能够免刑全生。间世至人则是自觉地支离其德,既能葆全真德,又不张扬真德而招刑。故曰:‘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蔺且问:“为何最后要写接舆讽刺孔子?”
庄子说:“老聃曾以泰道教导孔子,可惜当时孔子没有领悟。孔子游楚之时,接舆又以老聃之道讽刺孔子,讥其‘临人以德,画地而趋’。晚年孔子得读《归藏》,终于领悟泰道,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惜如今的子夏之徒,并非真正的孔子之徒,仅知早年孔学,未闻晚年孔学,为了功名富贵,不惜雕琢自己成为文木,不惜黥劓天下助长否术,唆使否君好战嗜杀,代大匠斫。故曰:‘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