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刘秉忠:北京城第一设计师(1)

刘秉忠:北京城第一设计师(1)

书名: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作者名:解玺璋本章字数:2034更新时间:2024-06-05 16:04:43

刘秉忠是幸运的,

他遇到了识人的忽必烈,

而忽必烈也该庆幸,

在他“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时候,

便有个能“问以治道”的人来到身边,这难道不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吗?

北京的民间有一个刘伯温与姚广孝修北京城的传说。据说,北京在建城之前,属于苦海幽州孽龙的地盘,燕王朱棣想在这里建城,就请刘伯温和姚广孝分别做出规划。结果,他们设计的图形竟完全一样,都是仿照哪吒身形所画的“八臂哪吒城”。因此,民间把刘伯温和姚广孝都当作北京城的设计师。

但传说总归是传说,北京城的设计师其实另有人在。这个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宠臣刘秉忠,他才是北京城名副其实的第一设计师,比刘伯温和姚广孝早了大约一百二三十年。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后来做了和尚,法号子聪。他的祖籍在瑞州,其先世历代在辽为官,其曾祖父改为仕金,累迁邢州节度副使,家也迁到邢州。所以,有时他也被称作邢人。元太十五年冬,木华黎进军河北,听取了河北西路兵马使史天倪的建议,下令禁止士兵剽掠、不得骚扰百姓,深得民心,不费一兵一卒而取邢州,立都元帅府,他父亲刘润就做了元帅府的都统。

刘秉忠大约长相不俗,心气、志向也很高,《元史》便说他“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他“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书读得还不错,但元初未开科举,士子的出路成了问题。十七岁时,他做了邢州节度使府的一名令史。这只是个不入流品的属吏,对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来说,这个职位如何能满足他的追求?因此,他常常郁郁不乐。一天,他忽然投笔感慨:“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于是,他便辞职当和尚去了,后来走到云中,就在当地的南堂寺住了下来。

元世祖忽必烈登基之前,曾召见海云禅师。在蒙古统治者的心目中,海云禅师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他是忽必烈最早接触的中原人士,忽必烈所关注和利用的中原人才,往往通过禅师的引荐,同时,他也有意为忽必烈搜求人才。就在这次去见忽必烈的途中,他路过云中,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艺”,便邀刘同往漠北,去见忽必烈。这次相见对刘秉忠来说十分重要,使他从一个隐居山林的僧人变成了忽必烈的开国重臣,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命运。刘秉忠为何能得到忽必烈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知道一个怀抱创业理想的统治者想要什么。他读过很多书,尤其对《易经》和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有过很深入的研究,“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所以“世祖大爱之”。海云禅师南还,刘秉忠遂留在忽必烈身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秉忠这个人的不得了和了不得。他是要做帝王之师的,虽然他表面上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但骨子里还是想要经世致用,有所作为。他的知识准备让他的抱负和野心昭然若揭。可以想见,他在庙里打坐的时候,思考的不全是“灵魂的事”,还有如何安邦治国,如何平定天下。这时,他既不能显得迫不及待,又不能不随时做好应对帝王问询的准备,这种在出世入世之间的拿捏,是这类读书人必经的内心煎熬。刘秉忠是幸运的,遇到了识人的忽必烈,而忽必烈也该庆幸,在他“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时候,便有个能“问以治道”的人来到身边,这难道不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吗?他们之间的默契,很有点儿像姬昌之遇吕尚,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

蒙古由游牧政权统治方式向中原王朝统治方式过渡,最终是由忽必烈借助汉族士人完成的,而刘秉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统元年,忽必烈做了皇帝,他马上要求刘秉忠贡献“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而刘秉忠也没有辜负忽必烈对他的信任。或许,在忽必烈潜邸时他就上过万言书,但这次他更“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他的话,忽必烈是很爱听的。李槃在《太保刘秉忠赠谥制》中引述了忽必烈的一段话:“朕嗣服而伊始,卿尽力以居多。盖得卿实契于朕心,而独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验。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不避其难。剀切数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君臣达成默契的原因之一,也许就在于刘秉忠并不一味地向他推销汉法,而只是建议参用汉法中宜于今者。这种实事求是的略似中庸的态度,恰恰比切峻的、理想化的、完全采用汉法的主张,更能对忽必烈的政策产生影响。所以,刘秉忠“条列以闻”之后,忽必烈立刻“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至元元年,忽必烈将其统治重心向南转移,改燕京为中都。也是这个时候,他诏改“子聪”为“刘秉忠”,授其为光禄大夫,以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太保之位贵为三公,据说,终忽必烈之世,只有刘秉忠一人享有此职。忽必烈还把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给他,并赐给他一座大宅院—奉先坊。“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忽必烈总是加以采纳,“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至元八年,刘秉忠建议,取《易经》“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建中书省署。至此,今天我们称作北京的这座城市遂成为元朝的都城,都城的建设也因此而加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