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二节 寻找过敏原的重要性

第十二节 寻找过敏原的重要性

书名:我总是想太多:人际高敏感自救指南作者名:朱志慧本章字数:2722更新时间:2024-12-27 18:40:01

对于高敏感的人群来说,每一次情绪被激发后的心境就像一个火灾现场。看着这个火灾现场,你的心情可能既疲惫又痛苦。虽然事情已经发生确实无法再改变,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从这次火灾中吸取教训,了解起火的原因,使得下次火灾至少不再出于同样的原因发生;或者我们是否可以总结经验,在下次火灾发生的时候,控制火势,及时灭火,以减小损失?

火灾过后,人们要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对于高敏感也是一样,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让自己不愉快的经历中寻找那些能触发自己产生高敏感反应的人、事或环境等因素,从而帮助自己觉察、管理自己的高敏感,使它不那么容易被触发。

相对引发火灾的火源,本书姑且把触发一个人高敏感反应的因素称为“过敏原”。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过敏原测试?除了我们之前说过的花粉过敏,在生活中,有些人在一定的季节,或到了一定的环境中,还会出现各种其他过敏反应。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过敏,他们可能只会注意到皮肤起疙瘩了,或者不停地打喷嚏咳嗽、全身发痒等等。当这些反应过于强烈时,人们只吃一些抗过敏药,或者接受缓解症状的治疗是不够的。只有当过敏原被找到之后,人们才可以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比如,假如我知道,我对海鲜过敏,一吃海鲜皮肤就会瘙痒,我就可以通过不吃海鲜来避免自己的过敏反应;如果我知道我对花粉过敏,那我就不摆鲜花,或者当我要出门的时候,我就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有的人过敏反应特别强烈,吃花生就会引起喉头水肿甚至窒息,那么他就会特别小心,不但平时注意不吃花生,而且吃任何食物之前都要看一看包装上的标识,以确保这种食物不含有花生的碎屑。这些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显然是能帮我们避免产生过敏反应的。

在临床医学上目前已经有多种寻找身体过敏原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对于人际关系的高敏感,我们如果想加以改变,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思路。如果能查找出诱发我们心理高敏感的过敏原,我们就有可能像对身体过敏原那样,对它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寻找诱发心理高敏感的过敏原指的是:觉察自己在哪些情况下容易产生破坏人际关系的、消极的或有害的想法,出现负面情绪、不良身体反应乃至不良行为。这些诱发我们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人际关系的举动的人、事、环境等因素,就是诱发心理高敏感的过敏原。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比如A女士因丈夫出轨离婚了,现在她开始和新的男友B先生交往。有一天,当A女士和B先生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B先生的手机响了,B先生把手机拿起来看了一眼,没有接,继续和 A女士谈论刚才的话题,但是A女士却开始感到不安,心慌意乱,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谈话中。

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和朋友吃饭聊天的时候,朋友手机来了一个电话,他没有接,只是看了一眼后继续和我们聊天,我们都会像A女士一样开始心慌意乱?显然并不是。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B先生这样做挺好的,说明他很重视和A女士的谈话;另外一些人,如果和B先生关系好,可能还会问一句:“哎,谁来的电话啊,你要不要先接一下?”B先生听到电话响却没接,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并不会引起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反应。但是,在A女士这里,却引起了她的不适反应。

这个刺激不到别人的点却刺激到了A女士,那么可以说,A女士对这个点的反应就是高敏感的,这个点是A女士的过敏原。A女士如果能够觉察出自己的过敏原,就可以对这个过敏原采取一些措施,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她可以去分析,为什么B先生这个不会引起别人不良反应的行为会让她这么不舒服?也许她会想起,在她的上一段婚姻中,在她前夫出轨之前,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她前夫都会当着她的面接起来,大方交谈;但在出轨之后,他就会出现这种电话响了拿起来看一下,不接又放下电话的行为。

那么对于A女士来说,这个不当着她的面接电话的行为,就意味着欺骗或隐瞒,意味着她在被伤害,意味着有可能产生剧烈伤痛。所以,这样的行为成了她的过敏原。当A女士对自己的过敏原和过敏反应有了觉察,并且明白它从何而来的时候,她就理解了自己的不安,她就有可能去考虑:B先生和她前夫同样行为的背后是不是有同样的含义?

她也可以考虑如何处理自己的过敏原,比如:她可以通过回忆自己和B先生结识以来B先生的一贯表现来判断B先生是不是和她前夫一样的人,从而决定这段关系的走向;她也可以根据自己和B先生交往的程度,判断是不是应该对他讲出自己的不安,顺便讨论一下这方面的事;她还可以就此考虑,如果B先生目前是值得信任的,是否日后会一直值得信任,或者,即使有一天,B先生改变了,她是否能应对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

当觉察到自己因为什么过敏时,A女士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不良情绪中为这段关系患得患失,并且因为自己的焦虑不安影响这段关系的走向。当能觉察到自己对什么敏感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管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应;当觉察不到自己对什么敏感的时候,我们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一些破坏人际关系的事。

比如C女士遇到的事。

C女士曾在跟家人交流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时,说起自己的童年。她说:“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我的很多愿望得不到满足,于是我就在想,我必须好好学习,然后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正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的母亲忽然从她背后非常愤怒地冲过来吼道:“我养你这么大,从来没有亏待你!”

母亲的这种愤怒,在C女士看起来,就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她根本不觉得自己说的话题和母亲有什么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像C女士的母亲这样,在别人看来,毫无缘由地突然发一顿脾气,那么,周围的人就会对他敬而远之。

但是C女士的母亲肯定不会觉得自己的愤怒是毫无缘由的,她也意识不到,并不是每个人在听到C女士的上述表达时都会愤怒。C女士的母亲之所以这么愤怒,可能是因为她特别想当一个好母亲。这种在意会让她像雷达一样搜集相关的信息,把对方认为和她无关的话题归结为别人对她的不满或攻击。这会产生一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状况,让对方觉得动辄得咎,无法和她友好相处。

一些做客户服务的朋友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感受。在你接待不同客户的时候,虽然你用的是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态度、同样的方式阐述同样的问题,但可能就是会有一些客户特别容易生气,觉得被欺负了、被小看了等等。这些客户相对于大多数其他客户来说,就是高敏感的。往往这些客户接下来的行为就是和客服人员争吵以及投诉。他们这时的行为也是破坏人际关系的行为。他们这样做其实推开了想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虽然他们自己的感觉可能是别人不愿意为他们服务。不管是C女士的母亲,还是这些特别容易被冒犯的客户,他们如果能对自己的高敏感有所觉察,找到导致他们过激反应的过敏原,就有可能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