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六节 可以改变的:学来的高敏感

第六节 可以改变的:学来的高敏感

书名:我总是想太多:人际高敏感自救指南作者名:朱志慧本章字数:2869更新时间:2024-05-28 14:50:17

“学”是什么意思呢?

学,不仅仅是指一个人从书本上阅读和记忆知识点,更指从经历中学习。也就是说,他也从生活中看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和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学习。比如,书本上写着“电很危险”,这只是一个知识点,人们看到后,未必都会小心在意;但是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不慎触过一次电且侥幸生还的话,他就会牢牢地记着被电击的滋味,即使不看书,也知道“电很危险”。或者,他目睹了一个人被电击的惨状,也会让他学到“电很危险”。

某件事是不是危险的,要不要对它提高警惕,对它产生怎样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学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反应模式,包括我们判断要不要对某事敏感、我们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这种后天学来的高敏感性。如果你经历过一件事,或者你反反复复经历着一类事情,这件事或这类事给你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那么,自然你在生活中就会对预示着这些事的所有信号保持高敏感。

比如小聪就是这样的。小聪的父亲工作特别忙,在家的时间很少,小聪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母亲相处。小聪的母亲对孩子很关心体贴,期望值也很高。当小聪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就给他报了奥数班。然而小聪在奥数班表现得和母亲期望的不太一样,并不像以前那样一帆风顺。他母亲对此很不理解,她认为是小聪不用心,因此非常严厉地呵斥了他。几次三番下来,“数学”对小聪来说就成了一个痛苦的名词,他一听到要去上奥数课就会头疼肚子疼。成年后,数学也成为小聪的弱项。他的其他科目都很出色,唯独数学不好,因为他想到这个科目就会心烦意乱,紧张焦虑。数学,成了他不可触及的敏感点。

在这里,我们需要复习一下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狗本来只对食物流口水,这是正常生理反应,但实验者在每次喂食前,都会让狗听到一阵铃声,那么,狗每次接收到的信号就是“铃声”和“食物”,产生的反应是“流口水”。经过几天这样的喂养模式后,实验者撤去食物,只给狗听铃声,狗依旧会流下口水。奇怪了,铃声又不能吃,狗为什么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这是因为,在过去的那段时间中,狗已经把“铃声”和“食物”结合在了一起,铃声就意味着可以得到食物。这时候,我们把“铃声”叫作“条件”,把狗对这个铃声产生流口水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射”。

在小聪的故事里,数学本来不是他的敏感点,但是,当他每次都把学数学和母亲的严厉呵斥结合在一起时,学数学的时间就相当于被母亲严厉呵斥的时间。久而久之,他就不知不觉学会了为了不受呵斥,最好远离数学。

和小聪类似,如果一个人成长的环境非常动荡,当他的父母脸上笑容消失的时候,就是他遭受狂风暴雨般毒打的时候,那么几次之后,他就会对“他人脸上笑容消失”这个信号特别敏感。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把“笑容消失”和“遭受毒打”联系在一起的条件反射。

假使这个孩子幼年成长环境相对温暖,比如当父母脸上笑容消失了之后,当孩子为此担心时,父母能注意到自己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能来抚慰孩子,告诉孩子不必担心,父母只是想起了自己的心事,那这个孩子就不会认为“他人脸上笑容消失是特别可怕的”。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他看到他人脸上笑容消失也不会太慌张,不会对这个信号特别敏感,反而会比较镇定,有心情和勇气去了解对方到底怎么了,看看是不是需要他的安慰或者支持。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未必经历过非常动荡的成长环境,我们的父母也未必都那么严厉或恶劣,但是,我们依然可能无法避免反复经历一些或许不那么明显,却会影响我们形成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的事件,使我们对某方面信息变得敏感。

比如小芳从小生活在一个几乎人人都能辗转认识的小县城里,她的父母都是老师,一个是当地唯一的小学的老师,一个是当地唯一的中学的老师,而小芳也是在那里的小学和中学读书的。小芳的父母非常敬业,也常常告诫小芳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身为教师子弟,不要给教师抹黑。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芳从小就对“不要给父母抹黑”这点非常敏感。她时刻注意言行,对于任何自己可能表现得不完美的信号都格外敏感。成年后的小芳经常容易感到沮丧和痛苦,因为完美是那样难以做到,她经常感到被人忽视和挑剔,同时感到无处不在的压力。

这些会让我们学来高敏感的事件还包括:被养育者遗弃或和父母长期分离,长期生活在不稳定或不安全的环境里,情感被忽视,身体被虐待,遭受性虐待以及被照料者背叛,或者得过严重疾病。多次转学、搬家,被老师羞辱,被同学霸凌……也都属于这些情况。如果这些事件发生时我们没能及时得到抚慰,没能妥善解决事情,情绪没有平复,那么我们就会把事件发生时的一些信号铭记在脑子里,在别人觉得没什么的情景下,我们就会感受到被刺激,做出超出常人的、不被他人理解的反应。

比如对小芳而言,一次考试不及格,她就会觉得无地自容,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甚至到了连续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地步;可是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即使难过,人家也不至于难过到这样的程度。小芳的反应就是从成长经历中学来的高敏感造成的。

此外,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父母反反复复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可怕的、危险的,那么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影响到我们,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认同父母的想法、情绪、行为模式,成为和他们反应一样的人。这也是学来的高敏感。

比如小磊的父母从小磊小时候就向他灌输“咱们家人没本事,活着不容易”这样的想法,遇到事情后的处理方式也是能退就退,而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因此,小磊从小就对金钱问题特别敏感。当大家要出去玩的时候,他感到的不是开心,而是非常紧张,担心自己钱不够花,也担心花钱时不够爽快,被大家嘲笑。同时,当觉得需要花钱做什么的时候,他通常的反应是缩减开支,而不是想可以做些什么挣钱。

最后,除了成长过程中的不好经历,其他一些创伤性事件也能造成我们的高敏感。比如经历过火灾的人会比一般人对引起火灾的隐患以及着火的气味更敏感;经历过车祸的人,会对坐车或引发他车祸记忆的各种因素敏感;经历过亲人去世的人,会对引起亲人去世的各种因素敏感。这些也都是人们从经历中学来的高敏感。

假使我们的高敏感是后天学来的,或者说,是父母的养育模式或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创伤事件造成的,那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也就是在几个月或几年内改变自己的高敏感。不过,改变的难易程度和需要的时间因人、因事而异。

如果引起一个人高敏感的是创伤事件,这个事件造成的创伤程度轻,而且只发生过一次,那么,假使这个人以往心理很健康,目前也能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这时候他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随着时间推移,自己有意识地锻炼,相应的高敏感可能会在几个月里慢慢消失;如果他经受了特别惨烈、伤害性特别大的创伤事件,或者是经历了长期反复发生的、虽然算不上惨烈却每天都要绷紧弦应付的事件,而目前他又缺乏亲朋好友乃至社会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情况造就的高敏感就需要这个人进行专门的、更长时间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甚至需要服药。尤其是在生命早期到青春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持续、反复发生的人际方面的创伤造成的高敏感,更需要可能至少几年的专业治疗才能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