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明悲歌 阶级局限与必亡的命运(2)
书名: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作者名:李晓鹏本章字数:2654更新时间:2024-12-27 18:40:00
隆武皇帝:郑芝龙海商集团的政治投机
朱常淓投降以后,南安伯郑芝龙会同吏部尚书黄道周等几位高官,在福建拥立了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朱聿键担任监国。20天后,朱聿键在福州正式登基称帝,改元“隆武”。这就是南明政权的第二任皇帝——隆武帝。
差不多同一时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宣布监国,史称鲁监国。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政权。朱以海没有称帝,但也没有承认隆武政权。
拥立隆武皇帝的关键势力是南安伯郑芝龙。他本来是东南地区的海商。明朝虽然名义上有“海禁”,但这是东南豪强集团垄断海外贸易、规避海关税收的一个借口,专门用来对付没有特权背景的普通商人。东南沿海地区的真实情况是海外贸易高度发达,有背景、有靠山的海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郑芝龙就在豪强集团的政治支持下,在西方殖民者——主要是荷兰和西班牙——以及日本、中国三者之间做生意,还时常劫掠其他商船,既做海商又做海盗,从中大发横财。到了1627年,郑芝龙已经可以控制超过700艘商船,而且拥有自己的海上武装。这一年,为了争夺对台湾的控制权,郑芝龙跟驻守台湾贸易据点的荷兰守军打了一仗,并取得胜利。
6年后,也就是1633年,郑芝龙的海军在福建金门附近再次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获得了对台湾海峡的控制权,对经过台湾海峡去往浙江、日本等地的商船收取保护费。鼎盛时期的郑芝龙拥有3000艘商船,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郑芝龙一直把东南沿海地区的明朝官员笼络得不错。等他势力壮大,明朝政府海军实际上也无力跟他正面抗衡。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招抚协议,郑芝龙被明朝任命为海军游击将军,后来又升任总兵、都督。郑芝龙也把他的驻地从台湾移回福建,在晋江安海镇建府,带着他原来的海军打击其他小股海盗,维护沿海治安,成效显著,时人皆称“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荷兰人多次试图联合其他势力挑战郑氏海军的霸权,都被击败。海上贸易的好处有大部分落入郑芝龙集团手中,每年白银收入超过千万两,接近明朝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明朝灭亡以后,南明政权对于郑芝龙更为依赖,封他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军务。朱常淓投降后,最有资格担任监国的应该是桂王朱由榔——他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直系孙子,是弘光帝朱由崧的堂弟,也是万历皇帝后裔中的唯一确定还活着的男性,跟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最近。朱聿键只是朱元璋儿子的后裔,跟皇帝血缘已经很远了。但当时朱由榔远在广西,郑芝龙急于争取拥立皇帝的功劳,便选择了朱聿键。
朱聿键称帝后,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政权所有的军政事务,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顶峰。郑家的亲戚也都跟着封侯封伯,权倾朝野。
隆武帝朱聿键是一个比较有血性的皇帝。还在当藩王的时候,得知清军围攻北京,他就不顾藩王不能带兵的大忌,自己召集了一支军队北上勤王。结果崇祯皇帝严厉谴责了朱聿键,不但不准朱聿键北上,还褫夺了朱聿键的唐王王爵,将爵位给了朱聿键的弟弟。一直到朱聿键当监国,这个王爵也没恢复,还在他弟弟头上。
朱聿键登基之后,立刻就想带兵北上去跟清军作战。但郑芝龙是海盗海商出身,只对海上利益感兴趣,并不想把自己的老本儿放到陆地上去跟清军火拼。他拥立朱聿键无非还是为了保住自己在福建沿海和海上贸易领域的好处。郑氏家族掌控皇帝以后,就开始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到处出售高级爵位,狠狠地赚了一笔,对朱聿键北伐的要求完全置之不理。皇帝得不到一兵一卒的支持,只能干瞪眼。
吏部尚书黄道周以皇帝的名义征兵,召集了一支3000人的队伍。出征之时,隆武帝除了给他一些可以用来封官的空白诏书,一两军饷也拿不出来。君臣二人洒泪而别。
黄道周是个理学书呆子,是崇祯时期党争的积极参与者,因为敢跟皇帝对着干而闻名天下。但除了用理学思想参与政治斗争,他对其他事情一窍不通。黄道周没有对军队做任何训练,就将这点可怜巴巴的兵力分成三路北上,分别攻取三个重要关口,结果三战三败,几乎没有给清军造成任何损失就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俘虏。被俘后,黄道周拒绝投降,被杀。
朱聿键得到消息,决定不顾郑氏家族的阻拦,自己带兵北上与清军作战。郑芝龙这次竟然予以放行,还给了皇帝几千兵马和一些粮饷。其实,郑芝龙私底下已经决定降清,放走朱聿键只是不想背上出卖皇帝的骂名。
朱聿键带着几千老弱病残从福建出发,想前往湖南寻找督师何腾蛟,那里还有一支忠于隆武政权的强大武装。这支武装主要来源于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杀以后留下的大顺军残部。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分散成了十多支不同队伍的联盟,将领们都对自己的队伍有独立指挥权。李自成的义子李进和李自成的妻兄高一功是其中比较有权威的领袖,但都尚不足以被大家拥戴继承李自成的皇位。
大顺军攻破北京,逼得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因此被南明政权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湖广总督何腾蛟是顽固的理学士大夫,非常敌视农民起义军,但他手下只有一些地方小军阀,被大顺军打得落花流水。这让他不得不接受其学生和亲信、湖北巡抚堵胤锡的意见——招抚农民军。
堵胤锡是南明官员中少见的英雄人物,具有战略眼光,并且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他明白腐朽的南明政府军战斗力低下,特别是军事将领大多腐败无耻而且目光短浅,不能成为反清的依靠,只有和农民军结盟才可能取得胜利。
取得何腾蛟的同意后,堵胤锡主动联络李进和高一功,希望能够与他们联合抗清。他只身一人进入大顺军军营,讲明忠孝大义,慷慨激昂,主张联合抗清,情意恳切。高一功等人被堵胤锡的诚意感动,经过内部商议,决定摒弃前嫌,以明军的旗号参与抗清斗争,称“忠贞营”,接受堵胤锡统一调遣。
这样,湖南地区一下子就“出现”了十几万的精锐南明军——也就是忠贞营,再加上一些小军阀,号称30万大军,成了忠于南明政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何腾蛟也跟着加官晋爵,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和五省督师。朱聿键想去湖南,就是这个原因。
郑芝龙在放走朱聿键后,接受了清朝闽粤总督的头衔,投降清朝。清军一路南下,追着朱聿键到处跑。1646年八月,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抓获。他拒绝投降,多次试图自杀未果,最终绝食而死。
郑芝龙北上迎接清军。他本以为自己既然被封为闽粤总督,就可以继续在福建沿海当“土皇帝”——这也是他降清的主要动机。清廷当然不会让这种实力派人物继续盘踞一方,找了个理由把他带回北京,封了个侯爵软禁起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一开始就拒绝跟随父亲北上迎接清军,得知郑芝龙被带往北京,便再次举兵反清。
清廷多次让郑芝龙给郑成功写信劝降,都被郑成功拒绝。失去利用价值的郑芝龙及其家人先是被囚禁,然后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服苦役,最后在康熙年间被全部处斩。这个风云一时的海上霸王、政治上的投机者,终于还是落得了一个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