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下属多进行“报联商”的技巧
书名:带人的艺术作者名:吉田幸弘本章字数:1646更新时间:2024-05-27 17:32:25
在进行演讲和培训时,很多领导会向我咨询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咨询最多的问题是:“下属不像我设想的那样经常找我‘报联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我们只要下一点儿功夫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将为各位读者介绍几种方法。
1.不问“为什么”
或许听我这么说,很多人想立刻反驳:“询问原因不是很重要的吗?”
确实,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思考原因,并深入探究。在丰田汽车公司和Recurit等知名企业,领导会告诉下属“如果出现问题,就问五次为什么”。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否认探究原因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为什么”这个词应该只在自我反省时使用。比如,当最终结果与计划严重偏离时,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或者重新制定新方案,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领导如果这样去问下属,就欠妥了。
“为什么没赶上截止日期?”
“为什么被竞争对手抢走了订单?”
“为什么搞错了预算?”
如果被领导这样询问原因,下属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责备。对于地位低的人来说,来自地位高的人的“为什么”有着很强的压迫感。
接下来的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如果职场上少一些问下属“为什么”的领导,就会少一些受到精神打击的下属。
我要再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分析原因这件事本身是错误的。分析原因确实非常重要,只不过“为什么”这种说法有点儿咄咄逼人。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使用“为什么”,用“是什么”来代替。我们可以试着把上面三个例句中的“为什么”都替换成“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没赶上截止日期?”
“被竞争对手抢走了订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搞错了预算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这样的对比,相信大家能感觉到被问的一方不会那么紧张了。
使用“为什么”来询问,很容易让人感觉别人在责备自己。与此相对,使用“是什么”则会将问话的重点聚焦在发生的事情上。因此,被问的一方若能够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考虑应对策略时就会更加从容。
对于我的这种观点,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质疑,认为“如果不严厉地对待失误的下属,有违常理”,但我认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下属感受到威胁,而是让下属能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让下属能够冷静地思考自己失误的原因。
2.只提供解决方案的提示
对于必须尽快解决的投诉等紧急问题,领导可以为下属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非紧急问题,比起直接提供给下属解决方案,只给提示,更有助于下属成长。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能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领导必须让下属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领导将解决方案直接告诉下属,乍一看是很体谅下属的行为,其实并非如此。
在把解决方案的提示提供给下属时,领导首先要注意不能强迫下属,其次要注意耐心等待下属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即便在这个过程中要花一些时间。如此一来,下属的成长速度会加快。
在与下属谈工作时,领导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对方说话,否则会令其反感。
3.比起变成“能干的人”,更应该变成“让下属容易找自己商量事情的人”
领导往往希望自己被别人视为“能干的商务人士”,但这会起反作用。
曾经,有一个我认识的人在酒桌上自吹自擂地说道:“我在工作中相当能干。如果有10个人能跟着我干,我们公司绝对会成为业界标杆。”
此人作为执行层员工确实非常优秀,但下属不愿意跟着他干,他的团队离职率非常高。后来,他本人被公司降职,最后选择了辞职。
事实上,下属很难开口找这类领导商量事情。
“如果我去找他商量这件事会被骂吧。”
“如果我报告了这件事,他对我的评价肯定会降低。”
这类领导会让下属产生上述这些不安感。
在第一章中我为各位读者朋友介绍过,领导比起宣传自己能力有多强,不如在下属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过去的失败经历。比如,领导可以在下属面前讲一讲“我曾经犯过很大的过错,幸亏我找当时的领导商量,才渡过那一关”这样的事情。这样一来,下属就会认为“原来他也犯过这样的错啊”,并由此认为你是一位很容易商量事情的领导。
小贴士
在与下属接触时,领导要注意方法和态度,这样更容易使下属找领导“报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