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死因之谜(1)

书名: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杜甫传作者名:孙微本章字数:1682更新时间:2024-05-31 16:45:40

杜甫死后,其尸骨到底葬于何处?这一问题引发了后人的争论。明清以来,由于杜甫的地位日益煊赫,人们对于其归葬地问题也愈发关注。由于杜甫终身漂泊,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曾在几个地方或长或短地定居,后人出于对诗圣的缅怀,在这些地方都建了杜甫墓,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目前已知的杜甫墓至少有八座,这些杜甫墓固然承载着后人对诗圣的无限景仰,但由于真赝错出,令后人真假难辨,故而实在有必要重新加以甄辨。

杜甫晚年漂泊湖湘,贫病交加,生命之火愈燃愈弱,终于熄灭于唐代宗大历五年的冬天,享年五十九岁。唐代最伟大的诗人骤然陨落,其年寿竟然还不足六十花甲,着实令人痛惜伤悼!而关于杜甫的死因及最后葬于何处,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下对这些说法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以讹传讹的“牛肉白酒说”

在所有关于杜甫死因的说法中,流传较多的还是“牛肉白酒说”,即“饫死说”,新、旧《唐书》杜甫本传中都采用了这种说法。《旧唐书·杜甫传》云: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新唐书·杜甫传》云:

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旧唐书》和《新唐书》所据史料,应是晚唐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该书中最早记录了杜甫饮食牛肉白酒而死的传说,其云:

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既然如此,那么郑处诲《明皇杂录》中关于杜甫之死的文献来源又是什么呢?经考察后发现,《明皇杂录》中的这则故事,应是直接由一首杜诗杜撰而来,这首诗的题目很长: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大历五年四月,杜甫为避臧玠之乱,由潭州逃到衡州。当时舅父崔伟正任郴州录事参军,写信邀他去,杜甫于是由衡州前往郴州,船行经耒阳时为大水所阻,数日不得食,耒阳县令聂某闻讯,派人送去牛肉白酒,杜甫作此诗以致谢。方田驿在耒阳县东北四十里,即杜甫阻水泊舟处。有人认为这首诗就是杜甫的绝笔诗,那么这首诗里一定隐藏着杜甫生命的最后信息。而该诗题目甚长,原委清晰,信息量丰富,其中提到了“聂令”“阻水”“疗饥”“酒肉”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全部具备,于是一个关于杜甫死因的故事,就在杜撰者的想象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其实这首诗并不是杜甫的绝笔诗,杜甫作完此诗之后,因阻水难以赶赴郴州,于是回船北返,作《回棹》一诗,表示希望能回到襄阳——先祖杜预的封地去,一则避暑,二则养病,况且要从襄阳回故乡洛阳的话,路途已经很近了。如此看来,《明皇杂录》中杜撰的这则故事实在不足为信,但是由于被史传采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遂导致了此后千年的以讹传讹。

晚唐人之所以会杜撰出“牛肉白酒”的故事,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杜甫终生漂泊、生活潦倒困顿,在其诗中有不少表现,人们读了杜诗以后,对杜甫穷愁困苦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所以才顺理成章地为他编造了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死因。倘若是平平常常的饿死,对穷困的杜甫而言虽也符合常理,却不太符合大诗人的身份,因为这种死法实在显得太过平庸。故而杜撰者便逆向思维,杜撰出杜甫久饿后又骤然撑死的故事,这种死法就比饿死显得更加悲惨,虽然有些出乎意料,可是仔细品味,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这样的结局安排,实在是想落天外的神来之笔,好事者当然也乐于传播大诗人如此荒诞悲惨的结局。其实不光是杜甫,李白之死也是这样杜撰出来的,传说中李白乃醉酒捉月而死,这种不同寻常的死法,既符合人们心目中浪漫诗仙的形象,也符合李白桀骜不羁的性格。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连死法都如此浪漫,人们在为之唏嘘的同时,对他的不幸遭遇也会寄予深切的同情。而正史上却说李白病死于床榻之上,这种说法实在令人觉得乏味,所以人们宁肯相信醉酒捉月的说法,也不愿接受浪漫诗人寿终正寝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