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1)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1)

书名: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杜甫传作者名:孙微本章字数:2354更新时间:2024-05-31 16:45:18

宝应二年春,杜甫曾由梓州前往涪城、阆州、盐亭、绵州、汉州等地游历,不过持续的时间都很短。严武重新镇蜀后,杜甫带着一家人从阆州又返回成都浣花溪草堂。

永泰元年四月,年仅四十岁的严武突然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约于五月初匆匆离开成都顺江东下,从而结束了他“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的生活,于是从暂时的稳定走向长期漂泊,这成为杜甫晚年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徐知道叛乱发生时,杜甫正在绵州,由于无法返回浣花溪草堂,遂转往梓州,曾往来于附近的涪城、郪县、盐亭、汉州、阆州、苍溪等地,于广德二年二三月间才由阆州返回成都,所以他在《去蜀》一诗中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梓州、阆州一带共流寓了一年零九个月,作诗一百六十多首。

朝廷命严武回朝后,同时任命蜀州刺史高适接任成都尹,不过高适此时还在蜀州,尚未去成都赴任。宝应元年七月,成都少尹徐知道趁着严武已动身回朝,而高适尚未前来履任之际,据成都发动叛乱,还派兵占领剑阁,阻断南北交通,又攻取邛州,联络羌兵。高适闻讯后,立即从蜀州出兵。到了八月二十三日,高适与邛南邻境刺史合兵一处,大破徐知道军,这时叛军内部发生了内讧,徐知道被其部将李忠厚所杀,李忠厚又在成都纵兵杀戮,闾里为之一空。因此徐知道虽然被杀,但成都的兵乱并未立即平息。由于为乱兵所阻,杜甫暂时回不了成都,只好在绵州待了下来。在从孙杜济的陪同下,他到涪江边观看过打鱼,还游览过巍峨壮观的越王楼。

在绵州逗留期间,杜甫结识了前往梓州赴任的李使君,梓州在绵州东南百余里,离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不远,杜甫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一诗中说:“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陈子昂是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他批评齐梁诗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出要继承“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的传统,用诗歌批评时政,抒发感慨,从而开启了一代新风,对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子昂在武后朝任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敢于直陈时弊,与武氏集团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弃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所害。陈子昂与杜甫祖父杜审言交好,杜审言当年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时,陈子昂曾为其作《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所以,杜甫请李使君经过射洪的时候代为凭吊陈子昂的英灵,表达了他对陈子昂的无限敬仰与同情。

杜甫听说老朋友汉中王李瑀此时正在梓州,欲前往相会,动身前先作了几首诗投寄给他,诗说:“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两位故友一别已有五年之久,都已近暮年,又都是漂泊异乡,相逢后一定会感慨万千吧!此次前往梓州,杜甫对远在草堂的家属非常担心,在诗中说:“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这时家人得到杜甫到了梓州的消息,也非常担心他的安全,老伴儿请人捎信给他,问他何时回家,杜甫于是作《客夜》一诗,向家人交代了自己的近况: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诗人秋夜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觉得长夜漫漫,迟迟不肯放明。在枕上能听到远处的江涛声,残月之光影照进屋来,愈发撩动人的情思。因为自己拙于谋生之道,所以在穷途之际常要依靠朋友们的帮助。现在提笔给老伴儿写几纸书信,让她了解自己未能回家的缘由。从诗中可见,年已五十的杜甫这段时间睡眠质量很差,对国事家事的忧愁常令他彻夜难眠,在涪江的波涛声中,杜甫在梓州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徐知道叛乱平息以后,高适新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坐镇成都,杜甫在梓州曾寄诗《寄高适》给他,诗云: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诗中写朋友相隔之苦,并期待归家时能与他相聚欢饮。想到草堂的妻儿有老友高适照顾,自己起码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全了。这年重阳节杜甫也是在梓州过的,在此登高饮菊花酒的时节,杜甫孤身一人在外漂泊,所以格外怀念亲人,他登上了梓州城楼,触目伤怀,写了一首《九日登梓州城》,诗云: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诗中感叹每年此时都会登高望远,怀念在战乱中离散的弟妹们,如今自己已年老力衰,战乱却仍未平息,因关塞阻隔,归乡无望,不禁百感交集,愁思万端。

宝应元年秋冬之际,杜甫从梓州回到成都草堂,想把家眷接到梓州去。经过徐知道叛乱后,浣花溪草堂的几间茅屋已经破败得难以居住,杜甫在诗中感叹说:“南京乱初定,所向色枯槁。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在汉中王李瑀和梓州李使君的接济下,杜甫一家人在梓州的日子还算有保障。安顿好家属之后,这年十一月,杜甫腾出时间去了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即今四川射洪县金华镇。射洪县在梓州东南六十里,杜甫登上城北金华山上的玉京观,游览了陈子昂读书堂的遗迹,作诗云:“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他还凭吊了陈子昂在射洪县北东武山下的故宅,作了《陈拾遗故宅》,诗云:

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诗中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认为其光辉之名可与日月并存,对其才高位下的坎坷遭遇不胜感伤。诗的最后他还特别指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积蕴的忠义之气可垂范千古。此诗虽是为陈子昂鸣不平,亦蕴含了杜甫个人漂泊不遇的感慨。因为杜甫和陈子昂一样,都曾做过拾遗一职,杜甫来射洪凭吊陈子昂时,正值代宗初立之际,挚友严武入朝让他对新朝在政治上的改弦更张抱有一定期待,则其在诗中对陈子昂“忠义”精神的标举,隐然有为自己疏救房琯之事进行辩白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