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瑕之游
书名: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杜甫传作者名:孙微本章字数:176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8
杜甫从十九岁便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开元十八年的郇瑕漫游前后虽历时不到一年,却是杜甫“壮游”的开始,由此,诗人展开了尚有些稚嫩的翅膀,再也不愿停下他那快意的脚步。之后的吴越之游,给杜甫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再之后是漫游齐赵、漫游梁宋、再游齐赵,先后共计五次漫游。
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了,在漫游中他不仅增加了阅历,还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唐代文人中盛行一种漫游之风,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文人在远游的过程中通过登临山水,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可以结交名士,提高个人的声望,这对应举或入仕都极有帮助。杜甫从十九岁便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中间除了应试、奔丧等短暂返回洛阳,十几年间历经郇瑕之游并漫游吴越、漫游齐赵、漫游梁宋,再游齐赵,先后共五次漫游。秀丽的山川景物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这位青年诗人,长期游历对其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按照时间先后,分别对杜甫这几次漫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开元十八年的春天,年仅十九岁的杜甫第一次独自出门远游,目的地是山西郇瑕。郇瑕乃是古地名,唐代属蒲州猗氏县,即今山西临猗县,这里距洛阳约四百四十里。十九岁的他此时虽然还没有什么游历经验,但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决心迈开快意的脚步,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他向亲人们挥了挥手就转身走进凛冽的寒风中,身后的弟妹和祖母泪眼婆娑,依依不舍。至于杜甫这次去郇瑕的原因,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猜测,或许和这年洛阳发生的水灾有关。这年洛水、瀍水泛滥成灾,将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冲毁,不仅沉溺了许多扬州等地开来的租船,还冲塌了千余户居民的住房。不过我们认为杜甫这次离开洛阳并不一定是为了躲避水灾,他这次出游很有可能和当时大多数青年文人一样,只是为了出去开阔眼界和增长阅历。那么,杜甫首次出行为何要选择山西郇瑕呢?杜氏家族在郇瑕有什么亲友吗?杜甫在为祖母撰写的《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中曾经提到,其三姑嫁给了范阳卢正均,卢正均任平阳郡司仓参军,平阳在今山西临汾,与郇瑕距离稍近。既然其三姑和三姑父在山西平阳,那么杜甫此次出游山西则有经郇瑕前往平阳探亲的可能。另外,杜甫的二姑父裴荣期是河东人,也是山西籍,其籍贯或为郇瑕也未可知,则杜甫前往探望也在情理之中。
郇瑕之游前后虽历时不到一年,却是杜甫“壮游”的开始。杜甫也不曾料到,自己这第一次远行将会结识两个一生的知己,那就是韦之晋和寇锡。到了晚年漂泊巴蜀湖湘之时,杜甫在夔州和潭州再次遇见这两个知己好友,那时寇锡已经做了监察御史,正要巡按岭南;而韦之晋曾于川峡间任职,后任衡州刺史,又改任潭州刺史,卒于潭州。对这两个青年时结交的好友杜甫都有诗相赠,其中《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云:
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哭韦大夫之晋》云:“凄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这两首诗除了述说友谊,还明确透露出杜甫于弱冠之年曾有过山西郇瑕之游。但是由于这次漫游的时间比较早,若不细读杜诗很难发现,因此一直被历代的研究者所忽略,诸种杜甫年谱往往将开元十九年的吴越之游作为其“壮游”的开端。直到清代,才有学者注意到杜甫早年的这次行踪,就现有的文献来看,明末清初的朱鹤龄是杜甫郇瑕之游的最早发现者,其《杜工部诗集辑注》前的《杜工部年谱》云:“公弱冠之时,尝游晋地。当是游晋后方为吴越之游也。”但是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由于和钱谦益关系密切,在清代遭到禁毁,因此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受到学界重视。到了乾隆时期,另一个杜诗研究者刘凤诰又一次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将其记录于《杜工部诗话》之中,其实刘凤诰的发现要比朱鹤龄晚一百六十多年。
郇瑕之游是杜甫“壮游”的序曲,揭开了其快意漫游的序幕。由于杜诗中关于此次漫游的记载不多,因此我们对这次漫游的细节了解得还是很少,不过至少我们知道,杜甫在蒲州猗氏县是有亲属可投奔的,另外从杜甫家人已允许他独自出门远行来看,说明青年诗人已经到了独自成长的阶段,而且郇瑕离洛阳并不算远,这次出行时间也不长,十分适合一个初次出门的青年人做漫游练习,目的是为以后的游历积累经验。总之,这是青年杜甫的第一次独自远行,诗人展开了尚有些稚嫩的翅膀,从此再也不愿意停下他快意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