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1964:重新出发(1)

1964:重新出发(1)

书名:大成昆作者名:陈果本章字数:239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7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964年2月至4月,全国农业、财政、工业交通三口长期规划会议先后召开。会议指出了“三五”计划的中心任务:吃穿用第一,基础工业第二,国防第三。

毛泽东主席的见解,却是立意高远。5月27日,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交换意见。毛主席开宗明义:“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同时,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在毛泽东的战略构想里,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一线、二线、三线。一线地区是指沿边沿海地区;三线地区指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湖南、湖北等十一个省区,其中,云、贵、川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所谓二线,则是一线和三线的中间地带。加强西南三线建设,就是不能忽视“屁股”和后方,以四川为中心,建立“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科技研发体系、战略储备体系,就算局部战争不可避免,即使退守西南,也要能自给自足,也能长期坚守并伺机反攻——拿今天的话说,相当于要为有着巨大黑客入侵风险的电脑备份数据,即使病毒突然发作,摧毁系统,电脑亦能迅速重启。

为什么要搞三线?一个月前,总参作战部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如果敌人发起突袭,形势将十分严峻:全国十四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集中了六成主要民用机械和五成以上国防工业;全国十四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此外,主要铁路枢纽、桥梁、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看完报告,毛主席蹙起眉头。东北重工业基地在苏联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射程之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母的攻击半径下。战争一旦降临,中国的工业将很快瘫痪。

不是没有前车之鉴。二战初期,苏联一不准备工事,二不防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致使卫国战争初期大受挫折。

毛主席的目光从报告上移开,投向时局:

印度在中印边境挑事,引发军事冲突,不过是两年前的事。

50年代,中国东部、南部被美国围堵。美国在中国周边多地建立军事基地,矛头指向中国。

进入60年代,中国北部、西部,又是狼烟四起。

“老大哥”的脸变得快。1960年7月,苏联政府决定,在一个月内全部撤走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并撕毁了几百个合同及协议。1962年5月,苏联在中国新疆的伊犁地区,策动大规模的颠覆活动,引诱、胁迫六万多中国公民到苏联境内。

与此同时,印度在中印边境的武装挑衅日益嚣张。

头一年,美国扩大侵越战争,美苏联合国际反华势力掀起反华浪潮,在我国周边、沿海陈兵百万,严重干涉我国内政,威胁我国安全。

家里也不省心。蒋介石的势力盘踞台湾,一直没有放弃“反攻大陆”。

绝不能犯苏联犯过的错误。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的中央工作会议,从5月开到6月。其间,毛泽东频频谈到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要下决心搞。”

“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

“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他们什么时候要打仗。”

毛主席的话音犹在耳边,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一百二十五艘军舰、六百余架飞机对越南北部悍然发动攻击。美国的炸弹和导弹,雨点般落在北部湾。

半个月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主席再一次表明决心:成昆、川黔、贵昆这三条铁路要抓紧修好。铁轨不够,可以拆其他线路的。

1964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挂帅,铁道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为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国家科委副主任彭敏、商业部副部长张永励等为副总指挥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领导班子完成组建并正式挂牌,西南铁路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总指挥部下设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西南铁路建设技术委员会、西南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和总指挥部办公室,统领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及成都、昆明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民工共三十余万人参加的筑路队伍。

“西工指”由吕正操任指挥长、党委书记,刘建章、郭维城、彭敏任副指挥长、党委副书记,彭敏兼任“西工指”总工程师。“西工指”挂牌后,郭维城率领大批建设人员入驻贵州安顺,建立指挥系统。铁道部、铁道兵各抽调四百人,按部队模式组建指挥部机关,对外代号“302部队”,汽车挂“亥2”系列白牌。指挥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早上吹号起床,见了领导行军礼,找领导汇报工作,进门喊“报告”。

战在勇,更在于谋。“西工指”运筹帷幄,拿出时间表:川黔、贵昆、成昆三线同时建设,加快进度。首先抢通川黔线,1965年“八一”接轨,“十一”通车。其次完成贵昆线,1966年“五一”接轨,“七一”通车。最后集中兵力抢建成昆线,南北并进,西昌会师,力争1968年7月1日建成通车。

本来,按照中央决策,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而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重中之重则是“两基一线”。攀枝花是未来的钢铁基地,贵州六盘水是煤炭基地。把六盘水的煤运到攀枝花炼铁炼钢,把攀枝花炼出的钢铁运到成都、重庆,制造各种机器,再把机器运到六盘水、攀枝花,提质增效促进生产,全都离不开成昆铁路。“重中之重”的成昆线通车日期被排在最后,无他,难也。

开发攀枝花,建设攀枝花钢铁厂,却在此时驶上了快车道。

1958年3月9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除成昆铁路被列入国家重点规划项目外,冶金部利用攀枝花地区铁矿建设西昌钢铁厂的设想获得批准,攀枝花的建设由此提上日程。是年10月,根据中苏合作计划,冶金部、地质部、中科院相关同志与苏联列宁格勒选矿研究设计院专家潘切列夫、维什涅夫斯基等组成采样小组,赴兰家火山和朱家包包矿山取样三十余吨,交中科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冶金部北京选矿研究院与苏联选矿、冶金研究单位开展冶炼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