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先让自己幸福,才能帮别人幸福

先让自己幸福,才能帮别人幸福

书名:猫先生的情绪自救作者名:董如峰本章字数:2168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6

猫先生问波伏娃:友谊从何而来?

波伏娃回答:有些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上,有些友谊则建立在共同的命运上。

猫先生和妈妈吵架了。

猫先生在半年前就计划为妈妈买一件昂贵的首饰作为生日礼物。他这几个月都在做兼职,终于攒够了买首饰的钱。

到了妈妈过生日那天,猫先生拿着装有首饰的礼盒,想象着妈妈开心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

结果妈妈看到首饰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问猫先生:“花了多少钱?”“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听了猫先生的回答后,妈妈的脸色变了。她让猫先生把首饰退回去,还不断指责他浪费钱。

猫先生本来满怀期待着妈妈开心的笑脸,但得到的却是“一盆从头浇下来的凉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一个女生吃了一个月的泡面,用从伙食费里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双昂贵球鞋送给男朋友。男朋友却觉得她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她的健康,也伤害了自己的自尊。比起拥有那双昂贵的球鞋,他宁可不背负这种心理压力。

猫先生的妈妈也不愿看到孩子为了给她买礼物而吃苦。所以,猫先生通过努力做兼职给妈妈买礼物的行为,不仅不能使妈妈幸福,反而导致妈妈产生了负面情绪。而猫先生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为妈妈做出了莫大的牺牲,应该得到妈妈幸福和快乐的正面情绪作为回报。这便是索要积极反馈的心理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辛苦的付出变成了妈妈的负担,妈妈收到礼物的喜悦就被这种负担冲淡了。

心理专家对猫先生说:“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牺牲自己的利益给予他人利益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这种不询问他人意见、擅自做主的行为属于‘自私的爱’。当然,并非所有‘自私的爱’都出自自作主张的我们。有的时候,作为被给予者,也会主动要求我们付出这种‘自私的爱’。”

猫先生听得一头雾水,他问心理专家:“什么叫作被给予者主动索取‘自私的爱’?”

心理专家回答:“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作过量满足,它指的是当我们在一段感情中得到对方超出常理的爱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被特殊对待了,进而得出我们在对方心中无比重要的结论,我们的安全感和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是恋爱型的亲密关系在刚刚确立的阶段,索取和付出过量满足确实比较常见。当我们的潜意识觉得一段亲密关系不稳定时,我们就会通过索取过量满足来获得安全感。此时的过量满足就是索取来的‘自私的爱’。”

无论是给予者还是被给予者,代表“自私的爱”的过量满足都涉及一个关键问题—给予者得到的反馈与期许的反馈是否一致。

如果我们给予了对方以过量付出为前提的“自私的爱”,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反馈,那么亲密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猫先生作为给予者,期许的是妈妈的感动,然而得到的反馈却是妈妈的指责,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被辜负了。

作为被给予的一方,有时也不愿意被“自私的爱”套上枷锁。

一位母亲非常不喜欢出远门,但她的女儿辛辛苦苦工作攒钱,为她准备了一次出国游。结果这位母亲因为女儿的付出而愧疚,根本无法从旅游中获得快乐。

心理专家总结说:“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通过自己的过量付出去要求对方接受不喜欢的爱,本质就是在制造矛盾,我们的行为会让彼此都产生负面情绪。”

猫先生想起小时候的事。妈妈为了让他“赢在起跑线”,花很多钱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她自己则节衣缩食,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但妈妈在给猫先生报兴趣班时,全然不问他是否喜欢。

面对不喜欢的兴趣班,猫先生苦不堪言,在很长时间里都快乐不起来。终于,猫先生下决心向妈妈提出了退出某些兴趣班的请求,却得到了妈妈“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上班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答复。从此,猫先生再也不敢抱怨关于兴趣班的事情。

毫无疑问,妈妈认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猫先生就应该听从自己的安排好好学习,但是她忽视了一个问题:猫先生是否需要她付出的这样的“爱”。

猫先生问心理专家:“在正常的亲密关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幸福呢?”

心理专家回答:“一个没办法让自己先幸福起来的人,很难帮助他人,即便给予了他人当下的某些需要,久而久之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失衡。更重要的是,这种失衡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很多过量付出是没有意义的,付出者还会觉得别人都亏欠他,使他与别人的关系变得扭曲。所以,一个人应该先让自己快乐幸福起来,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积极的情绪,再将这种积极的情绪传递到亲密关系中。”

例如,猫先生在为妈妈做某些过量努力的时候,如果内心感觉委屈、不舒服,那就应该停止付出,不能以自己的过量付出来换取妈妈的开心。

当这种过量付出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时,猫先生就出现了负面情绪。猫先生虽然不会表达出因为过量付出而产生的委屈,但他的负面情绪骗不了人。如果猫先生为妈妈付出了努力,内心并不感觉委屈而是满足,那么即便没有得到期待的“回报”,猫先生的情绪也是积极的。

最后,心理专家对猫先生说:“无论如何,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人,付出所谓‘自私的爱’的行为都是应该避免的。我们应该先过好自己的人生,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帮助别人。一个人只有先让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先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在亲密关系中,你只有先对自己好,才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

听了心理专家的分析,猫先生终于明白,自己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妈妈好,而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一来,猫先生即使没有得到妈妈的回报,也不会产生负面情绪。

“自私的爱”并不会让对方获得幸福,只会让对方感到困扰和不知所措。

一个人只有先让自己幸福起来,才有能力让别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