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的胜利
书名:火药、枪炮与革命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872更新时间:2024-05-29 14:50:24
从军事史来说,大航海以来的殖民运动与现代火器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早期的海外探险过程中,枪炮赋予这些西方冒险家以傲视一切原始原住岛民的力量。虽然麦哲伦死于原住民的竹箭之下,但事实上,枪炮所体现出来的暴力在大多时候确实非常有效。
1510年,葡萄牙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次年占领马六甲;1571年,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紧接着,荷兰和英国也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来到东南亚,试图分一杯羹。一时之间,来自西欧的白人主宰了偌大的印度洋。
在世界史上,17世纪是荷兰世纪。荷兰人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然而,在整个东南亚,荷兰的驻守兵力总共还不到2000人。同一时期,生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只有几百人,而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总共才2800人。
如此之少的欧洲人,之所以能够征服和统治辽阔的东南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先进的火器以及军事组织。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是人力密集型的,人数决定战斗力。但在火器时代,军队逐渐转向技本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也就是说,人数不多的军队,依靠先进的火器和良好的组织,完全可以打败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部落国家。
如果说欧洲在火药技术上对亚洲而言只是相对优势,那么对美洲来说就是绝对优势。
火药时代初期,西方和亚洲的火器技术只在伯仲之间,但军事竞争的压力使欧洲很快就超越了亚洲“老师”。比如在火药颗粒技术、炮车铸造技术和机动性方面,欧洲很快就走到了世界前列。
欧洲的列国政治格局,决定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和持续不断的军事对抗,谁都不愿在军备竞赛和军事创新中落败。即使暂时失败了,也会马上向胜利者学习,迎头赶上。
当法军1494年入侵意大利时,意大利城邦惊恐地领教了新技术的威力,这已经与穆罕默德二世进攻君士坦丁堡的火炮不可同日而语。
国王与领主的战争结束后,国王与国王之间战争就开始了。恩格斯说:“军国主义统治着并且吞噬着欧洲。”野心勃勃的国王们逞火器之利,争相加强自己的权力,扩张自己的领土。
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征服海洋的时候,查理八世的法国炮兵扑向意大利半岛,宣布自己为那不勒斯的宗主。他的这支18000人的队伍,在40门大炮的武装下横扫对手,一个又一个要塞和堡垒在法国的火炮下灰飞烟灭。
正在写作《战争艺术》的马基雅维利惊叹道,法军的进攻简直像用粉笔在地图上画线一般轻而易举。
1495年2月4日,他们就已经到达了距离那不勒斯城仅仅几公里的圣乔瓦尼山要塞。7年来,这个要塞抵挡住了无数次围攻,但查理的大炮只用了4个小时就攻破了城墙。
4个月后,查理的大炮在福尔诺沃再一次成为意大利人的噩梦,意大利死亡3350名军人,法军则只付出了200人的极小代价。
在很大程度上,法国军队的胜利实际是炮兵的成功。
法国的青铜大炮装在灵活的双轮战车上,由马拉着前进。这种炮不仅可以承受炮膛巨大的火药爆炸力,而且还具有相当不错的射击精准度。
查理八世将炮兵推向了鼎盛和辉煌,使更多人认识了炮兵的威力。
在著名的福尔诺沃会战中,法军火炮一小时发射的炮弹比意大利军队一天发射的炮弹还要多。恩格斯在评价这次战役时说,法军的野战炮兵“震动了整个意大利,于是这一新兵种便被认为是无敌的”。
战争变得突然而迅猛,征服和夺取一个国家比之前占领一个村庄还要迅速。占领城市花费的时间正在急剧缩短,大约只需几天几小时,而不是几个月。战斗变得极端凶残和血腥。事实上,现在国家获救抑或被毁、失利抑或被攻占,不再像之前那样取决于预定计划,而是取决于战场上武器的威力。
欧洲各国之间互相敌视与争斗,火药为这种竞争火上浇油。虽然有很多出口禁令,但根本阻止不了新武器和新技术的创新与传播。
在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发现,纽伦堡的枪炮制造匠正在向他的敌人法国兜售枪械,这说明他所颁布的禁止买卖枪械的命令是无效的。
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欧洲的精英都在绞尽脑汁地去创造最犀利的杀人武器。天才的达·芬奇甚至构想出了机枪、坦克和飞机。这种持续不断的军事至上和螺旋式上升的武器竞赛,不仅使欧洲保持了暴力均势下的政治多元化,也使欧洲从整体上获得了凌驾于亚洲文化的世界霸权。
火药革命或许没有使一个欧洲强国获得相对于另外一个欧洲国家的明显优势——至少没有造成长久的优势,但它毫无疑问地加大了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使得少量欧洲人就可以相当轻松地征服人数众多的亚洲和非洲,更不用说美洲。
回想过去,迟至15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还是擅长骑射的蒙古和土耳其的骑兵。在刚刚进入黑火药时代的1450年左右,欧洲人只控制着15的地球土地。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欧洲人带着他们的火器上山下海,所向披靡。到1800年,欧洲控制了全部陆地面积的35,而到1914年,这一数字变为了不可思议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