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马尔萨斯诅咒

书名:火药、枪炮与革命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541更新时间:2024-05-29 14:50:08

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青铜向铁器的转变期,传统农业文明刚刚走向成熟,战争就已经全面开始。

先秦时期,战争是“国际”秩序重建的唯一手段。150多个诸侯国,大多数在战争中灭亡或被吞并,只有22个生存到了战国时代,然后经过激烈混战,只剩下七八个国家,最后由秦一举“定鼎”。

据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秦国为一统天下,以“虎狼之师”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公元前262年,白起伐赵,杀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以上不完全统计,杀人已达130万之多。

这些统计数字并未计入早期征巴蜀和后期伐匈奴以及秦人战死者。

《汉书》谈到秦王朝创立的代价时说,其“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从此留下“杀人如麻”这则成语。

用郭建龙的说法,秦国的统一,实际上是将中原国家的人口资源消耗干净,使得他们无力反抗才获得的。

正是在春秋末期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司马法》已经失去现实意义,因此才有了《孙子兵法》的诞生。

如果说孔子影响了中国的话,那么孙子则影响了世界。在孔子四处奔走,宣传道德教化时,孙子写出了世界第一部宣扬“战争艺术”的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被誉为“瑞士军刀”理论,几乎成为人类战争的《圣经》。

中国人素有著史的传统。在中国古史中,兵制和战功的记载之多,是其他前现代民族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公元前221年,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被秦始皇用战争手段完成一统,此后的12个主要朝代以及其他16个次要朝代,无一例外,也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建立的。

从《孙子兵法》问世开始,中国古代战争就从贵族的有限战争转变为全民皆兵的无限战争,战争以大屠杀的形式展开,屠城杀戮不绝于史。每一次封建王朝改朝换代,都伴随着一场人口大灭绝,“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作为《孙子兵法》的产地,古代中国战事不断,不乏自相残杀的内乱。

因为人多地少,残酷的资源限制使中国的每一场战争都规模不小。这也是所谓的“马尔萨斯诅咒”。中国古代之所以总是一治一乱的轮回,是因为每过一段时间,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引发社会动乱,最终导致战争的发生。

其实不仅中国如此,整个人类世界也都是如此。因此,西方有“末日四骑士”的说法,即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

在中国传统农耕时代,战争与人口一直保持着微妙的互动关系。战争初期,通过杀戮削减对方人口;到了战争后期,因为自身的“丧众”而又转向掳掠对方人口,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三国时期,吴国因为人口太少,甚至不远万里,派卫温和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去夷洲,抢掠数千人而还。

西汉末年,中国人口一度达到6000万的极限。此后将近1600年里,直到明清时期高产水稻和美洲作物被大面积推广之前,一旦人口超过6000万,就预示着资源极限临近,战争的危险一触即发,然后战争杀戮使人口迅速降低到2000万左右。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也是人口比拼。战争的物资消耗和兵源都依赖人口,正如刘备所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随着人口的大量死亡,社会财富也往往在战乱中化为灰烬。

在富庶的两汉中期,奢靡与厚葬成风。但进入战乱不断的三国时代,贵为魏王的曹操长达十年只盖一条旧被子,临终时还嘱咐妻妾们要自己纺织缝衣;安葬时也是穿着日常衣服入殓,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甚至连陵址都选在“瘠薄之地”。

曹操作为诗人,写出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名句,而作为战争中的统帅,则和董卓一样,有着“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的屠杀。

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