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银安堡大捷

书名:轮子、战车与帝国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618更新时间:2024-05-30 14:24:07

明朝晚期,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在这部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中,他详细记载了火药火器的制作工艺。他同时也提到,当时明朝政府对火器技术极为渴求,火器是热门话题,很多人都将其视为终南捷径。“火药、火器,今时妄想进身博官者,人人张目而道,著书以献。”

对明朝来说,缺少战马和骑兵是发展火器战车的客观原因,想以此弥补野战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这些战车大都不是马力拖曳,谈不上什么速度和冲击力,基本都是木制手推车,由人力或骡子推挽,在平地上能做到移动自如。

曾铣所造霹雳车,上载霹雳炮十八杆、火箭二百支,五辆为一小队,每队另外配备手铳十支、盏口将军炮四门。

一些进攻型战车往往还要在车前架设刀枪,并安装防护盾甲,这样冲击敌阵时更有杀伤力。战时,往往多辆战车进行编组,轮流发射。

为了增加射击的灵活性,一种雷火战车还在火炮下面安装了类似现代炮塔的转轴,比起晚清时期的固定炮台来,这种超前思维不能不令人惊叹。

戚继光所制箱车,每车配20人,其中10人为火器手,装备有佛朗机两门,鸟铳四支,火箭若干。还有专门的火箭车,类似现代火箭炮,每辆架百子铳三门,火箭数百支。火箭车上有专门防雨的油毡,车前用棉被作为防护,可以阻挡敌人飞弹。

戚继光在驻守蓟州时,将战车作为对抗鞑靼军事进犯的主要手段,专门组建了七营战车部队,分驻北京周边要地,“及险地用骑与轻车迎击,及易地则合用轻重车骑,纵横聚散,无所不可”。戚继光相信,“七营车骑相兼,即有数万之虏无能为矣”。但实际上,到戚继光去世时,大的战争并没有发生。

与传统冷兵器不同,明朝的火器战车技术性非常强,火器种类繁多,配备的兵种也多不胜数。在实际战斗中,必须进行严密的组织和协调,才能发挥战车的威力,这些都需要严格的训练和管理。

戚继光一死,人亡政息,战车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明朝亦倏忽而亡。

清修《明史·兵志》在谈到战车时说,“未尝一当敌……亦未尝以战也”,“皆罕得其用”,云云。但实际上,在嘉靖三十七年,俞大猷在山西就“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挫敌于银安堡”,而这是明明白白写在《明史》上的。

万历二十七年,三万明军被数倍蒙古骑兵围困,最后靠车营得以保全。

细究起来,这些战斗与战国时期李牧所使用的车营战术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李牧所用是弩兵,而明军则是火器。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明朝在景泰年间就制造了4000多辆各类战车。天顺六年,有1230辆配备着大铜铳的战车交付给京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刘天和,他对战车极其热衷。经他改造的2000多辆战车,除了装备西洋火炮佛朗机,还有一窝蜂、神枪、飞火枪等明军传统火器。

刘天和研制的“全胜战火轻车”,进可攻,退可守,两车连起来,可掩护三四十人。用这种战车在城外布防,可形成外围防线,方便保护士兵修筑防卫工事。在一些险要之地,或水源,只需要几辆战车便可控制,使敌人望而生畏。

嘉靖年间,刘天和多次击败从河套入侵的鞑靼诸部,这与战车的使用有很大关系。据民间史书《名山藏》记载,刘天和与敌人作战27次,斩首数千级。

在北方九边,明军装备有大量战车,种类非常多,有正厢车、偏厢车、扇厢车、双轮战车、单轮战车、雷火车、全胜车、鹰扬车、屏风车、冲虏藏轮车、火柜攻敌车、塞门车、火车、霹雳驻车等。明代流传的《草庐经略》中说:“制冲突者,诚莫如车……敌逼则以长槊巨斧临之,且战且进。敌骑虽劲,车上势高,我俯而击,彼仰而御,泰山压卵,敌骑敢当者谁?……蔽之牛革铁裙,则刀箭不能及其身,捍虏骑,却蹂躏,计无逾此。……此有足之城,不饲之马也。”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尚武之风很浓,关于武器和军事研究的著作非常多。周纬先生在《中国兵器史稿》中评价说:

明代兵器,实较优于宋元两代,颇有复兴之气象。故明代文化,较优于元代远甚。科学艺术盛兴,士重实学,民重实业,上下求新,国力隆盛,且输入欧洲新知识,斯时中国在国际上之地位,俨然可为亚洲文化之代表。是以关于兵器之著述,亦开秦汉以来列代未曾有之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