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战车的没落

书名:轮子、战车与帝国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976更新时间:2024-05-30 14:24:02

关于泓之战,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韩非子》这样描述: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

泓之战标志着战车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的传统车战方式。战车体积大,只有空出大片地方,才能摆开战车,使之成列。楚国此次作战主力却是重装步兵,并且在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因此,这就不是传统的战车间的战斗了。

楚国是最早发明和普及弩的国家,而弩对战车的压制是极其明显的。在此战中,宋襄公的护卫全部被楚军射死,宋襄公亦死于箭伤。

与装备强弩的重装步兵相比,战车必须靠近厮杀;而在靠近过程中,弩兵的箭雨就可能对刻板的战车阵列构成灭顶之灾。

可以说,泓水之战实际是一场步兵与战车的对决。

与青铜器时代的牧野之战相反,进入铁器时代后,战车已经风光不再。战车机动迅猛的优越性正丧失殆尽,铁器和弩武装起来的步兵成为战车的克星。

同时,笨重的战车对于复杂地形的无能为力,使其不得不让位于步兵和骑兵。

有一利必有一弊,战车虽有强大的冲击力,却受到地形的严重局限。按《六韬》的说法,战车有十大“死地”,如高地险阻、道路泥泞、野草丛生,等等。

战车的攻击能力依赖于战车的机动性,而战车的机动性则取决于战场的地形条件。战车一旦陷入“死地”,不仅不能发挥威力,反而成为累赘,只能被动挨打。

后来,晁错在给汉文帝的《言兵事疏》中总结道:“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战车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这在实际战斗中往往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战车本身又高又宽又长,再加上大轮短厢,运转起来非常笨重。对一个御手来说,用单辕衡上的轭驾马,全靠马缰来控制四匹马,很难在战斗中变换队形,灵活作战。

除了长度,还有重量问题。

不算车体本身的重量,仅3名乘员和他们的装备,至少重250公斤以上。为了保持车的平衡,需加长车毂,但车毂过长,稍不注意就会缠在一起,导致战斗失败。

燕国进攻齐国的安平时,田单正好在城内。不久城陷,人人争相出逃,纷乱之中,车轴相撞而断裂,很多人被俘,只有田单预先“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乘车安然逃离。

公元前709年,晋军和翼侯战于汾隰,翼侯的战车被大树卡住,无法移动,全车人被俘。齐晋鞍之战中,逢丑父驾车载着齐侯逃跑,也是“骖絓于木而止”,被韩厥追上俘获。

公元前541年,晋国苟吴在太原与狄人作战,因地形险峻扼要,战车无法展开队形列阵,只好“毁车以为行”,以步兵取得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405年,三晋攻齐的廪丘之战,一战就“得车二千,得尸三万”。

春秋之世,驾驭战车是贵族必修的“六艺”之一,而这并非易事。

战车一般由四匹马驾驭,只有中间两匹服马是用缚在衡上的轭驾在车上,两旁的骖马则只能靠缰绳来牵引车辆,还需借助游环等办法控制它,使之不离开车辆,驾驭起来极为困难。

御者双手执六辔,其中两匹服马各两辔,外侧两匹骖马各一辔,除非接受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否则是难以胜任的。

培养大量的御者,这对中原那些老贵族国家来说或许不是问题,但对一些没有贵族传统的新兴国家则有点勉为其难。

春秋后期,地处边疆而多山的秦、楚等新兴国家崛起,这里不如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战车使用受限,再加上御者欠缺,不得不依靠步兵和骑兵。随着战事越来越频繁,战车逐渐丧失战场的主导地位,与步兵骑兵此消彼长,这是历史的必然。

春秋之世,戎翟之杂居中夏者,大抵皆在山谷之间,兵车之所不至。齐桓、晋文仅攘而却之,不能深入其地者,用车故也。中行穆子之败翟于大卤,得之毁车崇卒。而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以开其道,其不利于车可知矣。势不得不变而为骑。骑射所以便山谷也。胡服所以便骑射也。

早些时候,秦穆公一次驾车出游中,服马脱缰逃逸,被一群农夫捉去。

秦穆公去找马,在岐山脚下看到这些农夫正围坐在一起,吃他的马肉。穆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体贴地说:“吃马肉怎么能不喝酒呢?”于是拿酒给他们喝,这让那些农夫非常感动。

后来,世代相好的秦晋两国反目成仇,在韩原大战,晋兵包围了穆公的战车,晋惠公车右的卫士将穆公的七层铠甲刺穿了六层。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曾在岐山分食穆公马肉的那群农夫冲过来助战,结果秦军大胜,还俘获了晋惠公。

在车战时,秦穆公一败涂地,几乎被晋军虏获,反倒是一群农夫组成的“步兵”救了他,甚至还反败为胜。这简直是对曾经不可一世的战车崇拜的莫大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