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秦并巴蜀(1)

秦并巴蜀(1)

书名:常璩传作者名:黄剑华本章字数:2926更新时间:2024-05-27 17:11:12

古蜀时期,自从鳖灵取代杜宇建立开明王朝之后,一共延续了十二代。常璩写开明王朝,就要详细一些了。不仅记叙了鳖灵的故事,而且重点记述了末代蜀王的败亡。

从文献史料记载来看,前期的开明王朝,是比较奋发图强的。扬雄《蜀王本纪》说:“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开明(位)〔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帝攻青衣,雄张僚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这些记载就讲述了开明王朝开疆拓土的历史,后来建都于成都,修筑了王城,经过数代蜀王的努力,社会繁荣,国力达到了鼎盛。成都商业街出土的船棺葬,就是开明王室的墓葬。

末代蜀王在位的时候,已经不图进取,只求享乐了。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有蜀王娶武都女子的传说:“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又说:“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对此也有记述:“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后王悲悼,作《臾邪歌》《龙归之曲》。”“丈夫化为女子”,可能是女扮男装,也许是为了出游的方便,被蜀王发现是绝色美女,便纳娶为妃了。由此可见,末代蜀王是位好色的君王,后来秦人正是利用了蜀王的这个毛病,策划了巨大的阴谋。

古蜀有五丁的传说,扬雄《蜀王本纪》就记述“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说五丁有移山之力,如同超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对五丁也有记载,说开明王朝“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到了末代蜀王的时候,秦惠王作石牛五头,说牛能便金,蜀王“乃遣五丁迎石牛”。蜀王的爱妃因不习水土病故后,蜀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之后,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太平御览》卷五五八援引了《华阳国志》的记述,也说“蜀有五丁,能移山,举万钧,其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蜀遣使朝秦,秦惠王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力士奉迎。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蜀王痛伤,命曰五妇冢,今其人或名五丁冢”。《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又说“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与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山崩,压五丁,五丁大呼秦王五女及送迎者上,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候台。蜀王亲理作冢,皆致方石以志其墓”。

这些记载的传说色彩比较浓郁,其中既有一定的真实性,也有比较夸张的描述,同时也有较为明显的疑问。古蜀历史上是否确有五丁力士?五丁力士的故事是否可信?学者们对此曾有不同的解释与看法。蒙文通先生认为:“《常志》说开明九世,‘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秦惠王时,蜀‘遣五丁迎石牛’。从开明九世到十二世应该有百年,前后服劳役的都是五丁。显然十二世三百余年间,都有五丁服沉重的劳役,可见五丁就不是偶然天降的五个大力士了……可能是一种奴隶社会制度。”任乃强先生认为,“‘五丁力士’,丁与个字古文无区别,犹云五大力士也。可能是此蜀王有忠勇奴隶,编为五军”。任乃强先生推测,五丁应该是开明王朝末代蜀王的五支部队,能力超群,战斗力极强,属于特种部队的性质。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王时就有任鄙、乌获、孟说三人,都是力能扛鼎的大力士。秦武王继位后,尤其崇尚武力,“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司马迁记载的人物与事件,应该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既然秦惠王有大力士,末代蜀王身边同样也有五丁这样的大力士,而且力气更大,更忠勇更威猛,也是符合情理的。所以,常璩的记载还是可信的。

常璩还详细记载了秦惠王谋划吞并巴蜀的过程,叙述秦惠王对蜀王使用了石牛计与美人计。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说:“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奉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关于石牛计,扬雄《蜀王本纪》曾有记载,《水经注》卷二十七引来敏《本蜀论》也有记述:“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唐代《艺文类聚》及宋代《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也都有引用或相似的记述,可知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比较可信的历史事件。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又说:“周显王(二)〔三〕十二年,蜀(侯)〔使〕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川)〔于〕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剔去记述中的荒诞成分,五丁力士因为某种突然原因而同时葬身于梓潼县的山谷中,也应该是可信的。秦惠王使用的石牛计与美人计,利用了蜀王的贪财好色与昏庸,终于获得了成功。

常璩接着记述了蜀王与巴王的矛盾。蜀王和巴王可能因为某件事情结下了仇恨,双方已势若水火,这也正好给秦惠王提供了可乘之机。《华阳国志·蜀志》说开明王朝后期“巴与蜀仇”,记录的正是这种情形。末代蜀王的弟弟苴侯,倒是比较重视巴蜀友好,却招致了蜀王的愤怒。后来,“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当时秦国君臣正在谋划攻取巴、蜀,常璩《华阳国志》对此做了记述:“秦惠王方欲谋楚,群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