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蔡昉(4)

蔡昉(4)

书名:大国小康作者名:余玮本章字数:2160更新时间:2024-05-25 18:49:55

在社科院为“八五”计划提供改革和发展思路的课题组中,蔡昉说服同事和领导,将这样的意思写进报告:中国粮食正在丧失比较优势,因此有必要借助于国际市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在学界的保护声中,蔡昉的声音似乎过于微弱。他1991年发表的《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与市场机制的启动》一文,遭到了国内大多数同行的质疑。

随后不久,蔡昉出国进修。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研究所的图书馆里,蔡昉获得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对面是著名的胡佛塔楼。“夜深人静时,我结合在国内思考过的问题,凭着半生不熟的英文,读了一些著作和文章。当时主要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农业组织问题,一是农业比较优势问题。”

回国后,面对国内日益加强的保护呼声以及中国农业比较优势的继续丧失,蔡昉直接以要不要农业保护为题,提出讨论。在受到多数人批评的情况下,蔡昉反而慢慢地把自己的思路理清了。同时,他对中国整个农业问题的观点也逐渐清晰起来,并且渐成体系。

这一时期,蔡昉有一个标志性的研究问世,即《比较优势与农业发展政策》的发表。在当时,这是第一次有人把中国农业经济改革的微观激励机制与宏观资源配置格局结合起来,把是否发挥农业比较优势问题作为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最终完成的标志。

之后,蔡昉接受澳大利亚贸易自由化之父郜若素教授的邀请,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学院,与郜若素交换了中国农业是否到达从被征税向受保护转折这一阶段的意见。在随后近两个月的访问期间,蔡昉与人合著了《中国农业的转折点》一文。蔡昉不厌其烦地希望决策者能够了解:对农业实施价格保护与对农业进行价格剪刀差式的征税一样,都是扭曲的政策。这种政策倾向是制约中国农业经济改革最终成功的根本障碍。最终,当事情的发展确实验证了蔡昉的担忧之后,农业经济学家的共识才逐步达成。

或许带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蔡昉实现了两个比较大的跨越,一个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另一个是研究人口和劳动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研究源于蔡昉和林毅夫、李周的合作,并于1994年出版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这本书在1996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后来日文版、韩文版、法文版、越南文版纷纷面世,并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采用为经济系学习中国经济和发展经济学的教科书。对于人口和劳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次征求出版选题,蔡昉完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一书。后来因为有此研究基础,他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工作。

随着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日益成为各个学科关注的热点,蔡昉利用他的经济学背景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这仍然与农业、农民、农村有关。他认为,经济学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开始了与人口有关的研究题目。或者说一旦他找到了为自己研究领域中的“漂浮”提供支持的理论依据,便可以“有恃无恐”地为农民兄弟的“漂浮”辩护了。蔡昉笑言,自己是一个被锁定的农业经济学家,他把农业经济学看作在农业经济问题领域做经济学研究。

无论是最初的农业、农村问题的研究,继而探讨中国奇迹之谜,还是后来转向贫富差距和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就业问题,蔡昉在每个领域都提出了独到见解。独到的秘诀在于他敏感地意识到社会科学的现代学术规范化,即理论性与实证化相结合的倾向,并提早一步运用在自己的研究中。蔡昉把以这种现代规范进行的研究称作基础性研究,并认为这种学术规范可以保证所得出的结论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98年担任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后,蔡昉着手进行改革。由于抓不住好的选题,缺少课题资助,当时很多大学的人口研究所都撤销了,社科院人口所人才流失也一度很严重。人口所一度被认为是没有发展后劲的社科院5个研究所之一。

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实现了一个研究所的脱胎换骨。2003年,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被报道为社科院最具声誉的研究所之一,在国内外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当年3月28日下午,他应邀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授课,主题为“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

谈到这次集体学习组织的背景,蔡昉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本届中央政府十分关注民生,其实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组织这次集体学习,首先当然是学习,政治局的领导同志与国务院各部委有关领导听讲,自然对学者研究的就业问题有一个了解或认识。通过集体学习这种形式还可以有一个统一思想的目的,胡锦涛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当然,通过集体学习这种形式,还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我们讲完后,现场讨论很热烈。”

2010年12月28日,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蔡昉授课的主题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2月20日,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蔡昉授课的主题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蔡昉一次次踏入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这在经济学家中非常罕见。蔡昉看重学问的经世致用,值得庆幸的是他一直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意见呈现在决策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