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念奴娇·赤壁怀古(2)

念奴娇·赤壁怀古(2)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宋词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1850更新时间:2024-05-30 14:17:59

后来,苏轼把“浪涛沉”改成了“浪淘尽”,把“三国孙吴赤壁”改成了“三国周郎赤壁”,把“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改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把“多情应是笑”改成了“多情应笑我”,最后把“人生如寄”改成了“人生如梦”。

那么,苏轼为什么要改呢?因为经历了“乌台诗案”来到黄州后,苏轼的内在思想一直在碰撞,体现在作品上,就是前后措辞改动很大。

从监狱中死里逃生之后,苏轼早已是身心俱疲。为了能心安神定,也为了继续思索人生的意义,他选择了信仰宗教。

初到黄州,苏轼不敢写文章,只读经抄经。因为《经藏记》中都是偈语,没有人能编派他,所以敢写出来。

从这个角度讲,潜心研究佛学是苏轼的主观追求。苏轼从小就对佛教充满了好奇心。他喜欢和僧侣交往,喜欢探访古迹。现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他真心觉得世事无常,开始无意识地用佛门思想来思考问题。

但是苏轼并没有打算成为纯粹的佛门弟子。即使被贬为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官,他心中也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被朝廷重用。儒家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改变了的,只是苏轼自己那部分的生活方式。

在黄州任职的第三年,苏轼为了保持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活力,又转而开始研究道教,进行了道教的修行。苏轼在给好友的信中,也叙述了自己对道教修炼的理解:“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轼观之,唯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似觉有功。”说明他对修道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境界。

道教的达观思想,也开始在他的文字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令他的诗词文章意境更加广阔,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佛教改变了苏轼的生活方式,道教引导苏轼逍遥洒脱。但是,任何文人都无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也没有例外。“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是苏轼内心深处的选择,只是苏轼的进取是为了“平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佛家、道家、儒家,三家的思想在苏轼的大脑里碰撞。当国家对外战争失败的伤感情绪减弱,佛家的超脱、道家的释然又占了上风,苏轼定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最终版本,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

全词情绪澎湃,气魄雄伟。起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集风景、叙事、抒情三个方式于一句。

江水奔腾,在长江之滨,苏轼想起了上一个朝代的名士。他们的功绩会被江水冲走吗?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忘记这些英雄豪杰吗?

他举周瑜的例子来说明。周瑜二十四岁成为东吴的中郎将,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历史不会忘记他。苏轼身处逆境,不想落魄,通过周瑜的事迹鼓励自己。

当我们以为进取的苏轼要抒发感慨的时候,他的笔锋一转,从上到下,开始描写赤壁的壮美景色。乱石贯穿如天空般辽阔的江面,海浪拍打岸边,卷起千层像雪一样的浪花,给人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气势上来之后,苏轼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一出,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历史人物画卷。

在这首词的下阕,苏轼描绘了周瑜的身姿:有志向的青年,美女在一旁红袖添香。这样的描写,让英雄的形象更加生动。这是古代文人创作中的偏爱,他们总觉得大英雄身边应该有大美女,就像项羽身边有虞姬,周瑜身边一定有小乔一样。

我会成为历史不会忘记的人物吗?我身边有谁呢?想到这里,苏轼笑了,挥一挥笔毫,写下“多情应笑我”。这是苏轼对自己的嘲笑,而这种自嘲所反映的,是佛家大彻大悟的思想。

笑完了,该结束了。人生可以像梦中出现的仙鹤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于是,苏轼再蘸上一点浓墨,写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时,道家思想的超凡脱俗跃然纸上。

苏轼没有被各种思想所束缚,反而凭借他的才能解开了三种思想。佛教开悟的智慧和道教回归自然的洒脱相互结合,给这首作品带来了复杂的思想内涵和豁达的内核。佛教的无私精神和儒家的拥抱现实,在这首词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让苏轼达到了思想上感性和理性的和谐。

正是由于这三种思想的相互作用,才让《念奴娇·赤壁怀古》拥有了值得反复探讨的文学魅力,可以传颂千年,常读常新。

延展阅读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