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宋词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979更新时间:2024-05-30 14:17:57

雨霖铃,原教坊曲名,后作词调名,又名《雨霖铃慢》。宋词中的《雨霖铃》是借旧曲名另作的新声,最初见于柳永的《乐章集》。公元755年寒冬,安史之乱如同一声惊雷猛然爆发,唐玄宗不得不仓皇逃往蜀中避难。不料途经马嵬驿时爆发兵变。士兵们高呼,要求处死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曾经高高在上的唐玄宗,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在入蜀的栈道上,如泣如诉的秋雨敲打着皇家马车上的銮铃,唐玄宗再也抑制不住对贵妃的思念之情。于是采雨声、铃声入曲,命梨园弟子张野狐编为《雨霖铃》曲,以此寄托哀思。

柳永

【声律】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阕九句,下阕八句。

押仄声韵。上阕押“切”“歇”“发”“噎”“阔”五仄韵,下阕押 “别”“节”“月”“设”“说”五仄韵。

“雨霖铃”这三个字,从诞生起就浸透了哀愁凄凉,却一直没有十分应景的佳作。直到它遇上了柳永。柳永充分利用这首曲子声情哀怨的特点,把自己仕途的失意和与爱人难解难分的离愁交织在一起,写出了自己最好的作品,也写出了婉约词派的金曲。

那一年,柳永四十一岁,在汴京漂泊的十六年中,他先后遭遇了四次科举失败,曾经踌躇满志的“白衣卿相”,在文人雅士的鄙夷中不断破防。他无法再像年轻时一样自信,就连在相好的歌女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他决定离开这伤心地,一路南下,回到适合他的江南水乡。

临别前,留下这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整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恋人分别时刻的缠绵悱恻,下阕写想象中离别之后的孤单苦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初秋的蝉叫作寒蝉,叫声穿透力强而且非常凄凉,好像要把秋天的萧瑟荒凉都喊出来一样。古人常说“十里长亭相送”,“长亭”原本是指交通要道旁边、每隔十里修建的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因为是送别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诗词中,它就变成了离愁别恨的代名词。一场秋雨过后,词人来到长亭,远处的落日黄昏伴着寒蝉的凄厉鸣叫,共同为接下来的故事渲染出伤感的气氛。

“都门帐饮无绪。”古人在送别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搭一个帐篷在里面喝酒,叫作“帐饮”。京城外的帐饮,通常是送别失意返乡的游子或者遭贬谪放逐的罪臣,因此“都门帐饮”暗寓仕途受挫。此情此景让人心头“无绪”,就像李后主写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后主的离愁,多是想象与回忆,但柳永的离愁却如此真切。“留恋处、兰舟催发。”恋人举杯,想要饮下这离愁,留住匆匆溜走的相聚时光,但客船却有固定的出发时间,船家不断催促。恋人的挽留与船家的催促,像是词人内心互相拉扯的两股力量,等着他做最终的抉择。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得不分开,词人牵起了恋人的手,四目相对,泪眼婆娑,竟连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现实的无情,总是能战胜落魄汉的深情。一句朴素的白描,就让一对恋人的伤心落魄跃然纸上,这就是所谓的“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可是客船还是按时开动了,两个泪人深情对望,渐渐地,身影变得模糊,对方远远地消失在了目力所及之处。是啊,曾经车马船只都很慢,离别都是一点一点发生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一个“念”字,让读者开始想象:词人带着浓浓的哀愁,去往水汽朦胧的地方,岂不是要把广阔的南方都渲染得阴沉?“去去”叠字连用,用得极好:在语义上,“去去”表示越去越远,反映的是词人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内心纠结;在音律上,两个仄声反复咏叹,在抒情的长句中,形成一处波浪,让语言更加生动灵活。

从寒蝉凄切、都门送别,到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再到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离别的情绪不断地积累,直到最后的爆发,将眼前之景延伸到对离别之后的想象。

词的下阕,宕开一笔,先作泛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就会为离别而伤感,如果离别发生在一个冷清凄凉的秋天,那么伤感之情也会更加重些。“自古”两个字,一下就把这首词的时空感打开了。此时此刻的柳永,与古往今来的多情客一起,成了秋日离愁的一个注脚。这个注脚,好像要解释“冷落清秋”与“伤离别”之间的关联,但是哪里需要解释呢?这是自古以来,多情之人的通病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告别的时候喝醉了,醒来已是第二天破晓。船开到了哪里?生命将要漂泊到何处?这是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漂泊江湖的感受。“柳”与“留”谐音,写的是留不住的离情;晓风残月,写的是离别后的难再团圆。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分外真切;同时,一问一答又带有些许哲学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醒”代表一个生命从蒙昧到觉知的变化,“酒醒何处”就是在问,“何时才能参透生命的真谛”;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好像回答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回答,因为生命的顿悟,可能就是面对“杨柳”“残月”这样寻常之物而发生的,但是没有顿悟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触发点在何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地推想了离别以后的惨况。从此以后,还有很多美好时光,可是没有心爱之人与自己共享,良辰好景也只是虚设;即便感慨万千,又能向谁倾诉呢?悲伤到极致,大概就是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自古以来,“离别”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主题。屈原在《九歌》中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关于离别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可以算是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成了宋词婉约风格的名句。宋人笔记《吹剑续录》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有一天问友人,自己的词比起柳永的词怎么样?朋友就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

此外,元杂剧、散曲中,就经常引用这首词的意境和句子。比如,在《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在一个凄凉的深秋分别,离别之后的张生酒醒梦回,思念着远方的崔莺莺。这段剧情几乎就是《雨霖铃》这首词的翻拍。

可是,写下这首词的柳永,怎么会知道这些呢?公元1053年,他与世长辞,离开了这个折磨他一世却又让他千古留名的世界。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阶层,都看不起他,只有市井街头的百姓们和酒肆放歌的歌女喜欢吟唱他的词。或许是因为官场上的失意,他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诗词创作。但也是因为创作了百姓喜闻乐见的词作,他才可以超越普通宋代官员,成为一个后世闻名的词作家……

延展阅读

雨霖铃·明皇幸相蜀

李纲

蛾眉修绿。正君王恩宠,曼舞丝竹。华清赐浴瑶甃,五家会处,花盈山谷。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听突骑、鼙鼓声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舆远幸匆匆速。奈六军不发人争目。明眸皓齿难恋,肠断处、绣囊犹馥。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谩留与、千古伤神,尽入生绡幅。

雨霖铃·天南游客

黄裳

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薰风万里无限, 吟蝉暗续,离情如织。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

飞帆过、浙西封城。到秋深、且舣荷花泽。就船买得鲈鳜,新谷破、雪堆香粒。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