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流放夜郎(2)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白诗传作者名:叶何其本章字数:1727更新时间:2024-05-30 14:18:04

窃以为,李白、高适不是一路人,虽然李白与高适都喜欢谈王霸之道,但是两个喜谈王霸之道的人不一定是知音,也可能观点相左,越谈越发现南辕北辙。李白的王霸之道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高适祖上几代为官,他的理念更接近于实践层面。

李、高、杜三人两度同游,也不一定是因为李白与高适相处得来,可能是因为有个杜甫。杜甫与李白都是诗人气质,相互欣赏;高适与杜甫都出身名门,这让两人在言谈举止上有共性。

高适敢于直言,对百姓宽容,官声不错。他与杜甫一生保持着深厚友情,杜甫流落四川期间,高适经常在生活上接济杜甫。

总之,高适没有援助李白,不是他人品有问题,而是有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纵是如此,也让人伤感。

不过好在经过崔涣、宋若思等人的营救,李白终于被释放出狱。

裴敬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中有另一种说法。

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

裴敬说,李白当年到并州做客,郭子仪有罪,李白帮他免罪。后来李白犯罪下狱,郭子仪请求以他的官爵为李白赎罪,唐肃宗于是免除李白的死罪。

有人否定这种说法,理由有二:一是郭子仪没有开元年间去并州的记载;二是郭子仪二十左右考中武举授官,李白开元年间还是一介白丁,李白不可能救郭子仪。

近有贾祝文先生撰文谈到李白开元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游太原期间,郭子仪由安西副都护改任朔方节度副使,当时朔方、河东节度使都由信安王李祎一人兼任,河东节度使治所在太原,郭子仪有可能去上司那里报到,与李白在太原相遇。唐时禁诸王与群臣游宴交结及私信往来,已故连州司马武攸望之子温慎与信安王李祎、广武王李承宏等交游结宴,事发后,温慎被杖死,李祎被贬为衢州刺史,郭子仪有可能也受到牵连。李白去太原是受元演邀请,元演之父为太原府尹,李白有可能通过元演之父搭救了郭子仪。

我也觉得,关于李白与郭子仪互救一事,并非小说家的演义,而是唐人就有这样的说法。写《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的裴敬出身于仕宦之家,他的消息来源应该比较可靠。

郭子仪救李白一事,李白与崔涣、宋若思未必知情。当时各方消息阻隔,郭子仪也没有对外宣扬,应是多年以后由知情人传播开来。

李白被释放出来后,在宋若思军队里当了一名幕僚。

这时,安禄山已经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原来,安禄山起兵以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脾气暴躁,经常殴打手下。他的谋士严庄与帮他穿衣的宦官李猪儿因经常被他打骂,便联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把安禄山杀死,安庆绪继位。

九月,郭子仪的军队收复长安、洛阳;十月,唐肃宗回到长安。

国都虽然收复,叛乱仍未平定。

李白认为生逢乱世,就要有所作为。

宋若思也非常希望李白能有个官职,于是宋若思让李白以他的名义给朝廷写一份自荐表,请求授予李白一个京官的职位。

这是李白写的自荐表: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云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宝初,五府交辟,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

李白写的这份自荐表没派上用场,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资料,我们正是通过这份自荐表中的“年五十有七”,以及其他资料互相印证,才推断出李白的出生年份。

李白虽然壮心不老,但是实际上他年龄不小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在跟随宋若思军队去武昌途中生病,只好留在宿松山养病。

李白在宿松山养病期间,给当过宰相的张镐写了两首长诗,请他举荐自己。

这两首长诗的文学水平不高,跟李白写的自荐表一样,这两首诗的意义是其史料价值。李白在诗《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中写自己:“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在这首诗中,李白说自己是汉代飞将军李广之后,与他碑文上的说法一致。碑文上说他是西凉武王李暠之后,李暠也自称是李广之后,故李白如果是李暠后人,也是李广后人,但有个前提是李白说的是真话,如果他说的不是真话,那就没意义了。

很快李白的出仕之梦破灭了,朝廷虽然免了他的死罪,但是他作为永王叛乱集团的一分子,仍然要受到惩罚。

李白被罚流放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