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南风吹我心(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白诗传作者名:叶何其本章字数:2084更新时间:2024-05-30 14:17:58

李白在金陵,一住就是三年多。有朋友相陪,有美人做伴,李白乐不思归。女人,在他心里越来越道具化了。

二十来岁出游吴越时,他笔下的女孩子是青春明媚的,他对她们是远观。几年前,他给东鲁邻家女写求爱诗时,还是含蓄的、委婉的。

现在,他的求爱诗变成了诗歌《示金陵子》中这样的语气。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李白听到一个艺伎在弹琴,他的心在琴声里怦然而动,那不是爱情的心动,而是他觉得这个女子很适合做他扮演谢安的道具。谢安游山玩水时身边总带着一群妓女,他也需要有个妓女陪伴在身边,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意思,有几个配角搭戏,入戏才入得深。

李白的心开始苍老了,他心里已经装不下爱情了。李白把他的爱与情,交给了一位名叫谢朓的古人。

站在李白的时代来说,谢朓也不算很古的古人,他生活的时代距离李白生活的年代只有二百多年。

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出身于东晋与南朝最高贵的“王谢”中的谢家。

李白早年的文学偶像是司马相如,后来谢朓代替了司马相如在他心中的地位。司马相如的大赋过于注重辞藻,还是谢朓清秀俊丽的诗句更能唤起李白的心灵共鸣。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谢朓的很多诗句,已经接近唐诗的风格。

正如杜甫一见李白仰慕终生,李白对谢朓也是终生仰慕。他生前追寻谢朓遗迹,死后遗愿是葬在谢家青山,永伴他的文学偶像谢朓。

这是一个月光明亮的秋夜,李白来到金陵城西的高楼上,看着月下白茫茫的江水,想起谢朓的诗句“澄江静如练”,觉得这个诗句贴切无比,可惜与谢公生不同时,无从向他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于是写下《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的文学偶像比较固定,他的政治偶像则因地制宜,在蜀时是司马相如,在吴越时是范蠡,在鲁时是鲁仲连,在金陵是谢安。

李白把他身边的妓女命名为东山妓,是希望自己像谢安一样,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一年又一年,李白年近五十岁。在“人过三十天过午”的古代,这个年龄已近暮年,这个年龄的人已自称“老夫”。李白有时不免悲观地想,他大约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这让他心中郁闷。

李白在金陵认识的朋友王十二,写了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提笔写答赠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初时李白的感情比较克制,他写前一夜访友之所见,写着写着,笔就控制不住了,越写越气愤,竟然写了三百多字,赶得上一篇小作文了。

他愤愤地说:咱们不会学那些无赖,靠着在皇上面前表演斗鸡,得到皇帝赏识,在长安城里趾高气扬;咱们也不会学哥舒翰,靠着屠人掠地获得紫袍加身。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他说:没看见北海太守李邕吗,当年那么意气风发,最后还不是被人活活杖死!没看见裴尚书吗,他的坟头都长满荆棘和荒草了!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朝廷里小人当道,正人君子被排斥,这个朝廷,不留恋也罢。

屈指算来,李白离家已是三载。距他南陵别儿童入京,已经过去八年,两个“嘻笑牵人衣”的孩子,现在已经十来岁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干什么?有没有想爹爹想得落泪?想起这一双聚少离多的儿女,李白心里备受煎熬。

两个孩子很小没了娘,他这个爹也不在身边,不能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李白多想从南边刮来一阵狂风,把他的心吹到家乡去,看看他的一双儿女。李白饱蘸笔墨,写了这首凝聚他深深父爱的诗《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的诗不但有画面感,还有故事性。

寻常人会想,我种的桃树长很高了吧?我的孩子长很高了吧?我的孩子在做什么?李白能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他的女儿平阳在树下摘桃花,想起爹爹带着他们种桃树的情景,不由满脸是泪。他的儿子伯禽走了过来,站在姐姐身边,小姐弟俩的背影孤孤单单。李白多想伸出一双手,抚着儿女的肩背;小姐弟俩也多想爹爹在身边,一手一个搂着他俩。可是他们都不能做到,他们被遥远的空间隔断了。

唐人孟棨《本事诗》载:李白自幼好酒……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时。邑人皆以白名重,望其重而加敬焉。

李白诗中写的“酒楼”应该就是这座酒楼,应该是李白离开长安回任城时,手中有钱,建了这座酒楼。这是他与朋友日常喝酒的地方,也是他的家人的居所。

从李白诗中看,这座楼不太高,是座普通居民楼。

李白喜欢把与酒有关的事物以酒命名。他隐居安陆,称之为“酒隐安陆”;他在船上载酒拜访贺知章,称之为“酒船”;家住的这座楼,因经常在上面喝酒,他称之为“酒楼”,而不一定是对外营业的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