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去国,辞亲远游(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白诗传作者名:叶何其本章字数:1801更新时间:2024-05-30 14:17:34
这十几年,李白的日子过得如风清月白。李白有一半时间在山上读书、练剑,另一半时间与东严子一起驯鸟,日子缓慢而悠然,陪伴他的只有风啸鸟鸣,只见日升月落、花开花谢。
而在遥远的长安城,政局很不稳定,刮起好几场血雨腥风。李白五岁时,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发动政变,把武则天赶下台,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唐朝从此进入后武则天时代。
一位政治强人下台以后,产生的影响不会一下子消失,而有一个缓慢的消退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政坛的动荡不安。
强人过于强势的性格与强硬的手段不允许任何威胁其权力的人存在。他死后,如果没有一个与他的威望和能力相当的人掌控大局,就会出现各方势力争夺他遗留的权力的情况。
李显的性格显然够不上强势,曾经听到母亲派人来视察,就吓得要自杀。幸亏妻子韦皇后内心强大,给他打气壮胆,他才战战兢兢地活了下来,直到他发动政变当上皇帝。可是李显当皇帝后没几年就死了,据说是被妻子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
之后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和侄儿李隆基联合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让李隆基之父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当了两年皇帝,让位于儿子李隆基。太平公主见李隆基不好控制,企图废掉李隆基另立一位皇帝;李隆基抢先下手,把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诛灭。李隆基巩固了帝位,也结束了玄武门之变以来唐朝连续不断的宫廷政变,从此唐朝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他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当了四十四年皇帝,六年太上皇。他前半生的励精图治带来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后半生耽于享乐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败。
李白活了六十二岁,有四十四年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李白的一生与唐玄宗的一生密切关联。唐玄宗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天下太平,让李白可以无忧无虑地到处走。唐玄宗走向昏聩的时候,李白在长安皇宫里遇见唐玄宗。他戏弄过唐玄宗的老伙伴高力士,给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写过赞美诗。唐玄宗爱李白之才,但无法忍受李白不羁的性格;李白对唐玄宗没有重用他不满,却感激唐玄宗对他的厚爱。唐玄宗对李白,李白对唐玄宗,感情都是复杂的。
最后,他们分开,他在他的庙堂,他去他的江湖,续写各自的人生。又在同一年,他们两个落寞去世。
李白是大自然的孩子,属于天和地,他不想在一个地方永远待下去,哪怕是他的家乡。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总想在名山大川之中寻仙问道;他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抱着积极入世的念头,想出去结交一些人,请他们把自己推荐给朝廷,实现他建设清平世界的梦想。
不论哪种理想,都支配着李白往外走。于是他辞别亲人,带上一把宝剑、一身行囊,踏上了出蜀之路。李白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漫游生涯。
唐代文人大都喜欢漫游。在科举制没有完善的时候,那些有才华、有能力、不想老死故乡的人,只能出去寻找机会。唐朝人爱写诗,事无巨细都喜欢写在诗中,一边漫游一边以诗文会友。他们的诗还写得特别好,跨越千年流传到今天。“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让我们感觉唐朝人不是在离别,就是在离别的路上。
唐朝疆域辽阔,在那个乘车、骑马、步行的时代,十年八年走不完。唐朝以攻代守的边防策略,让其在西域拥有辽阔疆域,很多文人以幕僚身份投身边疆,西域截然不同的风光,催生出唐诗一个特有种类——边塞诗。
唐代文人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们骑马、击剑样样在行。李白出蜀的时候,就随身带着一把宝剑。
李白先去了成都,小住几天后,又去了峨眉山。相比前一次登峨眉山,这次李白的心情平静了很多。峨眉山依然山色青葱,眉峰如黛,李白却没有太多的感慨。他的心在远方,路在远方,此处不过偶一驻足之地。
李白从峨眉山上下来,坐上船,沿着平羌江向下游驶去。江水哗哗流淌,如同时光流逝。转眼日头沉到山下,半轮明月升起来,江面变得暗沉了,波纹洒着粼粼的光,如同无数银鱼在水面上跃动。夜空澄澈而宁静,像一块大水晶,透明而深邃。青色的天幕下,峨眉山的轮廓清晰可见,像美女的眉;山顶上的半轮明月,像美女额上的夜明珠。月衬得山妩媚,山衬得月娴静。
小船经过平羌小三峡,到达平羌下游的清溪驿。李白在清溪驿再次坐上船,向着三峡方向行去。出三峡,就真正远离故乡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月光,只能在梦里回顾。李白多想在渝州,再看一眼故乡的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