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各地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1)

各地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1)

书名:中国文明的起源作者名:夏鼐本章字数:1769更新时间:2024-05-25 17:15:50

新石器时代方面,新发现的遗址已经公开发表的有七千余处,经正式发掘的也在百处以上。这些发现所提供的大量新资料已经使各地的原始文化的面貌日益明确。尤其是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不同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中国的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一个新时期。现下已测定的考古学方面的数据已达913个之多。这些数据已由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的同志们把它们汇集在一起,作为一本专刊《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出版。

最引人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所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即分布在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的磁山·裴李岗文化。

它比仰韶文化早,约在公元前6000年到前5700年。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是粟类,并且已知道驯养猪和狗,可能还有家鸡。住宅是半地穴式,屋旁还有储藏粮食的窖穴。陶器较为原始,都是手制的,陶质粗糙,火候不高。石器有舌形铲、凹刃有齿镰、椭圆斧、磨棒和带足或无足的磨盘。当然,这种文化还有它的渊源。如果我们继续探索,向上追溯,或可找到中国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半坡遗址,现今成为仰韶文化早期的典型代表。仰韶文化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由于半坡的发掘,我们对于这样一座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他们的住宅结构和布局、制陶业和其他手工业的技术和组织、埋葬制度和墓地的位置、生产工具和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现在我们又知道半坡遗址年代是公元前5000年—前4500年,稍晚于磁山·裴李岗文化。就文化内涵而言,两者似有承继的关系,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彩陶的图案,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审美观念。这种彩绘美术在黄河中游到了庙底沟二期便衰落了。但是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地区,彩陶作为一种美术更为发展了。所谓“甘肃仰韶文化”包括马家窑文化和半山-马厂文化,都有很华丽图案的彩陶。年代则前者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后者为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左右。1974—1980年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发掘1714座以半山-马厂文化为主的墓葬,随葬陶器达一万余件,彩陶壶、罐便有八千多件。现在以564号墓为例,它的陶器便达91件之多,有彩陶86件,其中74件为彩陶壶。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在解放后有了很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它的年代与北方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早期同时,或许开始稍早。当时这一带气候比较温暖潮湿,居住点的周围环境是分布有大小湖沼的草原灌木地带。河姆渡文化的居住房屋是木结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这是远东及南亚各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从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最早的实物标本,年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家畜有狗和猪,可能还有水牛。石器有斧和锛,还发现有木质、角质的器柄和骨耜等。因为这里的文化层已在潜水面以下,所以许多木器如船桨、耜、碗、筒等都能够保存下来。陶器制作比较原始,都是手制的,胎壁粗厚,造型不整齐。从前我们认为良渚文化是我们所知道的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并且认为良渚文化是龙山文化向南传播后的一个变种。实则这里是中国早期文化发展的另一个中心,有它自己独立发展的过程。此外,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从仰韶到河南龙山文化的过渡期的存在,纠正了前人以为二者曾同时存在,东西对立的看法。

山东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从前只知道有龙山文化以光亮的黑陶著名。1959年发现的大汶口墓地,以另一种风格的彩陶而著名。大汶口文化后来被证明较龙山文化为早,而分布范围大致相同。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又发掘了滕县北辛庄和平度县东岳石村。前者比大汶口文化更早,碳—14年代约为公元前5300年—前4300年。文化因素有陶器上的窄堆纹和陶制支座,石磨盘和磨棒是一般大汶口文化中没有见到的。后者却填补了龙山文化至商文化之间的空隙,现称为岳石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岳石文化中已出现青铜小件器物,陶器上印压有云雷纹和变体夔纹。所以山东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发展的序列,与中原地区和江浙地区不同。黄河中下游有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圈,不过与仰韶文化相对的是大汶口文化,而不是山东龙山文化。

总之,这三十年来在各地区发现过好几个前所未知的新石器文化。对于它们以及原已知道的如仰韶文化等,我们曾加以分析,有的可区分为几个类型,有的可以依早晚分期。当时各种文化在中国的大地上争妍竞秀,并且常常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织成一幅瑰丽的图景,而且为后来独特的、灿烂的中国文明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