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在欧洲奔走的卜弥格

书名: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作者名:袁灿兴本章字数:3263更新时间:2024-05-25 16:07:51

1612年,即明万历四十年,卜弥格出生于波兰利沃夫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其先祖乃是匈牙利人,其父曾是波兰国王御医。1629年,卜弥格在克拉科夫加入耶稣会。1643年,卜弥格经里斯本前往东方。

1644年,卜弥格至澳门学习汉语,三年后被派到海南岛传教。海南岛上的旅居无疑是卜弥格一生中最富于创造性的时期。他在这里收集了大部分供他撰写《中国植物志》的资料,这是他在世时唯一得到出版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1647年,清军占领海南岛,卜弥格被清军逮捕入狱。后卜弥格从海南岛越狱逃跑,来到了安南东京,辗转至澳门。

永历二年,永历朝廷遣庞天寿到澳门求援。瞿纱微陪同来华的耶稣会副会长曾德昭往肇庆。曾德昭此前已在华传教多年,在与永历小朝廷接触之后,他决定将卜弥格召来。

卜弥格到来之时,恰逢南明小朝廷最好的时光,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反清拥明,湖广战局出现逆转。卜弥格得以深入中国内陆,至西安亲探基督教最初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早在天启五年,西安出土了一块石碑,碑上的文字涉及唐代基督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这让耶稣会传教士们大为兴奋。崇祯元年,在天主教官员王征的帮助下,几位传教士进入了陕西,并在西安府建造房子和教堂,曾德昭第一个住入,并看到了这块石碑。对传教士而言,此块石碑无疑是圣物。卜弥格经湖南、河南,来到西安,见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卜弥格将石碑的文字加以翻译,并从碑上拓下墨迹,后来带回了梵蒂冈。

卜弥格从西安返回南方时,南方战局发生巨变,桂林、南昌被清军攻陷,广州和肇庆都受到威胁。处于清军威胁之下的永历小朝廷,迁往广西南宁。卜弥格取道四川和云南,来到广西,效力于永历朝廷。至十月底,广州城陷落,局面越发危急。已经皈依天主教的王太后,决定派遣耶稣会传教士前往欧洲,寻求援助。经过瞿纱微、庞天寿举荐,卜弥格成为南明朝廷前往欧洲求援的使臣。

卜弥格随身携有王太后、庞天寿给教皇英诺森十世、耶稣会总会长戈斯温·尼克尔的信。卜弥格带了两名中国教徒,其一郑某,年十九岁,教名安德肋,世家子弟;另一人姓陆,教名若瑟,中途患病折回。永历朝廷遣使欧洲,一则向教会、教皇表示,永历朝廷已皈依基督,希望得到祈福;更重要的是,基于共同的信仰,希望欧洲从道义与军事上提供支持。

卜弥格取道澳门,再由果阿返回欧洲。但战局的变化,使得澳门商界与宗教两方,都对南明小朝廷改变了态度。1647年,清军第一次攻占广州,在澳门的商人与传教士开始与清廷打交道。让他们惊讶的是,清廷表现得比明廷更为开放。清廷表示,将给予毕方济神父从南明皇帝那里争取的权利,并对贸易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这让他们很是心动。但1648年李成栋发动变乱,拘杀佟养甲。而永历小朝廷后宫则皈依了天主教,这对于天主教来说是巨大的成就。当年南明小朝廷使者受到澳门商人、传教士的隆重招待。他们再次下注永历小朝廷,筹码是一百支火铳。

1650年,战局转变,清军攻至广州城下,双方攻防激烈。得知永历小朝廷将遣使欧洲的消息后,在澳门的耶稣会开会加以讨论。在澳门的耶稣会认为,在清军大兵压境之下,遣使欧洲不合适,难免会遭到清军的惩戒。负责中国教区的曾德昭,对此则表示沉默。教会本是南明最为坚定的支持者,但此时局面发生改变,影响了其态度。清廷占据北方后,留在中国北方的耶稣会传教士得到清廷重用,允许其在华传教,故而教会态度也相应发生改变。

澳门商界与耶稣会的看法基本一致,反对卜弥格出使欧洲。就在卜弥格抵达澳门那年年底,广州沦陷。他们目睹了清军对城内的大屠杀,被吓破了胆。出乎意料的是,清军并未攻打澳门。本地商人、传教士旋即向清军献表投降。同月,孔有德部攻陷桂林。至此,南明小朝廷已显示出了无可挽回的颓势。

卜弥格抵达澳门之后,在澳门的宗教与商界两方,基本上都反对他出使欧洲,将他暂时加以扣押。在澳门的耶稣会巡察使坚决支持卜弥格,并在教会中获得多数支持,同意让卜弥格离去。一说以为,从曾德昭地窖里取出来的六瓶美酒,成功地解决了这件事。1651年1月1日,卜弥格离开澳门。几天后,葡萄牙正式向清廷投诚。清廷总督给澳门送来了官服与官帽,得到澳门的热烈欢迎。澳门又遣使携带礼品,向清廷的新总督谢恩,此时卜弥格已在前往果阿的路上。

1651年5月,卜弥格抵达果阿。果阿总督和耶稣会果阿主教接见了他,加以招待。在卜弥格离开澳门之后,清廷委派的两广总督致信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表示将保护其贸易,他们将被中国皇帝当作自己的子民对待。在澳门的葡萄牙代表随即想起前往欧洲的卜弥格的行动,必将影响到他们与清廷的关系,故而紧急通知果阿,拦阻卜弥格前往欧洲。

在果阿滞留到1651年12月8日,卜弥格与随行的中国信徒郑安德肋一起,通过陆地秘密离开果阿。为了轻装出行,卜弥格不得不将自己撰写了多年的信件与书稿,留在了果阿。卜弥格从陆地,穿过印度、波斯和亚美尼亚。

1652年9月,卜弥格到达小亚细亚沿岸的士麦那。9月29日乃是圣米歇尔节,卜弥格身着明朝衣冠,在士麦那教堂中以意大利语,做慷慨激昂之演讲,讲述明廷皈依天主教及中国的情形。

在士麦那,他搭乘上了一艘威尼斯船,于此年12月抵达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此时禁止耶稣会传教士入境,卜弥格不得不求助法国驻威尼斯公使,这才得以进入,并得到威尼斯元老院的接见。对南明朝廷的感情,影响到了卜弥格。在威尼斯,他未经耶稣会同意,就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局势的报告。在这些报告中,他坚守明廷正统立场,谴责清廷的野蛮,并呼吁欧洲各国一起保卫明廷。卜弥格还私下与法国公使接触,希望法国支持明廷。卜弥格的擅自行动,让耶稣会很是不满。耶稣会令他就地居住,不得进入罗马。

1653年,卜弥格上书据理力争,才得以进入罗马。他以为将得到盛大的欢迎,不想耶稣会却冷漠以待。1653年8月,另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回到罗马,他代表在中国北方已与清廷合作的传教士而来。在罗马教廷看来,上帝已经为进入中国的大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代表势衰明廷而来的卜弥格也就不再那么重视了。

1655年12月18日,经历三年漫长等待之后,卜弥格得到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接见。亚历山大七世交给他教廷致王太后和庞天寿的回信以及金质纪念章,作为回礼。在军事援助永历朝廷上,教廷不予回应,仅表示“为一个分裂的帝国恢复它过去的统一而祈祷”。

卜弥格拿到教皇的复书,当即自罗马前往里斯本,再取道果阿,准备返回中国。1657年,即永历十一年,卜弥格抵达果阿,在此得到了不幸的消息,永历朝廷已经退到中国西南边陲。澳门耶稣会会长写信告知卜弥格,葡萄牙人已与清廷建立贸易关系,为了经济利益,澳门方面禁止永历朝廷使臣进入澳门。1656年3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曾派出使团,前往北京向清廷朝贡,希望得到在中国沿海贸易的许可。但汤若望等耶稣会传教士深受清廷信任,从中作梗,使荷兰人失望而归。

1658年初,卜弥格来到暹罗,希望取道进入中国西南。但他收到澳门来信,请他为葡萄牙人的经济利益考虑,晚点返回中国。卜弥格复命心切,改从海上前往安南北圻,入境广西。此行凶险,领海者是荷兰人,水手皆非基督徒。海上遇到逆风,舟有破损,水手认为是卜弥格带了厄运,想要将他投入海中。经过劝说,水手放过了他,只是将他随身携带的圣经、圣像等物抛入海中。此年8月,卜弥格抵达东京,不顾在当地的传教士的劝阻,在1659年2月离开东京,企图越过边境,进入中国。在安南北圻,卜弥格得知王太后和庞天寿已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心力交瘁的卜弥格返回东京,又想通过缅甸,进入云南。1659年8月22日,在中国与安南边境,卜弥格被痢疾夺去了生命,享年48岁,一路伴随他行经千山万水的中国教徒郑安德肋将他安葬。之后,郑安德肋随南明遗臣,同往深山隐居。

1661年,清廷迁界禁海,以对抗活跃在海上的郑氏武装力量。1662年,清廷下令全面禁海,澳门也被牵连。广东官员下令,在澳门居住的华人全部迁出,葡萄牙人可以继续留下。此外,受禁海令影响,葡萄牙人被禁止出海贸易。在澳门的传教士积极活动,至北京找担任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帮忙;经过汤若望活动,澳门的居民可以留下,但禁止航海贸易,澳门处境并未改善。就在葡萄牙人为澳门问题发愁时,在东南沿海,郑成功率领大军,与盘踞在台湾的荷兰人进行了一场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