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缅甸还是何方
书名: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作者名:袁灿兴本章字数:3509更新时间:2024-05-25 16:07:51
永历四年,永历小朝廷在肇庆面对清军威胁时,尚有多项选择:去福建,有郑成功势力的存在;在广东,尚有李成栋义子李元胤奏请泛舟入海;也有大臣主张去投奔安南。
郑成功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永历四年闰十一月,郑成功“传令各镇官兵在船听令,南下勤王”。次年正月,郑成功勤王兵一度抵达闽粤交界处的南澳岛。虽然郑成功表现得很是忠心,但小朝廷没有选择去投奔,因为隆武帝此前受到郑氏集团的羁绊,已是前鉴。小朝廷对于李元胤一直不信任,自然不肯前去投奔。安南山高路远,异域他乡,皇帝也无心于此。
永历五年春,在南宁的永历帝陷入绝境,南宁已岌岌可危,生路却在何处?此时占据云贵的张献忠余部,成为小朝廷的救命稻草。
清顺治三年十一月,张献忠在四川凤凰山被清军射死。张献忠死后,其所遗下的大西军,分为四股,领头的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之中,以孙可望年纪最长,被推为领袖。四人领兵向西南发展,攻克贵州、云南。孙可望等以云贵为基地,铸钱币,造兵器,严保甲,定丁制,自成一方天地。
四兄弟实力相当,彼此不分高下,平起平坐,在昆明各建王府。孙可望虽号称国主,也无法约束其他三人。后艾能奇在贵州战死,孙可望乘机吞并其部,但李定国、刘文秀仍然不听约束。为压制其他兄弟,孙可望想借助永历朝廷壮大声势。永历三年夏,孙可望遣杨畏知等持书往广东肇庆,献上贡品,求封王爵。永历朝廷初期以孙可望非皇室成员,只有死后方可封王为由,加以回绝。经杨畏知再三游说,永历朝廷最终同意封孙可望为“平辽王”。杨畏知返回云南后,却发现孙可望已受封“秦王”。从中捣鬼的,乃是永历朝廷庆国公陈邦传。在得知孙可望求封后,为讨好孙可望,陈邦传假借永历帝名义,擅封孙可望为秦王。孙可望得知后,以假为真,以秦王之命发号施令。
孙可望遣使率兵入觐,求封“秦王”。群臣讨论后,认为“秦王乃亲藩上十王之首”,不可加封,决定将秦王改为翼王。为了此事,永历朝廷连遣三使入滇。但孙可望却不接受翼王封号,坚称秦王。随即孙可望遣贺九仪领五千军马,进入南宁,将反对封他为“秦王”的大臣严起恒等二十人诛杀。贺九仪杀人之后,对群臣道:“前日国主请封,此数人实阻之,故奉令来杀之耳。”四月,永历帝派兵部尚书杨鼎和前去封孙可望。途中杨鼎和等一百余人全部被杀,永历帝闻讯股栗。
永历五年九月,永历小朝廷从南宁出逃至新宁。十二月,清军攻陷南宁,无路可走的永历帝,在庞天寿、马吉翔劝说下,决定投奔孙可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傀儡生涯。永历六年正月,小朝廷逃入云南,得到孙可望部迎驾。孙可望将永历帝安排到贵州偏远的安隆,此处乃万山之中,群蛮杂处,百物俱无,天然一囚笼。
二月,小朝廷抵达安隆。孙可望将安隆更名为安龙,将永历帝安置于此。安龙小朝廷,宫室礼仪,一切从简,岁致银八千两,米六百石,随行文武官吏俸赏,则由孙可望报销。孙可望另在贵阳设内阁六部,铸造官印,任命官员,又设置太庙,供奉三王,朱元璋中,张献忠左,孙可望祖父右,真是荒唐的设置。孙可望挟天子以令诸侯,小朝廷臣子稍忤其意,则加以斩杀,将素喜内斗的永历小朝廷杀得没了动静。
此时李定国给了永历小朝廷以希望。在秦王封号上,孙可望与李定国、刘文秀产生分歧。后杨畏知被永历帝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与吴贞毓同辅政。孙可望大怒,将他召至贵阳,当面训斥。杨畏知大愤,除头上冠击孙可望,遂被杀。杨畏知被杀,让李定国大为不满,与孙可望隔阂加深。
永历六年春,清廷遣孔有德攻略贵州,吴三桂取四川。孙可望以永历帝名义,令李定国领兵八万迎击孔有德,刘文秀领兵六万抗击吴三桂。李定国出兵之后,约束部众,军纪严明,连破清军。李定国侦知桂林防守空虚,引大兵来攻。六月,孔有德亲率军至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李定国以象阵突击,大破清军,清军死伤无数,天降雷雨,横尸遍野。孔有德逃入桂林后,闭城困守。七月初四,桂林城破,孔有德自杀而死。
为挽回败局,清廷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往湖南、贵州征讨。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进军途中,在衡阳遭到李定国伏击,于阵前被斩杀。一年之内,李定国连败清军,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由于孙可望作梗,李定国“遂收兵走邵阳,敌亦不敢追,湖南复陷”。后日黄宗羲写到这段历史,咬牙切齿地痛骂孙可望:“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
两蹶名王,使李定国获得崇高声望,形成了自己的军政班子,孙李矛盾日益激烈。孙可望大骂李定国:“滇蛮以忠臣义士自居。”李定国大骂孙可望:“盗贼终不可共事也。”永历七年六月,孙可望调兵,准备伏击李定国,在柳州反被李定国伏击。
永历七年,永历朝廷遣使秘密联络李定国,赐“屏翰亲臣”金印。李定国受印,准备在收复广东后,亲迎永历帝。此事泄漏之后,孙可望将永历朝廷内涉及此事的吴贞毓等十八人处死。
永历八年六月初一,孙可望由贵州返回昆明,准备登基,不想皇冠太小戴不上,到了中午又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孙可望大为不快,遂取消登基大典,返回贵州。此后永历小朝廷的处境更加艰难,局势日蹙。
永历九年春,在广州新会战败的李定国,退回南宁,收到永历帝血字诏书。李定国接到诏书后,伏地痛哭,誓言要迎驾。但此时孙可望已布置重兵,防范李定国前往安龙。李定国出奇兵,突至孙可望所部之前,凭借个人威望将其收服。
永历十年正月,李定国领兵赶到安龙,迎驾成功,携永历帝进入云南。永历十一年九月,孙李之间矛盾最终爆发,双方在交水大战。临战时孙可望部将倒戈,李定国取得意外胜利。孙可望率数十骑逃跑,于十月在长沙降清。
永历小朝廷的到来,并未给李定国在军事上带来多少助力,反而成了羁绊。永历小朝廷就是溃烂大明王朝的缩小版,哪怕在危机之中,在逃亡之中,也时刻充满密谋与宫斗,充满贪腐与糜烂。皇帝本人则无任何担当,遇到危机唯一的应对就是逃跑。小朝廷的到来,反而腐化了李定国的战力,致使李定国部在随后与清军的战事中,处处落于下风。刘文秀在去世之前,忠告李定国,甩掉永历小朝廷这个包袱,回师四川,联合夔东十三家共同抗清。只是李定国此时已被忠臣大义的名分给圈住,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永历十二年十一月,清廷派兵从四川、贵州、广西三路猛攻云南。十二月,李定国兵败返回云南,请永历帝“出幸”。大家在出逃的方向上,存在多种意见,最终议定西走缅甸。李定国虽不赞成前往缅甸,但永历帝所宠幸的马吉翔、李国泰力主西行,他也只好作罢。
除了缅甸,还有暹罗、安南可供选择。
暹罗自被纳入朝贡体系后,与明廷关系紧密,频频遣使前来朝贡。永历十五年五月,暹罗遣使团前来联络李定国,请其军移至景线休整,由暹罗提供物资,加以武装。李定国大为感激,盛情款待,又遣使前往暹罗联络。
至于安南,在永历朝廷成立后,就遣使团前来拜见。永历五年二月,小朝廷从南宁遣使至安南后黎朝,请求提供粮草武器,加以支援,又册封后黎郑梉为安南副国王。在安南安平一带的莫氏政权,一直对永历小朝廷友善。永历十二年,南明将领逃入高平,与莫氏盟誓,共同抗清。但永历小朝廷没有选择暹罗、安南,反奔向了最为险恶的缅甸。
永历十三年闰正月,出逃途中,李定国领兵在磨盘山拦截清兵,永历帝前往滇缅边境,君臣二人,自此分离。闰正月二十八日,永历小朝廷两千余人,在解除武装后由铁壁关进入缅甸。在中南半岛三强安南、暹罗、缅甸之中,缅甸与明廷的关系最差。万历朝,缅甸与明廷持续发生大规模战事。对永历小朝廷入缅,缅甸本持反感态度,只是慑于李定国兵威,才将永历小朝廷安置下来。为了防止永历小朝廷逃跑,缅甸将其安置在一个四面环水,只有浮桥可以进出之地。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永历小朝廷内部仍然是矛盾重重,彼此恶斗,争权夺利,其溃烂已是无可挽救。其间李定国、白文选多次用兵,想将永历帝救出,却被马吉翔、李国泰“挟驾自重,不思出险”所阻。
永历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王被其弟所杀,篡夺王位,差官来求贺礼。小朝廷廷议后不允。七月初六,缅甸大臣来言:“我已劳苦三载,老皇帝及大臣辈亦宜重谢我。前年五月,我王欲杀你们,我力保不肯。毫不知恩报恩。”语毕,含愤而去。七月十九日,缅军三千包围所扎木城,进行屠杀。沐天波见势危急,自袖中取出流星锤,击死缅兵九人,方被缅人所杀。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各持柴棒横打,杀缅兵十余人而死。吴三桂率军攻占云南后,于此年八月领兵十万进入缅甸。十二月初二,缅王莽白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
李定国所部四入缅境,发动战事,试图救出永历帝,但声息不通,未曾救出。次年,吴三桂在昆明篦子坡缢杀永历帝,南明遂亡。尚在云南西南部抵抗的李定国,于此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勐腊病故。就在永历帝被处死的这一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试想:如果当日永历帝投奔郑成功,是否能做一个富家翁,平安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