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十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1)

十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1)

书名:中国为什么能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50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事业。1956年1月,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文化大革命”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再次强调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江泽民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科技、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历程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居上,更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他强调,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历史性使命。2018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9657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18,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2017年,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十领域综合排名,中国首次超过德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也层出不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也再次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之一就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人口问题。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将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成败,而实现这种转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以色列之所以能在资源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主要原因在于实行科技立国的战略。他们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科技立国的关键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这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当借鉴的经验。江泽民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从2001年至2010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增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每年增幅达14,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不断增长。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朱镕基指出:“国民经济要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在落后技术基础上的快速发展,不可能是持续、健康的发展。”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后近5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在经济、科技与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教育状况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的经济增产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现状,基础设施对建设的保证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要迎接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确保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不能再主要依靠大量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数量来支持,而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取得。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的,它面临的最紧迫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完成本应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任务,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更要大幅度、快速度地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的力量。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既缺乏说服力,也缺乏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比任何社会都更加需要科学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对巩固和发展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从关心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指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江泽民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的大会上指出,“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心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