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五讲 《齐物论》(一)

第五讲 《齐物论》(一)

书名:流沙河讲庄子:心斋与坐忘作者名:流沙河本章字数:4716更新时间:2024-05-25 16:31:38

《内篇》的第二篇就是《齐物论》。什么叫“齐”?“齐”这个字最初指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肚脐眼儿,那又怎样引申成为一样齐的“齐”呢?是因为任何人的肚脐眼儿都是个中心点,上至头顶,下至脚底,都一样长,因此可以作为“齐物”的标准。齐物,就是要把万事万物拉成一样长。民间常说,要把泥鳅、黄鳝拉得一样长。庄子认为,事物不可能拉得一样长,万事万物千差万别,有许多不可比性。庄子说,不是齐“物”,是齐“物论”。论者,理也,“物论”是一个词组,万事万物虽然不能拉得一样长,但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包括它存在的合理性,它生存的过程也与其他生灵有类似的东西,万事不齐,但物论(即物的道理)是可以“齐”的。

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过日本拍的纪录片《狐狸的故事》,看它们一家的生活,怎么样生存,怎么样繁衍,怎么样面对死亡。我看了马上就想起,这就是“齐物论”,物理上可以齐,狐狸的一生和人的一生一样,从物理上有其相似性。庄子再三强调,客观世界千差万别,我们没有办法把它们拉齐,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它们要争论谁长谁短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评说,因为它们中间有许多不可比性。但是,从物理角度看,彼此都差不多。美国有一个小说家叫约翰·斯坦贝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写了一部小说叫《人鼠之间》,写两个失业工人,他们之间存在友谊,但最后一个把另一个杀了。他感慨人和老鼠一样,都有困境,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某些行为和老鼠差不多,这也是从物理角度说,人和老鼠是可以“齐”的。

现在讲正文。庄子先从风开始讲,讲风吹的声音,最后,他暗示,世间存在的一切东西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我们还无法知道的东西,那就叫“道”。他点明了这个以后,告诉我们,我们生存在世,接触万事万物,要用道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这样,我们对很多是非长短,就会淡化了。整篇《齐物论》,就是要求大家醒悟,任何一个事物,除非我们不了解它,我们一旦了解了它,我们就会看到它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有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我们一笔可以抹杀的。这样说来,我们可以避免许多是非长短。我们选讲的这一部分,说到了知识分子,他说知识分子有两种,一种叫大知,一种叫小知,现在“知”我们都读成zhī,从前不读zhī,都念“智”,说“智识分子”,相当于英文的intellectual。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淡淡,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閒”读jiàn,偷偷窥看的意思。《庄子》书上写一个齐人,有一妻一妾,他吹了牛,说他在外面怎样怎样吃得开,有人请他吃喝。他的妻妾就偷偷跑去打听,是去“閒”他了。“大知闲闲”是指真有大智慧的人,他的风度是很安闲的;凡是那些半罐水,眼睛鼓着,走到哪里都观察别人、研究别人的人,便是“小知閒閒”的人。

【大言淡淡,小言詹詹】有一种说法,“淡”字没有三点水,是个“炎”字,但还是要念dàn。所谓“大言淡淡”,是说真正有道理的话,听起来没盐没味;反过来说,凡是吹得天花乱坠的,往往是小言。“詹詹”就是多话之貌,我们今天说一个人唧唧喳喳,就是小言。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小知是非常能干的人,说他们在做梦的时候都在思考工作。“魂交”是说他们的灵魂、心灵得不到休息,白天那样累了,到夜晚还要“魂交”,“交”是跑来跑去,不得安息。一旦他们醒了,他们身体忽然打开了,他们又要努力去奋斗、拼搏了。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与接”与“为构”是两个词组,而且词性上是对应的,“与”就是参与,“接”就是联系,小知一天到晚八方联系。“构”,坑害。他在联系的同时,一样在坑害别人,一边拉拢人一边整人就叫“与接为构”,我们不是说整人叫“构陷他人”吗?“日以心斗”,没有哪一天,他不处在战略、谋略的思考之中。

【缦者,窖者,密者】小知中间有这三种:缦者,公开的家伙,他要怎样都公然地做;窖者,窖得很深、城府深的家伙;密者,不说话的人,今天我们说沉默是金的人,一句话都不说,完全摸不透他。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他们时时处在心惊胆战之中,是因为他们日日在奋斗拼搏,所以常常害怕得很。“缦缦”就是散了架了,炒过股的人都有体会,一听说崩盘了,一下子亏了20万,一下子就散架了,瘫倒在地。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继续说这类小知,这边在联系,那边又在策划什么,机会一到,他们就要打出去,打出去就叫“发”。那个“机”就是古代弩箭的扳机,“栝”就是扳机上一个弯弯,像括弧一样,至今你去看那些枪的扳机,都是一个弯弯。他冲出去如箭,来得猛,为了什么?“其司是非之谓也”,就是他要主宰谁是谁非。“司”,主也。他要来决断是非。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这么多句,彼此平行,全都是对仗,这就是文章,是对偶文,而非散文。刚才说他们冲出去,一旦他们冲出失败了,他们退守,仿佛诅咒一般,发誓要与阵地共存亡。这表示他们要保持他们的胜利,绝不能失败。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你想一个人在这样“日以心斗”的情况下,“杀”就是萧瑟、衰老,古人常借一个字来表一意,“若秋冬”,如秋冬落叶一般萧瑟,比喻人生的秋季和冬季。“以言其日消也”,一天比一天衰败。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溺”就是沉在水里面,就是说他沉醉于斗争哲学之中,你完全没有办法把他拉回来,劝都劝不动,他要去。“不可使复之也”,是庄子的感叹,庄子见过太多这样的小知了,劝不回来他们。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厌”是什么,不是讨厌,是借用的字,借用“餍”字,是吃饱了的意思,所以“厌”最初是指胀饱了。小知这样的人,他吃饱了,捞够了,他还“缄”,“缄”就是把信拿来封好,只认进不认出,好像没有屁股的貔貅一样,不知排泄,拼命吃。“洫”,体恤、友爱的意思,古人认为“爱”这个字不是一个好字,古人把“爱”与“贪”看做同样性质的字。在佛经中这些字都要戒掉,如“贪”、“嗔”、“痴”、“爱”等。这里“洫”就是贪,“老洫”就是愈老愈贪。你看庄子仿佛说今天的话,只不过他换了一套语言体系罢了。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这是庄子的感叹,一个人拼命向死亡道路上跑,没有办法使他回到阳间来,劝都劝不了。他认为战国时代,一切崇尚功利,虽然也是一个文化的黄金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人的拼搏,不下于今天的职场。

这是第一段。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第二段,是说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主宰,庄子认为没有,他不信宗教,不搞个人崇拜。比如一个人,身上有各种器官,有的特重要,如心脏,它罢工我们就完了。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主宰,比如人在吃饭的时候,牙齿和舌头就是人的主宰。各个器官都有它独特的作用,有谁说他的哪个器官一点用都没有,可以割来丢了?即便是盲肠,其实也有作用。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一旦你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形成一颗受精卵,形成胚胎以后,就叫“一受其成形”,因为你是被造出来的啊,所以他用“受”字。“不亡以待尽”,你就没有办法死了,你只有在那里等着,将来才能死。“尽”就是人生的终点。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为人,便无自由可言,一旦你是一个生命了,你想死都死不成,还要等待几十年,还有许多的人生苦难等着你。这都是有思想的人替我们想到了这些,我们是想不到这些的。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刃”即轫,就是刹车。从前的车子,不走了,就把一个叫轫的东西插下去,要走就要发轫,就是把那个轫取了。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和这个客观世界互相“刹”、互相“靡”,“靡”就是制造摩擦、冲突,很多事人是没有办法的,于是就投身于冲突、矛盾之中。你的生命向着终点跑去,就叫做“行”,你向死亡跑步前进,就如同马在奔驰,你是完全无法主宰的,无法叫时间停下来一秒。“不亦悲乎”,这不是很可悲吗?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役役”,就是做了这件事情,又去做那件事情,非常劳累。虽然忙碌,但是不见成功,累了一辈子也枉然。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苶然”,就是把人累垮了,疲役、劳役,还不晓得自己的下场,岂不悲哀吗?

【人谓之不死奚益】难怪人们常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奚”,何也;“益”,好处。意思是,还有什么好处?他把小知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痛苦都表达出来了,他们发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感慨,纷纷去自杀了。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首先是他的身体垮了。“形”即形体。他的心也跟着老了,他年轻的心原来很敏感,感受艺术,感受爱情,感受各种美好的东西,他老了,身体也垮了,他什么趣味也没有了。“可不谓大哀乎?”进一步探索到一个人的心灵被毁了,才是最大的悲哀啊。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芒”,就是茫茫然的样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这样糊里糊涂的吗?实际上,很多人,碰了钉子以后,都搞不懂了,对这个世界感到茫然。

【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难道是,只有我一个人茫茫然无所归处,而其他人都很清醒吗?这是庄子的问话,没有回答。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想法,我在年轻的时候,每读到这一段,泪水就流出来了。这种痛苦,虽然是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写的,但我觉得人心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不仅万物可以齐,古今都有同一道理,不然我们怎么会读了就感动呢?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第三段,庄子接下来讲是非。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的生死观与我们的略有不同,庄子认为人的灵魂不灭,死亡是另一种生活,另外一种存在。通常的说法是:生一人的同时也就死一鬼,死一人的同时也就生一鬼。宣布可以干这件事的同时也就宣布了不可以干那件事,宣布不可以干这件事的同时也就宣布了可以干那件事。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有所肯定的同时也就有所否定,有所否定的同时也就有所肯定。这么说来,生即死,死即生;可以即不可以,不可以即可以;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这样就近乎概念游戏了。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圣人之所以不采用这种说法,而任其自然,也是考虑到天下本来无是无非啊。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对待某一问题,彼方肯定,点头说是,此方否定,摇头说非。对待另一个问题,此方否定,皱眉说非,彼方肯定,拍手说是。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有彼的那一套是非观,此有此的这一套是非观,彼真是对的呢,还是不对?此真是不错呢,还是错了?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偶”就是相对。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要弄清楚以上问题,不妨设想有一只巨型的玉环,半环翠绿,彼站其上,半环朱红,此站其上。彼此唇枪舌剑,请你前去判断是非。你该站在何处,才不至于偏袒他们任何一方?显然,绿半环上,红半环上,都站不得,因为那里是他们的立场。你必须找一处中立区,不挨误刀,不中误箭,又有利于掌握战局。

那个理想位置应该像门扉的枢轴那样,可以自由回旋无碍,既不被客人的急掌拍开,也不被主人的飞腿踢闭。那个理想位置就是环中,别无选择。可以不站任何一方立场,你悬浮在圆环中央的虚空里,获得全方位的视域,便能对付无限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