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序言 闲吹庄子(三)

书名:流沙河讲庄子:心斋与坐忘作者名:流沙河本章字数:4129更新时间:2024-05-25 16:31:30

这样的话是多么的沉痛。当时那些敏感的知识分子莫不有这样的痛苦。屈原就是一棵结甜果的橘树,他的《橘颂》把自己比喻成天地之间最美好的树,但是有人要摘,还要剪它的枝,最后橘树不能尽天年,没有了橘子就被砍了。屈原比庄周小二十九岁,他们不认识,如果认识的话,庄子会劝他:你怎么这么瓜哦,还要管那个楚国,跟上官大夫争夺宪法的起草权,结果还被流放。庄子本身也是这样做的,他一辈子从来没有红过,当时的思想家没有一个人听说过一个叫庄周的人。他只比孟子小三岁,生于同一个时代,孟子活动的范围与庄子相距不过几百里,孟子是逮谁骂谁的,但是没有骂过庄子,因为他不知道庄子。孟子周游列国,别人给他的待遇都很高,他的随员都有车辆百乘,只有庄子,穷得饔飧难继。这是很奇怪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坚持自己的花岗岩脑袋,不去当官(庄子所做过的漆园吏恐怕是管理员)。读书人就是应该把本事贩卖给国君啊,而庄子他只当过一个吏,漆园吏,不是官,相当于科员。有人说漆园是地名,但是在庄子那个时代,漆园不是地名,而是国家林场。宋国栽种了大量的漆树,很多山上都是,漆这个东西在战国时代是战略物资,所有武器战车都要上漆,武器没有漆很快会坏,战车没有漆遇到下雨也很快会坏,漆在宋国大量生产。庄周就是漆园的一个管理员,当然也算是吃皇粮的。庄子的书里面写他给学生上课,经常是在山里一边走一边上课,很可能那就是他的漆园。

庄子做了一个没有用的人,活了八十三岁,一直活到宋国灭亡之后。《庄子·外篇》有一篇很清楚地写着“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因为已经亡国了,所以叫“旧国旧都”,庄子写得非常之可怜,说城市很荒凉了,但是他看见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还在,于是心中感到安慰。这样的穷国,换一个人是绝对不会这样爱的,苏秦、张仪之类根本就没有祖国,到处游说,谁给他长官待遇就把自己卖给谁,包括孔子、孟子也是如此,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庄子说楚国一个国王不知道怎么发疯了,脑壳有包,听说庄子很了不起,于是派人去请他。庄子当时在濮水钓鱼,他钓鱼不是为了好玩,他那个公务员多半没有当多久,便失业了,吃的是野菜,在家里打草鞋。就是这样他都不去当官,这样的人绝对是有志气的。

至少像我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当庄子的门徒,他会吐我一脸口水。为什么这样?因为吃了皇粮,野鸡就变家鸡,就没有自由了。庄子穷到什么程度?有一年粮食吃完了,他去找黄河管理委员会主任,主任说:老同学好说,等人家欠我的粮食还给我就给你!庄子说:我走在路上,有声音叫我,我回头看见车辙里面水中有一条小鱼,我问它有什么事情,小鱼说我要干死了,你赶快给我要一碗水。我说我自己还在旅游,我先去考察长江,回头给你修一条水渠,引黄河之水给你。鱼说,这样的话我都变成干猫鱼了。庄子嘴巴很刻薄,不能跟同志们搞好关系。他有一个同学叫曹商,原来在宋国的时候也很倒霉,后来钻营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说他口才好,要他到秦国帮忙办理外交。曹商讨得秦王喜欢,秦国国王很满意,就给了他一百辆马车。曹商坐车回来,到了庄子住的贫民区,想显摆一下。看见庄子正在打草鞋,他很感慨地说:如果说我们俩比谁打草鞋好或者饿功好,我的确比不上你,但是我只要去见大国君主,后面就马上会有百辆“奔驰”。庄子说:我听说秦国国王正在生痔疮,背上也有疮,很疼,于是叫手下用嘴吮,背上的吮吸一次给一辆车,痔疮吮吸一次给五辆车,这次你带回来一百辆,大概是吮吸了二十次吧。

我是当过“右派”的,看到别人的幸福生活还是有些羡慕,所以我不能当庄子的弟子,因为他是毫不动摇的。我也不光是说他骨头硬,庄子说,身处乱世,只想求一个平安。庄子说树林里面的野鸡在树林中不停走不停啄,它其实很辛苦,“五步一啄十步一饮”,必须这样才能养活自己。但是它不愿意被养在塔子山鸟语林。里面虽然有吃的,但是没有自由,内心不快活。最早发表自由主义理论的就是庄子。所以他是中国的老牌自由主义者。说他是“奴隶制代言人”,白日见鬼!

他一辈子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只有一个,是理论家,叫惠施。惠施的理论与他不同,惠施专门研究逻辑,形式逻辑,那个时代叫名学。惠施还有一点跟庄子不同,惠施说,庄周啊,你就像一种树。庄子问什么树,惠施说有一种树木叫香椿,还有一种叫臭椿,木质不好还尽散发臭气,没有谁来采摘它的嫩芽,你是臭椿。

惠施是要到官场去拼搏的,庄子最反感他的形式逻辑。惠施有一些观念十分奇怪,从公孙龙那里学来坚白论,涉及事物性质的分析。一块石头,如果是石灰岩,我们会首先说它就是碳酸钙,但是根据惠施的坚白论学说,一块石头不单是一块石灰石,还是一个坚,因为这是石头的一种性质,硬也是石头的一个部分;还有白,因为它是白颜色的,白也是石头的一个部分。惠施的命题最有趣的是鸡有三只脚的理论。他说,鸡有脚,这个脚作为一个概念就是一只脚,还有左右脚,所以一共有三只脚,这个就是形式逻辑。庄子尽量讽刺他的学说。这是他唯一的朋友。因为庄子在宋国找不到第二个有他这样高的文化素养、有资格来跟他辩论的人,只有惠施能当他的论敌。

后来惠施死了之后,庄子带着学生从他坟前过,给坟墓行礼,学生很奇怪。庄子说,我尊重我的论敌,我的论敌与我的关系就像一个故事里面说的,一个刷石灰手艺很高的匠人,他刷石灰根本不脱衣服,长袍长袖,不会有石灰粘在自己衣服上。一天石灰落在他鼻尖上,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不愿意擦掉,怎么办?就去找楚国一个用斧头很高明的人,石灰匠说:你用斧头给我砍!那个人运斤成风,斧头被耍得都看不见了,而且他耍斧头时不用眼睛看,眼睛闭着,只听噌的一声,就砍掉了石灰匠鼻尖的石灰。庄子说,我和惠施的关系就是耍斧头的和石灰匠的关系,彼此绝对信任。只有他说的我信得过,只有我说的话他听得进去。自从他一死,我就非常寂寞了,找不到人和我一起探讨学术了。我看到这段话,感觉到智慧者的凄凉,没有人理解庄子。惠施虽然观念和他不一样,但是理解他。

惠施把自己的逻辑到处使用,庄子很不高兴,就讽刺他,说休息就休息,你讲什么学问。有一次庄子和惠施到城外的护城河上,河叫濠,上面有桥,叫梁。庄子很悠闲,惠施时时刻刻想着严谨的逻辑,庄子则是在娱乐,他看到桥下有很多鱼(南北朝诗人庾信就说“桥影聚行鱼”),庄子就说:鱼多快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凡事要讲科学,我的逻辑学起码就是科学的。庄子觉得这个人没有一点趣味,完全政治化、思想化,你讲逻辑我也讲: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我啊!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固然我不知道你,但是你确实不是鱼,那么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根据形式逻辑回答:你这是在问我从什么地方知道?你听好,你问我从哪里知道鱼很快乐,我告诉你,我从濠梁上面知道。“Where,where?”我回答:“On the brige.”在桥上。你没有一点趣味,什么都要用科学和逻辑学理解。季羡林老师说,真理不见得是越辩论就越明白的,他引用了这个故事,说真理不可能是越辩论越明白的。虽然他是大学问家,但是他没有把这一段读懂。

首先,这不是真理,这是一个诗人对自然界的感受,庄周是表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季先生也没有读懂“从何而知”这一句。惠施死了之后,这样愉快的交锋就没有了,他只有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漆园讲课。一天一边走一边讲,见到一棵树,他说:为什么这么好的树木,那些伐木工人走过的时候看都不看?学生也觉得奇怪。庄子说:这棵树,名字叫樗(就是我前面讲的臭椿),不但气味难闻,而且木质不好。你看我就是因为品质恶劣,所以现在活得尚好,品质好的早就被锯掉了。庄子讲课就这样,不像我们现在讲课还有讲义,讲义还要经过审查。庄子说,天晚了,山下面有我一个朋友,大家去吃饭吧。到了之后,朋友很高兴。大家要吃晚饭,朋友对仆人说,庄先生这样营养不良,给他们杀一只鹅。仆人说,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主人说杀不会叫的,会叫的留着防贼。弟子听到之后都笑了:老师教我们无用,但是这里无用的被杀了。

弟子问:老师到底要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无用?但是无用的鹅就被杀了。庄子说:我要你们学,站在这边看,你是那边的人,站在那边看,你又是这边的人,但是你哪边都不属于,你是夹缝中的人。这就跟儒家不一样。儒家要我们积极投入,白天工作,夜晚加班。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人要在夹缝中生活,“缘督以为经”。古人的衣服是背后两片缝合拢的,中缝叫“督”。庄子说人就应该这样,不要陷入任何一方,要缘着中缝走。除了这个比喻,他还说,整个社会运转就像一个圈子,所有的人事纠纷、冲突、战争、报复都在这个圈子上。庄子的意思是说,这个圈子上任何一点都可能是矛盾双方某一方的据点,因此任何一点都不能站上去,否则人家一打,你就成为牺牲品。那么怎么办?庄子说,你站在中间,悬空,只有这样才可以,这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跳出是非之地。每个单位都有两派,你不要加入任何一派,因为那样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痛苦。庄子说:“得其环中。”这样你可以不怀有成见,公平看待双方,这样才能够活够你的天年。

庄子从来不赞成什么锻炼、练功之类,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天年,来自遗传密码,只要你活够了自己的天年,你就是长寿的。若还要去求长寿,就违反自然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社会时兴练气功。他们听说我写庄子,庄子是道家,他们也是道家,也许认为我是同志,看到这些我笑了,因为庄子是不主张这些的,他认为这样练功是违反自然的。庄子活了八十三岁,当时人的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多岁,相当于活了两个人生,相当于我们现在活一百二十岁。他的生活如此艰苦,也没有吃什么补药,还留下了《庄子》这部著作。《庄子》有思想有文学,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部有资格被称为文学作品的书。《论语》《孟子》《老子》都不能被称为文学作品。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喜欢《庄子》,秦始皇也烧过,但它还是保留下来了,原因就是它是文学,有文采,有比喻,很有味。南北朝的时候主张玄学,主张清谈,谈得最多的还是《庄子》。那时候他的读者多得很。宋代书上有记载,说庄子的书,应该是一群好朋友坐在这里,听一个十四岁的姑娘朗诵庄子的《秋水》篇,这才是一种享受。这才是懂得文学的人,才知道怎么去阅读《庄子》。因此,虽然庄子他有很多谬论,但是我们理解他,原谅他。

流沙河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