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西海考古小札(4)

西海考古小札(4)

书名:守望昆仑作者名:王仁湘本章字数:370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0

1999-06-24

多云间晴。

气温仍然不算高,工作进展顺利。T2208发掘M2,已清理完毕,有椁,头箱殉狗,见有漆器痕,当为汉代或稍晚时代墓。其他探方陆续发现一些晚期墓葬,给发掘平添许多困难。T1004内发现一埋藏陶纺轮小坑,坑边见有不规则烧土面,坑中发现不同型式的陶轮27件。此坑有可能是一个烘烤纺轮的所在,因突然变故使得当初的主人遗忘了。

明日开始往辛家遗址钻探,希望能找到齐家文化的重要遗迹。

官亭盆地访古

1999-06-25辛家调查,偶遇丹阳城

多云。

胡李家遗址首次发掘即将结束,随着邺城考古队的两位探工WCJ、HQL的到来,官亭遗址群的重点调查自今日开始,首先进行的是辛家遗址的调查。

从胡李家步行约30分钟,东边即到辛家。由南面断崖登上旱台,这里是宋丹阳城遗址的所在。辛家遗址部分压在城址下。南崖壁上见到灰层,坡上散落着齐家文化陶片。

翻过依然高耸的古城墙,从墙头望去,残垣巍然。城内地势平坦,估计不曾大规模动土。丹阳古城南墙的夯层,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取自早期文化层的灰土,夹杂有陶片,附近散落着齐家文化陶片。

丹阳城西北角北壁有一个垮塌面,可以看出在外墙筑好后,外面再加筑一个护坡,亦夯实,夯层同主墙。东墙与西墙部分临绝壁,南北墙外可清晰看到筑墙取土所留下的隍沟。

南墙中部可见瓮城痕迹,有一条大道贯穿南北。

站在南墙头南眺,可以望见黄河。

上午在遗址本部钻探,发现堆积。

下午在东部钻探,中心部位发现不成片夯土层,钻头带出骨骸,可能会有墓葬。从航片中看,中心部位有方形痕迹,怀疑有祭祀类遗迹。

1999-06-26探方壁上刻写着“毛主席万岁”

晴间多云。

继续钻探辛家遗址。

往清泉旱台踏勘,找到省考古队原来的发掘地点,见探方壁上刻写着“毛主席万岁”字样,探方出露的深度约有1米。在流水冲刷过的探方中心,露出一个较完整的大双耳罐,说明这个探方当时并没有发掘完。这个遗址的范围可能比原先估计的要大一些,过两天钻探确定。

辛家遗址的范围并没有原来估算的大,可能只有8万平方米左右。今天上午在中部水渠部位钻到明确的墓葬,在南断崖中部一棵树下发现一座带灶的白灰面房址。从一些断面上看,文化层埋藏深度超过4米。

东南角一棵树附近,又发现两座白灰面房址,一座还见到立墙,墙面也涂有白灰面。

在丹阳城内南部钻探,扰土层在1.5米以上,未见明显文化堆积,如遗址安排发掘可不必考虑。发掘可在城外重点进行。

明天做中川中学旱台钻探。

发掘正常进行。在几个探方都发现了陶器器坯,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至少说明这里曾是制陶场所。

1999-06-27探访俄博

晴。

丹阳城东的旱台钻探,探明分布范围和堆积情况。

中学旱台整体都有堆积,北部没连成片,面积当在2万平方米以上。

几日来,探工钻探,我不停地在遗址附近穿行,寻找线索。走过一条条田埂,凝视一堵堵断崖,见一线灰层会心头一震,捡一片陶片会细细揣摩。

下午探俄博遗址及与旱台之间稍低的土岭,发现一墓,深2.3米,有灰层。

俄博由几棵老榆树组成,根部以土石堆为一丘,南部用汉砖垒成祭台,下面摆有泥灯。据说过几天这里要举行禳灾的法事活动,

很隆重。

这俄博,就是歌里听到的敖包。

近几日天气状况较好,也不算太热,发掘进度有了保证。发掘继续正常进行,有的探方出土精致小件,有玉器和骨器,一些器型为以往少见。

1999-06-28再查喇家

阴。

往喇家遗址调查。先至村东,见喇明山。他说二十多年前,村东为坟滩,过去平整土地出了很多玉器。这里一定是墓葬,听说人身上、头、胸、足要放五块玉璧。

在中部场院钻探,文化层深2.5米,面积有5000平方米。场院地面显露有遗迹,有灰坑和墓葬。

东北岗的断崖上挂着大型墓葬,钻探见红黏土层,灰层较薄,堆积稍乱,也可能是墓穴,有花土坑状堆积,在水渠转向左10米处。

下午钻探东北和东南台地。东北台地东侧断崖有墓葬,深3米以上。钻探未见理想堆积。但在庄廓以东10米见较好灰层,可能有白灰面,堆积深1米上下。

1999-06-29土司后代:狼姓变喇姓

晴间多云。

继续调查喇家。在西北新庄廓北钻探,见文化堆积,村民说过去挖土时发现有白灰面和玉器。

对话喇家村三社喇明录:原土司衙门下面可能有东西,老三喇敬龙住处即是。太爷原是土族土司,现在一年300元养老金。原来黄河水位高,龙羊峡水库修了以后,河滩出露,河南岸开了农田,成了花园。

下喇家有80户,400多人。上喇家有50户。喇家人原居化隆,本姓狼,不好听,改为喇。先居官亭何家,因水不好吃,迁至现址。喇字原来没有口,是剌。

喇家中部三社双场院的北场,文化堆积较好,灰层厚2.2米,见白灰面。南场中心原有大洞垫过土,钻探未见文化层。

在西北角新庄廓附近钻探,土质灰黑,1.5米深以下较纯净,陶片很少。

在保护碑南大路右侧水渠拐弯处,钻探到白灰面。白灰面下土灰黑坚实,上面有淤积的灰沙层,可能遗迹毁于大洪水。石碑附近也见花土,没探完,待发掘开始后再探。

1999-06-30马家窑人的家园

晴。

在上喇家南钻探,选点在吕家沟与岗沟交汇处的台地上。地面散落着一些陶片,断崖上见灰层和墓葬。钻探发现花土层,深2.3米,有的深1.5米,应为墓葬。台地已被雨水切割成条块,要布下一个完整的探方很困难,已无发掘价值。掘一残墓,深不及1米,葬式仰身直肢,无随葬口,但见马厂文化彩陶片。

下午在喇家以西的鲍家村调查,村西南断崖上见马家窑文化灰坑,未见连续堆积。钻探发现灰层和花土,不能确定年代。

1999-07-01

雨。

包饺子,味道平平,好不容易吃这么一顿饺子。

1999-07-02

雨转晴。

雨自凌晨又下,一直到午后才打住,又歇工一天。

预报说明天还有雨,耽误的时间太多了。麦收前要结束田野工作,还有点紧张。

1999-07-03

晴。

前两日因下雨,调查停止。

今天调查台坑村台子遗址。

这个遗址的堆积,由台地向山腰扩展,山坡很陡,虽为梯田,原来坡度当在45度左右。断崖上见灰层,处处可见陶片,还有石器,采集到马厂、齐家文化陶片,见蛙纹彩。

断崖上见到白灰面房址,保存长度4到5米,厚近3厘米。

在两棵杨树11座坟丘附近,钻探到3米处还出有瓦片,扰动厉害。

下午原来准备往杏儿沟尕马卡调查,因为天阴将雨,不便远行,改往鲍家沙窝的官亭古城址调查。

这是一座筑造在山坡上的土城,一座袖珍城。城垣虽已被风雨摧毁,断垣依然高耸在绝壁,夯层清晰。城垣依东西绝壁筑造,为长长的葫芦形,外形极不规整,是一座不典型的三角城。北垣为葫芦顶,长度不超过30米。城内呈北高南低之势,已经辟为梯田。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不规则的城了,这里还见到了最短的城垣。

城中未见连片文化堆积,只见少量散落地面的砖瓦,还见到一块残石磨。原调查记录未定城址时代,估计早不过汉代。

钻探在城中部发现路土,偏南部发现灰坑。

1999-07-04鄂家又一城

晴转阴。

下午钻探调查鄂家东北台地遗址,主体堆积为马家窑类型,原定为齐家文化遗址。

台地上较为平坦,高约80米,面积2万平方米,堆积深在2米以上。地面上散布较多陶片。猛一上台,有马厂塬的感觉,只是更高一些。

遗址前方500米是黄河,台下是电灌站。往东北再攀高70米,是时代不明的鄂家古城址,又一座袖珍小城。隔沟西边是高度相同的鄂家北遗址,属齐家文化。

今天本来要去尕马卡,昨夜一雨,又改变了计划。

在台地钻探,钻到90厘米,见平整的居住面和烧土,偏西中部打到白灰面地面,可能有齐家文化房址。见到齐家双耳罐片。

站在这个遗址上,官亭盆地可以一览无余,峡口乡的南端为盆地东缘,杏儿乡南部为西缘。从东峡口往西峡口,黄河如一条缎带蜿蜒在盆地中部。盆地郁郁葱葱,满是白杨和果树,宽广的田野掩映其中。从台地上看,峡口乡和杏儿乡的南部,完全可以看作盆地的组成部分,可以选择重点遗址开展工作。盆地周围也要选择遗址考察,进行对比研究。看到这个遗址,对官亭遗址群考察的总体课题更加充满了信心。

访问鄂家羊倌鄂文海、鄂关寿长,都说东北城中出过素面陶片,说不定属齐家时期。原调查古城为鄂家乙遗址,为马家窑文化和唐汪文化,可改日再查。

《青海省文物地图集》定鄂家古城为明城,再查有关资料。鄂文海说,传说城附近原有森林,城是古代齐家人圈牛的所在。

1999-07-05死亡与再生

上午雨,下午转晴。

往大马家调查。

梯田上见陶片不多,在遗址距河床60米高、坡度在50度以上地点,发现一白灰面居址残迹,已被刚进行的一次改土破坏,附近散落一些大小陶片。房址仅存地面与壁面的转折处,都抹有白灰面。依地势坡度看,近80度,这里可能原是一座窑洞式房子。

台上是河西庄吴家村,吴家东场院北侧断崖上见一白灰面房址,宽5米、高0.7米,地面壁面均抹白灰,中部见烧土与炭块。距地表4米左右,高出河床100多米。

WGD、CLH自西宁返回,THSH托C捎来三篇论文稿:《死亡与再生》《原始“公共观念”溯源》《对立与统一:原始艺术中萨满教二元思维的考察》。

先读《死亡与再生》,古人的期盼是:面对新生,告别死亡。

1999-07-06偏僻的庙底沟文化遗址

阴。

一早天阴沉得很,还飘起细雨,又不像有大雨,预订的车等了一会儿没来,决定上公路搭便车往虎狼城。

虎狼城跨越在甘沟河西二级台地,高出河床20米。断崖上发现灰层、灶址,堆积厚2米,为马厂、齐家文化。见老乡家还保存有辛店文化陶器。

下午往李家沟胡热热遗址调查。这是一处不多见的庙底沟文化遗址。这里为一处高约40米的河旁二级台地,只在断崖上发现不连续灰层,埋藏深度在4米上下,钻探未见文化堆积。

这里地处山间峡谷地带,像这样的地点还有庙底沟文化居民的遗迹,有点不可思议。在塌坑处见灰坑,埋藏深度在10米以上,表明此地地势有过较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