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西海考古小札(1)

西海考古小札(1)

书名:守望昆仑作者名:王仁湘本章字数:385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0

东海是海,西海却是湖。

那个西海,就是青海湖。

眼看着就要到50岁的年纪,我开始了西行的漫长旅程。前后几年的光阴,一季一季地抛撒到西海所在的高原上。那里有动人的景致,有意外的发现,还有难忘的点滴故事。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留下的一本本札记,重读起来甘苦掺杂,感觉别有滋味。

未黄河:史前的风雨

黄河,自然是因河水泛黄而名。可是那一段水流,却是清亮亮的,那是未黄河。我在未黄河两岸,感受到了史前的风雨,有时淅淅沥沥,有时又一阵紧似一阵。

1998-09-26开拔

那个遥远的西海之地,神秘,玄奥,虽然是心向往之,却迟迟不敢涉足。只有一个说头,人家瑞典人安特生早年在那儿下了那么大功夫,你想再要有所突破,难,不是一般的难。所以,那个地方,不能去的,也不必去。

可是,上面传下口令,说那地方需要我去,新老交替,看中我了。经过了三年之久的搁延,我终于还是不得不踏上了这并不情愿的旅程。四天前,我还在更遥远的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考察史前岩画,现在将要到黄河上源去做一个发现梦了,更多感到的是一种悲情,身不由己。

早8:50乘75次列车往西宁,同行的还有YML,我多年的搭档,也因我而连带着远征西海。匆匆离家出门,与出走无异,也没有给家人留下舒心的感觉,只能将后悔写到奔驰的车厢里了,心情实在是糟糕得很。

好在这次行期并不算长,只是去“踩点”,选择一二处适合长期工作的地点,希望顺利一点,也希望有所收获。

1998-09-27途中

晚间在车上休息不好,哐当哐当的,难以入眠,不过心情有所调整,稍觉沉静。

天明时车过天水,这是数度游历过的故地。想起十多年前在此留下的两段光阴,也都是并不乐意的往事。这一生本不应当与大西北有太多干系的,却总是事与愿违,也只好由他去吧。

车过甘谷,窗外是一大片甘美的谷地,宁静富庶的一方水土,深深印在脑中。

窗外的渭河,成了一条越来越细的小溪。破碎的黄土塬包裹的万千往事,许多都随着无情的流水流走了。

下午5:30,火车安抵西宁,XXG与WGD二位所头在月台接站。夜宿北大街通天河宾馆,这一带七年前曾经来过,那是为了中转经唐古拉跋涉西藏,旧地重游,无大变化。W在附近的湘菜馆为我俩洗尘,饮了一点黄酒,加冰糖和枸杞烫热,味道略似米酒,感觉蛮不错的。

与X、W二位所头交谈,报告了工作的初步想法,重点打算放在海东一带,待明日往省文化厅汇报后再作决定。

1998-09-28黄河两岸

上午往省文化厅、文物局见SSX、LZX等负责文物口的领导,他们表示支持这次的调查选点工作,当即安排了车辆和配合调查的人员。接着往省考古所,会见老所长LYG,详细商定了具体行动路线。

决定:第一站到尖扎,经化隆、循化、民和,10月4日回西宁,行程计划为七天。此行重点,选定在民和。

下午3时出发,车东行至平安,往南直奔黄河一线。途中翻越海拔3200米的元石山口,然后一路滑下,至黄河边海拔降到2000米。

碧绿清澈的黄河水缓缓地向东流去,全然不是以往心中留下的黄水印象。黄河在这里,应当有另外的名字吧。两岸林木葱茏,田畴齐整,与湟水谷地的景色明显不同。

车子沿着黄河北岸行驶了一段后,远远望见一座跨河大桥。L所长说,目的地就要到了,大桥的南端,就是尖扎县城。

离开西宁两小时后,我们便抵达黄河南岸的小县城尖扎,宿黄河宾馆。宾馆豪华的设施与简陋的街道极不相称。

今天天气不错,预报明天也可以,希望这几天都可以。

1998-09-29查考

昨晚睡得不好,但比在西宁的感觉要好一些。用过早餐,沿加让河入山调查。这是一条乡镇公路,路况极差,加之正在大规模修整,行进非常困难。10公里路程,车行用了近一个小时。

重点踏勘了罗洼林场后台遗址,地层堆积很好,属马家窑文化早期。面积为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地面暴露较多陶片等文化遗物,灰层明显。这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加让河北岸比较平坦的台地上,高出河面约100米。

台地下方有公路通过,有县属林场。将来如果开展工作,条件相对比较便利,可以作为一个预选目标考虑。

中午回尖扎用午餐,工作餐每人3元,能吃饱。

下午离开尖扎,沿黄河西上。

沿黄河南岸往李家峡,途中于格曲新滩墓群一过。这里已是一片果林,地表无迹可寻。这是一处半山文化墓地,如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夜宿李家峡水库电站黄建局招待所,夜幕中驱车往李家峡电站工地观览。

1998-09-30几渡黄河

朝发李家峡,由尖扎县康扬镇过黄河入化隆,在能科吃早餐。店名曰“古城餐馆”,享羊肉泡馍,风味与西安不同,肉汤泡的可是花卷。

由能科北上再折向东,到达化隆。在县文物管理所看馆藏文物,多见半山、马厂文化彩陶。中午南下,踏查贡什加遗址。主体为马家窑类型堆积,村东高30米的山岭上,保存有文化堆积,面积极有限。

接着南下,在甘都用午餐。午餐为手把肉,有八宝盖碗茶,有滋有味,印象很深。要吃饱了,又加一碗面片,味道真不错。这里是羊肉的天下,一斤卖价4元上下。

接着南下再渡黄河,经街子到循化,县城在积石镇。三天中三渡黄河,后日还要再渡一次,几天之内四渡黄河,少有的经历。

在循化县文物所看文物,多半山、马厂文化彩陶,朱格遗址的庙底沟文化堆积很值得注意,它紧邻此行将重点考察的白庄红土坡遗址,附近还有张尕遗址,堆积保存都不错。

晚由县文体局招待手把肉,饮三泡台。

1998-10-01仰韶的西限

早餐在城内一馆子吃羊杂碎,然后往白庄一带调查。车子沿清水河谷南上,在朱格村踏查一处庙底沟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尚可,上层较下层好,工作有一定难度,布方困难。这是仰韶文化分布的西限,是一处值得重视的地点。

在白庄用午餐,吃面片。接着在南边不远的张尕村调查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堆积也不错,遗址就在村边,与朱格遗址隔河相对。在齐家文化层见到几处房址遗迹,都有破坏。这里发掘基础还可以,可将三个地点合并考虑。

下午回县城,大家休息睡了一小觉,疲劳全无。这里的工作就算结束了,明日往民和,去官亭调查,县里有博物馆人员在那里等候。

1998-10-02官亭的雨

晨起,天阴沉沉的,一会儿下起了小雨,心想这对今天的行程一定会有些影响。

早点为醪糟、牛奶、鸡蛋,平生第一次这样吃,还真不错。

9时前离开循化,沿黄河东下,穿过险要的积石峡。峡内两岸罕有人迹,少见立庄建舍之处。不时见峡壁上有采金者掘出的洞子,发了财的他们已经离去了。

蜿蜒在深峡中的黄河,在狭窄的河床中流过,有的地方似乎可以一步越过。出峡之后已是甘肃地界,我们由积石山大河家再渡黄河,进入民和官亭,这又是青海了。

宿官亭供销社旅社。

中午时分,细雨已停,马不停蹄,赶紧出发到附近遗址点调查。先上喇家村,这是黄河北岸的一座土族人的村庄。村子就叠压在遗址上,堆积有马家窑文化,也有齐家文化,以齐家文化堆积为主,范围很大。这遗址与西邻的鲍家遗址连成一片,估计为一大型遗址,总面积在60万平方米以上。真是太壮观了,遗址的实际面积也许还要更大,埋藏较深,保存也不错。

民和博物馆的领导到喇家会合,介绍以往的发现,深深吸引了我。

离开喇家村,接着往稍北的胡李家遗址调查。遗址坐落在村北的黄土台地上,台高20到30米,文化堆积较好,地层包含物丰富,依次为马家窑、石岭下和庙底沟文化,叠压关系清楚。面积约2万平方米。中心部位有一座有可能属汉唐时代的方形烽燧遗址,高度保存在10米以上,夯层规整清晰。

站在高台往黄河边一望,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田畴,是一块难得的沃土。以往调查显示这里遗址分布密集,很可能在齐家文化时期形成有大型中心聚落,也许就有早期城址。喇家遗址发现过随葬玉器的齐家文化墓葬,表明这里的齐家遗址不是一般的等级。

回京后再解读这一地区的航片,或许会发现重要线索。

明日往民和,是此行的最后一站,只要天晴一日,全部问题就解决了。

1998-10-03秋雪民和

上午9:40由官亭出发,目的地是民和川口镇。

一路上的风光是此行感觉最好的,山上的植被保存较好,大片的白杨虽然已经泛黄落叶,仍能让人相信这是青海环境最好的区域。车行途中,望远方山顶白雪皑皑,停车眺望赏玩。

在距离川口17公里处,上塬调查南垣遗址,面积较大,保存也不错。

中午1时到达川口,宿民和宾馆。午饭后往城西5公里处的马厂塬考察。遗址主要为马厂文化堆积,高出湟水水面80米左右,塬顶平坦,遍地是陶片与石器。

离开马厂塬折向城西北,调查山城村遗址。遗址面积较大,堆积不是很丰富。

至此,本次安排的田野工作全部顺利结束,明日返回西宁。

1998-10-04彩陶如山

上午往民和博物馆参观。见库房大厅内的地面上是堆积如山的马厂文化彩陶,我大吃一惊。6000多件彩陶因条件所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资料没有及时整理,真是可惜。当即与馆长商议,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一个情况报告,争取申请一项专题经费,将资料整理好并及时公布出来。

又见到胡李家遗址出土的典型的庙底沟文化彩陶曲腹盆和双唇口尖底瓶,也有杯形口尖底瓶,表明有仰韶文化早期堆积,坚定了首掘该遗址的信心。

喇家和中川等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重型玉器,有直径30厘米的玉璧、长50厘米的刀与璋,还有大小不一的琮,表明官亭一带有等级较高的齐家文化墓葬,喇家是一处中心遗址无疑。当年小男孩拿着出土玉璧滚铁环玩耍,想来他们享受的是多么珍贵的玩具呀!

下午2时到达西宁,仍宿通天河宾馆,洗了一个澡,几天来的疲劳很快就消失了。

下周再安排几天活动,争取周末返京。

次日追记 文化高地

昨夜3时后又不能眠,主要思考了几个课题,当即打起手电记了下来,主要是文明起源的反论、奇谈怪论几题,考古学的两极,未来考古学,庙底沟时代等。

考古学的两极:

学科——裂变与整合。

信息——物质与精神。

目标——重建与构想。

方法——类型学与地层学理论上会有终极,至少有多数学者不感兴趣的时候。当出现更好的分类学与编年学方法后,现代意义的考古学会被未来考古学取代。

突然感觉,关中的半坡文化是突如其来的,它与白家村、北首岭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