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配被爱(2)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配被爱(2)

书名: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作者名:李国翠本章字数:2556更新时间:2024-05-25 17:17:14

4

“被爱无能”的人,在生活中的典型表现还有不敢麻烦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不敢向别人索要什么。

前面提到的来访者小菁,她在生活中的其他关系里同她在亲密关系里的状态是差不多的:自己总是在为别人提供帮助,却从来不敢麻烦别人,也很少提出自己的需求,更不用说向别人索要什么。

在单位,小菁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还总是做很多原本不属于她工作范畴内的事情。因此,虽然她的年龄不大,但大家都管她叫菁姐,因为但凡大家有事需要帮忙,她总是随叫随到,真的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姐。然而,每当她自己遇到麻烦时,她却很难开口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自己解决,以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小菁来找我做咨询的时候,似乎已经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

我问她:“你看上去在生活和工作中人缘都很好,为什么会让自己有这么大的压力?难道你从来不向周围的人倾诉自己的压力和困难吗?”

小菁表示,她很害怕自己麻烦到别人,而且也没有什么可以倾诉的朋友。她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基本都是自己单向付出的关系,因为她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需求。

可是,每个人在遇到困难、面对压力的时候,都想得到别人的安慰。小菁每周来找我做一次咨询,只是为了能有个人听她哭一会儿。因为向我支付了咨询费,所以她心里没有那种麻烦别人的不安和歉意。

我很心疼小菁。在她的眼里,这个世界似乎到处都是需要她为之付出的对象,却忘了自己也需要别人的付出。她不敢相信自己值得别人为自己付出,因此便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些为自己付出的人。

因为在小菁小的时候,没有人为她付出过,她一直都在“被要求”:要懂事,要让父母开心,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如果她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遭受嫌弃与指责。小菁的父母从来没有尝试过满足自己女儿的要求,也从未意识到女儿其实也有自己的需求。似乎从小菁出生那一天起,她就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需要满足父母期待的“保姆”,不应该有自己的需求。一旦小菁有需求,就意味着要麻烦别人,这不仅不会得到满足,还会引发父母的厌恶。

很多像小菁一样“被爱无能”的人,从小就在被要求“懂事”“乖巧”“不给父母和别人添麻烦”中度过,他们早就忘了自己原本也有需求,忘了自己也有需要别人满足自身内心要求的权利、值得别人满足自身内心要求的价值。

所以,当有人为他们付出爱的时候,就会引发他们内心强烈的不安感。他们心里似乎总在说:“我算什么东西啊,值得你这样对我?”

这大概就是早年在跟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一再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感受:我的需求不重要,我不应该被重视,甚至我不应该存在,更不应该给别人带来麻烦。

5

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如果总是被当作大人或工具对待,就会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甚至不应该存在。在他的意识中,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那才是体现他自身价值的事。

他看不到自己,习惯性地忽视自己,因为他没有被人看见、被人满足自身需求的经验。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因为他的所有经历都证明:别人比自己重要,所以自己跟别人不可能是平等的关系。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人,在早年跟父母构建的关系里,父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是要围着父母转的。他们在同父母构建的关系里从未被确立过主人翁的地位,学到的都是如何照顾人、伺候人,他们无法想象自己被人照顾、被人爱的场景,甚至认为那样的渴望不应该属于自己,长大后自然缺乏心安理得地向别人索取的底气。

这样得到的结果便是:自己不爱自己,也无法让别人爱自己,反而导致别人习惯性地忽视自己。所以,“被爱无能”的人更容易吸引自私冷漠的、只知道无限索取的人。

这样的人,真的很让人心疼。

6

那么,如何才能终结这种“被爱无能”呢?

“被爱无能”的人对自己、他人、亲密关系以及对爱的理解存在很多错误的认知,这些错误的认知包括:

“我的需求不重要,我不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更不应该通过麻烦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别人的需求很重要,我的价值就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别人的需求,是否对别人有用。”

“因为维护亲密关系的唯一方式是付出,所以我不能亏欠别人,不能让别人为我付出得更多,这样别人就不会再爱我了。”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都不能做得不好,不能不满足别人的需求,不然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

“只要我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就会爱我。”

……

一言以蔽之,“被爱无能”的人认为,在任何关系中,自己的价值在于满足别人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就是自己做得不好,那么自己就是无价值的、不值得被别人爱的。

所以“被爱无能”的本质就是:自己不爱自己,自己对自己爱无能。

他们因为习惯了太多的“不被爱”,所以把“不被爱”看作正常的状态,而把“被爱”看作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被爱无能”的人在内心深处潜藏着大量的“嫌弃”与“被嫌弃”,正是因为这些“嫌弃”与“被嫌弃”,使得他们在构建亲密关系时,要么因遭到别人的嫌弃而“被分手”,要么令自己处于嫌弃别人的痛苦里。

他们的付出只适用于构建表面和谐的浅层关系,一旦遇到往深处发展的关系,就会触发大量的嫌弃、恐惧情绪。因为在一段关系里,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渴望,而这些需求和渴望曾经给“被爱无能”的人带来过无法磨灭的创伤记忆。

“被爱无能”的人在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羞耻感。

因为羞耻感,他们不敢心安理得地接受爱,不敢理直气壮地麻烦别人;因为羞耻感,他们习惯性地忽视自己;因为羞耻感,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获得爱。所以,在一段关系里,他们要么杜撰自己被别人嫌弃、抛弃的情节,要么把这种嫌弃投射出去,杜撰嫌弃别人、抛弃别人的情节。后者正是我们说的“爱无能”。

总之,他们有共同的观点:

“我(你)算个什么东西啊,怎么配被人爱?”

“要得到爱,自己得很完美才行啊。”

“要得到我的爱,你得很完美才行啊。”

想要终结自己的“被爱无能”,就需要学会处理面对自己时的那种羞耻感和嫌弃的心理,告诉自己:我值得被这个世界好好对待。

电影《心灵捕手》里,桑恩对威尔说:“躲避和不信任,是因为我们曾经被应该爱我们的人遗弃。”

但接下来桑恩使劲地摇晃着威尔的身体,大声说:“这不是你的错!”

所以,请把“羞耻感”和“嫌弃”扔给那些真正犯了错的人,不要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过错。你要明白,你没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也没有什么被人嫌弃的地方。

学会好好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有能力接受别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