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高原金字塔”:吐蕃王陵的考古发现与调查

“高原金字塔”:吐蕃王陵的考古发现与调查

书名: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作者名:霍巍本章字数:2311更新时间:2024-05-28 14:52:36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成为欧亚大陆上和唐王朝、阿拉伯大食王朝三足鼎立的重要政治势力之一。吐蕃王朝在其发祥地——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雅隆河谷的一个巨大的扇形台地上,兴建了王朝的祖陵,俗称其为“藏王墓”。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墓丘,高耸在河谷内的山麓之间,远远望去,如同在高原上兴建的一座座截去顶部的金字塔,高大雄伟,气势逼人。

藏王墓的考古发现始于20世纪中叶西方学者在西藏的考察活动。首先是意大利藏学家杜齐在1948年对琼结藏王陵墓进行了首次实地考察。杜齐绘制了藏王陵墓的分布图,并在两年之后发表了有关藏王陵墓的专著《吐蕃赞普陵葬考》,文中对藏王陵墓的形制、布局、墓前石碑及碑文内容等进行了记述与研究。后来,杜齐在其所著的《穿越喜马拉雅》一书中,曾专辟出“藏王墓”一节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藏王墓地考古调查材料做了比较。杜齐通过对琼结藏王墓地的调查敏锐地意识到:“王陵无疑反映了贵族家庭所遵循的葬礼习俗。一些贵族家庭,特别是赞普们从中选出嫔妃的家族更加举足轻重,他们经常与王室发生权力之争,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家族的成员也具有与赞普们同等规模的墓葬。在此,我们再次面临着这样一个需要未来的考古学家加以解决的难题。它需要对雅隆、拉萨和其他中心区域周围的古墓进行勘察及适当的发掘。”正是通过杜齐的一系列考古工作,藏王墓的考古调查开始进入各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之中。

1950年,德国学者霍夫曼根据文献考证,发表了《琼结地区之吐蕃王陵》一文。随后,英国人黎吉生也在对琼结藏王墓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发表了《西藏之早期墓地及8至9世纪时西藏之装饰艺术》一文,并在文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墓葬分布图及7幅照片,这些工作都为后来中国学者考察藏王墓地以及其他吐蕃王室贵族墓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者开始了对藏王墓进一步的田野调查与研究。1958年,王毅先生对藏王墓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藏王墓开展调查工作。1984年以来,配合西藏自治区开展的全区文物普查工作,藏王墓考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考古工作,是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在先后数次对藏王墓进行考古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墓地中的赤德松赞墓碑做了发掘清理。这次发掘将原仅仅露出地表不足3米的墓碑向下发掘到深约5米,使其完全暴露出土,并新发现原来深埋在地下的12行藏文碑文,使得碑文大意可识。碑文中首先追述了吐蕃先祖的功德,再列举了赤德松赞的成就,称颂其功绩远胜于前代,同时还对当时吐蕃与周围邻邦的关系、陵墓名称等也进行了描述。这是首次在藏王墓开展的正式考古发掘,虽然只发掘了赤德松赞墓碑的被掩埋部分,但对于认识这通重要的墓地碑刻的形制、图案、碑文内容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意义十分重大。

1993—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琼结藏王墓又多次进行了勘测,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这些调查工作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考古的航空照片、GPS和GIS系统等先进的手段,获取的资料较以往历次工作更为科学、全面。除了对各陵进行了更为精准的实测,此次考古工作一个最大的收获,是确认了藏王墓东、西两个陵区的存在。在后来发表的勘测报告当中,研究者总结道:“由现场看到,王陵的实际分布确实存在着两个分区,一在东,一在西,以西区陵墓数量较多,陵墓封土的规模也大得多。”这和古代藏文文献记载的情况以及以往调查的初步线索是吻合的。

2012年,为配合藏王墓保护规划的制定,四川大学考古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会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藏王墓进行了为期90天的田野考古工作,再次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此次工作主要可分为地面测绘和地下发掘两个方面。从地面测绘而言,首先,通过对藏王墓的全面勘测,获得各类高精度的地形及遗迹分布图,在历史上首次将藏王墓分布图的精度达到1∶2000,为开展文物保护、展陈设计等提供了最新的测绘资料。其次,通过实地观察与勘测,首次绘制了陵区内各现存墓葬的单体图共计53张,比例高达1∶200,并均附有GPS坐标点,首次精确、形象地将藏王墓现存的遗迹情况加以科学记录,形成完备的各陵墓建筑实体的考古线图、照片资料。再次,通过对藏王墓陵区的重点钻探,排除了以往考古调查中存在的疑点,首次将藏王墓的四至边界加以确认,并首次形成科学的藏王墓重点区域考古钻探资料。

地下发掘工作也有重大突破。通过对陵区内各处存在的地面附属建筑的全面调查和局部试掘工作,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发现——

首先,发现并清理了东陵区八号陵前的圆形石砌随葬坑,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定,其属于可能早于藏王墓东陵区的附属建筑物,从而首次为推测东陵区的始建年代及其与西陵区的年代关系提供了考古学的证据。

其次,通过全面的田野踏查,在东、西两个陵区内新发现并确认墓葬4座,将历史文献记载和既往田野工作中众说纷纭的藏王墓数量初步加以确定。

再次,在东陵区一号陵的三面发现有可能属于陵垣性质的土石结构石墙体,并通过考古试掘清楚地证明了其地层关系,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测试都表明其和陵墓封土属于同一时期,首次提供了藏王墓陵垣建筑的科学资料,填补了文献记载和既往田野调查工作的空白。这个发现也再次证明吐蕃王陵墓——藏王墓在其兴建过程中,受到了中原唐王朝帝陵营建制度的影响,采用了在墓地中修筑陵垣并在墓前竖立石碑、石狮等地面礼仪标志性建筑的做法,体现出吐蕃王朝效仿唐代中原礼仪制度的历史事实。

藏王墓是吐蕃上层统治阶级最高等级的墓葬,它的考古发现与调查、发掘和科学研究,是吐蕃时代考古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认识吐蕃王朝时期的丧葬礼制、吐蕃王朝与中原王朝之间在陵墓营建方面的深层交流、吐蕃与欧亚大陆各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等问题,均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吐蕃时代考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量级成果。

写作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