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1)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1)

书名:有时就想躲起来作者名:城闭喧本章字数:2175更新时间:2024-05-28 14:56:02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和我谈起过一些关于讨好型人格的问题。

比如,一位朋友跟我谈到她被父母安排到亲戚的公司工作。她说在那里过得非常痛苦,面对巨大的压力、无端的指责和辛苦的工作,她虽然几度快要崩溃,但还是强撑着去努力地满足公司的各种要求。

我问她:“你有没有考虑过离开那里,或者多跟父母交流一下你的真实想法?”

她说:“不可以的。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另一位朋友跟我谈到他总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有一次同事找他调班,他明明已经有自己的安排了,但因为不想伤了感情,索性就答应了。之后,他非常后悔,觉得自己本应该拒绝的。但他明白,他即使这次想清楚了,等到下次被人求助时,还是无法拒绝别人,依然会下意识地说:“没事的,反正我也没什么事。”

类似这样的事,也发生在许多找我咨询的人身上,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补充一句:“我知道我是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却无法改变呢?

网上有许多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这些文章会列出一些典型的特点,如上面事例中存在的不懂拒绝、主动讨好别人等。很多人觉得自己符合这些特点,就给自己贴上了讨好型人格的标签。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一旦面对别人的请求,就无法拒绝呢?”

我想告诉你:“决定你选择的,更多的是你的经验,而非知识、道理。”

就像电影《后会无期》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说的一样:“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即使你知道了很多知识、道理,它们依然无法真正地指导和改变你。因为这些知识和道理不是你亲身经历的,很难成为你的一部分。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那我们岂不是一直明知故犯,永远无法改变了吗?学习这些知识和道理还有什么用?”

实际上,知识和道理虽然很难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但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观察自己和世界的视角。

比如在处理问题时,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我发现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它的手段就好了。如果我没有成功,那就说明这个手段不好用,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反过来思考:为什么这个问题无法被解决?为什么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因为你自己不愿意改变。

这就如同抛硬币一样,人们总是在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用抛硬币这种方法来做决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抛出硬币时,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没错,无论硬币是正面还是背面,你都会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选择。所以,当你面临那些事情的时候,你主动选择了做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吐槽:“开什么玩笑,我明明很讨厌它,非常想改变它,怎么可能会主动选择它?”

原谅我的啰唆,我想把这句话再强调一遍:“决定你选择的,更多的是你的经验,而非知识、道理。”

请你记住,你个人的主观喜好,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选择。因为你本人,并不能客观地、完整地看清自己。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某一天当别人要求你帮忙时,你虽然很为难,但是仍然接受了,并为对方办完了这件事。做这件事的时候,你虽然很辛苦,但是会想:“没关系,礼尚往来嘛,我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我……”

看到了吗?你忽视了什么?是的,你自己主动合理化了讨好型人格。

当你向自己解释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解释”这个行为是你的经验强塞给你的选择,你会认为这是你自己的主动选择。

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我将通过两个事例,试着带你追溯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源。

从前,有个小女孩被寄养在亲戚家。因为见不到父母,所以她总是哭。但是亲戚不喜欢她哭,她一哭,他们就凶她,这样她哭得就更厉害了。

终于有一天,她好像知道了哭是没有用的,于是她再也不哭了。相反,她变得很懂事,亲戚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从来都不会拒绝和反抗。

因为从她决定不再哭的那天起,她就明白了一件事:我的身边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没有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人,没有一个人无条件地爱我,所以哭是没用的,我没有资格任性。

她的心中出现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这个伤口让她无法信任他人,并带给她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给予她一个信息:我只有满足周围的人,才是安全的,因为我需要他们,所以我必须顺从他们。不然我可能会面临可怕的冲突、惩罚,甚至被抛弃,饿死在外面。

所以,直到她长大,能够独立生活了,她还是唯恐自己不能让周围的人满意。

每次面对别人的请求,她心里总会出现一个无比焦虑、担惊受怕的声音:“千万不要拒绝啊,否则你会倒霉的。”于是她一下子变回那个无力的小女孩,并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拒绝它的后果自己万万不能承受。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他遭遇了欺凌,几个高年级的孩子把他堵在墙角拳打脚踢。在被打的时候,他看起来害怕极了,缩在墙角紧紧地抱着自己。他不敢还手,他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所以他除了抱住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最终,他只能哇的一声大哭。这几个高年级的孩子看他哭了,害怕把事情闹大,就离开了。

等到男孩长大后,他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些。但是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内心都是自卑的,在面对一些机会和竞争时,他常常会主动退出。

面对感情,他会因为害怕遭到拒绝,而避免所有的开始。尽管他已经让自己看上去,并且就客观来说,足够像个大人一样强大了,但那个被高年级学生欺凌的小孩始终活在他的心里。

一旦他面临选择,那个面对攻击却没有任何办法反抗的小男孩就会跑出来,让他再次陷入焦虑,让他觉得自己面对现实没有任何办法,让他觉得自己完全承受不了失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