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孤独的梦魇

书名:有时就想躲起来作者名:城闭喧本章字数:2650更新时间:2024-05-28 14:56:00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我身体弱极了,经常发生梦魇,多的时候一夜三四次。一开始我比较害怕,后来因为习惯了,就完全不在乎了,甚至还当成一种游戏。我会刻意在第一次惊醒后仍然疲倦的状态下入睡,这样很大可能体验到第二次梦魇。那种思维清醒着、身体却失去控制的感觉,很有趣。后来我的体质好了起来,许多年我都没有再出现梦魇。

直到最近,我做了一个很热闹的梦,梦中我回到童年,跟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逛街买好吃的,然后去朋友家打游戏。和朋友们结束愉快的活动之后,我回到家里,忽然没有预兆地摔倒在床上,身体失去控制。

在毫无防备之下,梦中更小些的我完全陷入了恐惧,我把这解释成忽然降临的病魔即将剥夺我的生命。我拼命地挣扎,使出全部力气翻滚身体,努力呼救,但口中只能发出婴儿般尖细的声音。我能感知到家人就在门外走动,于是拼命地制造声音,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在梦里用尽力气拍打胸口,敲打床头的墙,却只能发出微小的声音。

我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引起家人的注意,以致我确信自己就要死去了。就在那一刻,我醒了,马上恢复了对身体的控制权。

我并没有劫后余生般的庆幸感,反而开始恼怒:我怎么会被多年前就熟悉的梦魇游戏闹得狼狈不堪,丑态尽出?这么多年后,它终于又骗了我一次,那种被死亡笼罩的真实感让我全身发凉。

我陪伴过一些人走向死亡,也跟一些陷入死亡恐惧的人深聊过死亡。我觉得时至今日,我可以对这一话题保持清醒和平静。但是在这场假死的梦魇中,我是如此弱小和胆怯,忽然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感以及求生的本能,让我如此丑陋地挣扎与呼救。

许多年前的我,在现实中也曾有过朋友,我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梦里的每个细节都是那么真实,真实到我好像可以忘记现实,暂时回到那个年纪。对每一个伙伴,我是那样安心地信任着,没有任何成年人的计较与考虑。那是一种时间倒退、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感觉。仿佛我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回到学生时代,不再拒绝友情与爱情,参与到群体生活中,轻松地大笑。这些画面就像栩栩如生的海市蜃楼一样,让我迷恋不已。

所以,对人生从不曾认真努力过的我,在意识到将失去这一切时,才会那样恐惧,那样拼命地去挣扎,去祈祷,去渴望有人能来救我。

在我清醒以后,我并无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因为得知真相以后,我对死亡的恐惧感已如潮水般退去。

现实就是如此。我的大部分人生是如此空旷寂寥,没有什么人走进来,也没有什么故事,有的只是时时伴随我的清醒感,有的只是像看摆在眼前的电视一样的“看客感”。即便我努力地去面对那些极端的黑暗面,努力地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投入感情和精力,也只能让情绪暂时性地波动。长期作为倾听者的我,却几乎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

曾经,我的人生从不曾对现实世界开放,我没有参与感,也难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归属感。即便是曾经无限憧憬的爱情,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关现实的单方面幻想。简单地活着始终是我人生里的首要主题。

我回忆人生里出现过的重要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全部被我主动辜负过,然后彻底离开了我。虽然如今我已经能弥补自身大部分的缺陷,但某些缺陷仿佛永远都无法被补足。

一个人要见识过孤独的真正面目,才能逐渐意识到对群体失去归属感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在人生这场游戏里,他将无法收获任何值得开心和留恋的东西。 他即便最终被求生欲驱使着挣扎,也会发现这挣扎毫无意义,因为翻遍了各种联系方式,竟然找不出一个人来救自己。

事实上,我过往的生活中有过许多这样的时刻:整个人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深信着自己会永远孤独下去,永远不会得到快乐。但是在我走过人生最低谷的时期以后,我已经拥有了与自己辩论的能力,我变得格外清醒,用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更正了这个想法。

“是的,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异类,是个不能被人理解的怪胎。可是当你写下这些话的时候,不是清楚地表达着想要被人理解的渴望吗?世界这么大,未必没有像你一样奇怪的人,与其这样自怨自怜,不如去认识更多的人,增加交到朋友的机会。”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钥匙打开锁头时的“啪嗒”声。

在我过往的人生中,我多次放弃眼前的机会,放弃与人竞争,拒绝人们的感情,压抑对任何事情的欲望……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每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掉进某种混乱的状态中,然后放弃自己的决定权。

孤僻与自卑营造出了一种宿命感,这种宿命感像另一种梦魇一样剥夺了我对思维的控制权,让我深信,我就只能这样了——永远孤僻,永远得不到理解,永远是个异类。所以我永远拒绝,永远退缩,永远懦弱。

其实真相很简单。

因为自卑,所以害怕拒绝和失败,所以会退缩。因为退缩,所以自我厌恶。因为自我厌恶,所以要为精神寻找额外的支撑点,比如追求高尚的品德,讲究小众的爱好,或者热衷于所谓的美学意境、人生意义。

这样长期孤僻,长期寻求群体外的归属感,就会营造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宿命感。

这种宿命感会时刻提醒你:“不要去尝试,后果会很可怕。”“你就只能这样了,千万别去奢望。”“你就是个异类,好好把自己藏起来吧。”……然后你会被彻底蛊惑。

为了对抗懦弱、逃避带来的后遗症,你会选择“化被动为主动”和“不同寻常”两个办法来自我美化。每次你有退缩行为的时候,也是你最讨厌自己的时候,因为你必须给自己更多的认同感。

你会不停告诉自己:“我退缩是因为我不在意,不屑于与他们竞争。我追求的跟他们不一样,所以我主动退出而已。”

因此,自厌反而会让你更加骄傲和认同自己。这也是许多人骄傲和自卑、自恋与自厌会同时存在的原因。

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性格孤僻而成就极高的人。因此,很多人赞扬孤独,并因孤独而感到骄傲。比如传播广泛的那句“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就将孤独放到了庸俗的对立面。

然而,大师的孤独是主动选择的孤独,是为了在完成自我追求的过程中省下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而另一些人的孤独,则是被动选择的孤独。前者信念坚定,而后者总是在“世界与自我”“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摇摆——一段时间自我厌恶,一段时间自我认同。心中的矛盾越叠越高,他们很可能会迎来一次恐怖的精神崩塌。

当你无法承受现实打击的时候,你一直营造的自我认同感就会变成彻底的否定。

最终你不得不承认,你一直以来的坚持,追求的品德,追求的意境,追求的孤独和异于常人……只是你逃避现实的庇护所,都是假的。那种打击是毁灭性的,很可能会让你精神崩溃或者心理扭曲。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能给那些曾经跟我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一个警示:别再自怨自怜了,相比于获得认同感,“不断改变”才是更好的生命体验。

以前的我说:“只希望谁也别认识我,让我一个人躲在一个小地方孤独终老。”

而现在的我会说:“和你们在一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