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08 拉了一车圆白菜回北京

08 拉了一车圆白菜回北京

书名:你是我唯一的崇礼作者名:曾丹本章字数:2514更新时间:2024-05-25 17:21:47

“山里的圆白菜

真的好吃,

我们一起去。”

这是让我记到现在的一件趣事。

有一次,我带了两位部队医院的姐姐去马驹沟村。在这里先不提她们看见那片美景后不出意料的欢喜和赞美,先说说村里的圆白菜。

张大哥做的凉拌圆白菜真的太好吃了。第一次去吃了以后,这道菜就成了我每次去都必点的菜。

也没见他们放什么多余的作料,就是把圆白菜剁得细细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拌点盐端上桌,就是一碗吃了让人满口清香的难忘小菜。

按照张大哥的说法,主要是原材料好:“都是村里地里土生土长的。”

那口圆白菜,自然而然,把两位吃惯了精细餐食的姐姐也吃傻了,和我一样中了“毒”。

她们中的“毒”比我更邪乎。出了院子在村里转悠的时候,一位姐姐突然惊喜地叫起来。原来,她看到有位村民大叔开着一辆轰隆隆响声巨大的手扶拖拉机从村口拐着弯进来了。重点是,拖拉机上拉了整整一车圆白菜,不用问就知道,这一定是村民刚从地里摘了运回来的。

“我们去找村里人买圆白菜吧。这里的圆白菜多新鲜啊!”两位姐姐异口同声道。

当然好。可是当我们走过去,正准备和那位开拖拉机的村民说出我们的想法时,一位姐姐又突发奇想,她打断我的话,笑眯眯地跟村民商量:“这位大哥,你家圆白菜地在哪里啊?要不你带我们去,我们自己下地里去摘,摘了还是按照市价买。我们想多买一点,想带回北京去。”

这个建议好新鲜呢。开拖拉机的村民笑眯眯地答应了我们。所以那天,我们仨在村里的菜地里是亲自动手摘的菜,摘了一堆又一堆。所以后来,我的SUV车后座和后备厢是装满了山里的圆白菜回北京的。

车子里弥漫着清新的圆白菜味儿。

到了北京,两位姐姐都是叫了家里人下来接驾,左提右拎,一棵圆白菜都不少地把她们的胜利果实抱回家去了。

“那么多圆白菜,是怎么吃完的啊?”后来我问一位姐姐。

姐姐说:“早中晚,变着花样做,变着花样吃啊!你别说,那圆白菜和我们在菜市场买的口味还真的不一样啊!”

“那还想吃吗?”我笑着问。

姐姐顿了顿,略略迟疑了一下:“我买的最多,吃了一个月。刚吃完没多久,可以稍微缓一缓再说。下次我们再一起去那个村里摘圆白菜。”

说完,我们俩对视一眼,想起在地里摘了堆满整车的圆白菜的场景,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

我以为姐姐忘了这事儿了,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些天,我正好又和两位姐姐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跑偏了,从国家大事偏向家里的油盐酱醋吃吃喝喝了。说到吃,那位姐姐突然就旧事重提:“对了,我们什么时候去崇礼的马驹沟村摘圆白菜啊?我要再摘一车回来!”

“好啊!”另一位姐姐立刻举双手附和,“山里的圆白菜真的好吃,我们一起去。”

我:“?!”

崇礼莜面的民间故事

崇礼市委宣传部出过一本书,叫《画说崇礼》,里面就是用动画和民间传说的方式,讲了很多关于崇礼的地方人文故事,很好看。我就把其中关于崇礼莜面的传说抄录在这里了,也真的很推荐这本书。

提起崇礼的莜面,还有一个跟桦皮岭有关的神话故事。

崇礼是张家口大境门外的“口外”地区,桦皮岭是这里的最高峰,峰高岭阔,是最寒冷的地方。很早以前,这里什么庄稼都种不出来,人们只能靠狩猎和放牧度日。如果想吃点五谷杂粮,村民还得赶上牛车,拉上牛羊肉到“口里”换。如果在换粮路上遇到白毛风雪,人很容易被冻伤,甚至有冻死的危险。

桦皮岭脚下,有一位姓郝的青年,家里排行老二,人称“黑二小”。他心地善良,眼看着乡亲们缺粮的苦日子,心疼极了,便想上天找玉皇大帝乞求粮种。

说干就干!他请当地山神帮忙,腾云驾雾来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了自己的想法。

玉皇大帝一听就坐不住了,立马传五谷杂粮大臣上殿,大声询问众臣:“尔等谁愿去口外扎根落户,救济百姓?”

大头水稻很不情愿地上前一步,说:“口外天寒又缺水,像我这样的水稻作物,去那儿冻不死也得渴死,我还是适合生长在温暖的水乡。”说着弯腰向后退了几步。

站在一旁的谷子一副深表遗憾的样子,说道:“禀玉帝,臣可是打心眼儿里同情口外的百姓。可是,那里常年刮大风,您瞧我这小身子板儿,头大脚轻的,等秋后成熟的时候,一场大风就会刮得我颗粒无收啊!”

高粱也在一旁摇头晃脑地应声道:“就是就是,您别看我长得高大结实,也不怕旱,但我怕冷啊……”

其他粮食作物面面相觑,谁也不吭声。

看大家都缩头缩脑,小个头儿的莜麦站出来大声说道:“回禀玉帝,臣愿去口外!”说着挺了挺腰杆,环视一下四周。

玉帝很高兴,旁边的黑二小也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何日动身?”莜麦精神振奋,问道。

玉帝看向黑二小,问道:“黑二小,你说什么时候走合适?”

黑二小低头盘算了一下,说:“回禀玉帝,谷雨时节吧,让莜麦到口外稍作歇息,赶上立夏时节便可开犁下种了。”

玉帝点点头,一旁的莜麦坚定地说:“好!谷雨时节我准时赶到!”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眼看到了种地时节,崇礼桦皮岭仍然大雪封山,莜麦动不了身,连忙向玉帝禀报。玉帝捋一捋胡子说:“此事朕有办法!蟠桃园刚酿好一种烧酒,只要喝一口,就能暖身百年。你带一大坛烧酒去吧,冷了就喝几口,保你身暖气壮。”

莜麦对玉帝千恩万谢,离开了天庭。他抱起酒坛一气喝了二斤多,立马满脸通红。他紧了紧衣带,迈开大步,驾着祥云来到了口外。

莜麦虽然有酒暖身扛过了冻和霜,但是耳朵却被冻得又痛又痒。

黑二小见莜麦冻了耳朵,很不是滋味,于是,回村与对象兰花姑娘说了此事。兰花说:“这事好办,咱口外羊毛多,我给他织两个毛套套,套在耳朵上,一定冻不着!”

“好主意!”黑二小高兴地说。

第二天,黑二小将毛套套戴在莜麦的耳朵上,莜麦的耳朵立马暖和起来了。

扛过了霜冻,莜麦顺利地在口外生根开花。同时,他也有了一个特殊的标志,就是比别的庄稼多了一对毛耳朵。不信你拿一个莜麦翎子剥开看,里面的籽粒上都沾有细毛毛,那全是毛耳朵套子变的呀!

这年秋天,莜麦大丰收,口外的老百姓都笑逐颜开。

于是,莜麦成了崇礼的主要农作物,而崇礼的农民也有了一个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在春天种莜麦时,他们要往麦种里拌烧酒,为其壮身御寒。秋天打场时,他们在脖子上缠块布,防止莜麦毛子钻进衣服里刺痒人。

千百年来,莜麦磨成的莜面,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美食。如今,随着崇礼的知名度日益高涨,崇礼的莜面也走进大都市,甚至还漂洋过海,走进异国他乡,逐渐成了世界的莜面。

真的很久没有听过这样纯粹又好听的民间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