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盖天八事》(1)
书名:扬雄传作者名:王青本章字数:2858更新时间:2024-05-28 14:52:09
在汉朝以前,人们一直相信盖天说。最早的盖天说是天圆地方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种说法大致始于商周时代,主要观点是认为天是固体的,形状像盖子,在上空每天旋转一周;并有七衡六间图,用以说明昼夜变化、寒暑更替等问题;主要观测手段是立竿测日影。这种说法经不起仔细推敲,好多人对此都提出过疑问。他们认为,天地应形状相同,如果是方的,天和地都应该是方的,如果是圆的,天和地都应该是圆的。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天就盖不上地的四角,这怎么可能呢?曾子在回答这一疑问时说,天圆地方,指的是天道是圆的,地道是方的。曾子将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加以哲学化,把原本是描绘形状的“圆”“方”理解为天与地的属性规律,巧妙地弥补了这一古老说法的缺陷。不过,这也说明,“天圆地方”这一学说体系是存在致命缺点的。
到了汉代,为了更好地说明天象,回答有关责难,盖天说对自己的理论又作了重大修改,形成了所谓“第二次盖天说”。据南北朝时期祖暅《天文录》一书记载,盖天说实有三个派系:一派说天像车盖,游于八极之中;一派说天像一顶斗笠,中央高而四边低;第三派说天像一个倾侧的车盖,南边高,北边低。第三派的说法没有著作传世,在王充的《论衡·说日篇》中,我们约略可以窥见其大致思想。具体说来,这派认为,天是南高北低,所以天极在人的北面。天就像打开的伞斜倚在平地上,伞的顶端就是北极。顶端既然是在北方,说明天南边高,北边低。
西汉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天体学说体系,那就是“浑天说”。浑天说的天地观是:天地像一个鸡蛋,天像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当时的一些学者开始制造浑天仪,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学说与天象是否相符。根据浑天说,人们能够制订出比较准确的历法,能够准确地解释日食、月食现象。据扬雄说,浑天仪是武帝时期蜀人落下闳创制的,之后由鲜于妄人测量,到宣帝时,耿寿昌照着又做了一个。落下闳根据浑天仪定时节,作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 4381日为一朔望月。太初历在后来的183年间一直被沿用,其间只作过几次小的修改。
以下,我们引述周桂钿先生在《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中对扬雄天文学理论的介绍。
扬雄原本是信从盖天说的,早年的他认为天如盖子,往左转,日月星辰随之运行。他还画了天体运转轨迹图,标示四季、历法以及昼夜的变化,想要垂法后世。后来他改信浑天说是受朋友桓谭的影响。据桓谭说,就在扬雄准备画图来表示天体以及运行度数时,桓谭问他:“天如果像盖子那样转动,人住南方,日在南边轨道为白天,日在北边轨道是黑夜。从图上可以看出,北边轨道长而南边轨道短,那为什么现在昼夜的时间长短却相当呢?”
又有一次,扬雄和桓谭一起去奏事,在皇宫门外等待皇帝召见。他俩都坐在白虎殿的东厢房走廊下晒太阳。一会儿,日光移走了,他们晒不着太阳了。桓谭便对扬雄说:“天体如果像圆盖子那样旋转,阳光应当照在走廊下,然后慢慢地向东转去,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逐渐向上移动。现在这种情形跟浑天说是相一致的。”
正是在与桓谭不断的交流辩驳中,扬雄放弃了盖天说,成为浑天说的热心拥护者。为了更好地了解浑天说,他曾经请教过作浑天仪的老工人。这位老工人说:“我年轻的时候做这项工作,只是根据规定的尺寸法度,并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慢慢地开始知道其中的原理。到现在七十岁了,刚刚做得熟练了,又快死了。现在我儿子也爱学作浑天仪,也像当年的我,等到他懂得其中的原理时,也快要老死了。”
扬雄改信浑天说之后,对盖天说进行了责难,写下了《难盖天八事》,这篇文章保存在《隋书·天文志》中。文章主要从当时的盖天图上寻找盖天说不能成立的依据。我们现在引述的所谓盖天图,就是七衡六间图,就是在假想的天体上,以北极为圆心,画7个间隔基本相等、大小不同的同心圆。这7个圆圈叫“七衡”,七衡中间的6个间隔带叫“六间”。最小的圆叫内衡,最大的圆叫外衡。七衡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内衡和外衡之间这一环带被涂上黄色,即所谓黄道,太阳只在黄道内运行。夏至那一天,太阳在内衡道上运行。从夏至日到大暑日,太阳在第一衡和第二衡的中间,即第一间运行。大暑日当天,太阳在第二衡上。依此类推。秋分日在第四衡上,即中衡上,霜降日在第五衡上,小雪日在第六衡上,冬至日在第七衡上,即外衡上。从冬至开始,太阳又往内衡方向运行,于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分别经过第六、五、四、三、二各衡,在夏至那一天,太阳又回到内衡轨道上。
这七衡的直径分别是23.8万里、27.8万里、31.7万里、35.7万里、39.7万里、43.6万里、47.6万里。日光可照到16.7万里远处。太阳在外衡运行时可照到的天体直径为47.6万里+16.7万里×2=81万里。
盖天说认为周都离北极10.3万里,也就是说北极往南10.3万里就是周都。日光只能照到16.7万里远,人们也只能看到这么远的光源射来的光。因此,以周都为圆心,以16.7万里为半径,所作出的圆,就是身居周都的人所能见到的天体。他们把这一部分涂上青色,叫青图画。青图画的圆边看起来是天地相连接的地方,现在叫地平线。
如图所示,A″B″C″是外衡。冬至日,太阳在这一轨道上运行。人们在周都O′上看到太阳从东南方向的A″处出现,到西南方向的C″处没入。中午时太阳处在B″上,离周都很远,因此从周髀上看到的日影最长。这时太阳在最南的轨道上,所以又叫南至。春秋分的时候,太阳在中衡运行,从周都O′的正东方A′出来,入于正西方的C′处。到了夏至,太阳在内衡运行,它从周都O′的东北方向A处升起,入于西北方向的C处。夏至的中午太阳在B点,离周都O′最近,因此,每年夏至日中午是一年中日影最短的时候。由于周都在内衡以内,即使太阳到了最北方,也还在周都的南方。
气候随太阳运行的远近而变化。冬至日,太阳离周都最远,所以寒冷;夏至时,太阳离周都最近,所以炎热;春秋分时,太阳离周都不远不近,因此,气候也就不冷不热。每天之中,早晚太阳距离远,中午太阳距离比较近,气温也是早晚凉而中午热。人们一系列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盖天说都用这个图来加以说明。
扬雄《难盖天八事》的第一难是,太阳沿着黄道东行,昼夜都沿着相同的轨迹。牵牛距北极北110度,东井距北极南70度,一共是180度。周三径一,二十八宿一周天应该是540度,现在只有360度,这是为什么?
盖天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一幅平面图。二十八宿围绕着北极星组成一个大体上的圆环,共有365 度。这些星宿分为4个区域,即东、西、南、北,每个区域有7个星宿。牵牛在北区,东井在南区,它们遥遥相对。牵牛在北区距离北极110度,东井在南区距离北极70度,牵牛到东井180度。根据周长与直径比为3︰1,二十八宿周天应该是540度,为什么现在只有360度呢?这是扬雄从牵牛到东井的直线距离来责难盖天图。盖天说认为天是拱形的,但画盖天图时却忽略了拱形的说法,把拱形面的星图勉强画在平面上。从盖天图上看,牵牛到东井本来是呈弧线的,如今却变成了直线,于是产生了矛盾。扬雄的责难可谓击中要害。
第二难是,春秋分的时候,太阳出在卯位,入在酉位,而昼漏为五十刻。天盖转的话,晚上应该是白天的两倍。现在晚上也是五十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