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目 录
金钱板
书名:蘅迹作者名:王悦蘅本章字数:643更新时间:2024-05-29 14:46:16
以前我对金钱板几乎是毫无了解的,只是知道四川竹琴和金钱板很不一般,曾看过相关演出的片段。
作为四川的经典艺术表演形式,金钱板竟然鲜为人知。
可当你搜索网页,却发现大师们已然做了很多,进校园、收弟子……
我自然是好奇的,并自然而然地问罗大师有关金钱板及其表演者生存的问题,除了演出还有哪些谋生手段。
“要生存,这方面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但还是没有商业化。”
几乎所有在某个艺术领域称得上大师的人,都是不那么愿意将自己的艺术商业化的。
为了传承这项艺术,和糖画的家庭传承不同,金钱板艺人更多的是想将其普及给大众。
“展演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金钱板,接下来的讲座、讲课是为了让人们了解金钱板,后来再培训,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参与金钱板。”
事实上他们“有意识地给下一代”的思路是有效的,至少那日我去曲艺中心时,整个排练厅都是人。
据说,20世纪70年代,因为人们的娱乐方式相对单调,金钱板相当盛行,可以说是会打金钱板便不愁饭碗。改革开放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金钱板开始衰落。数据便可以说明其受到的巨大影响:1982年时,一年可以有一百场表演,到了1988年,一年十几场,到后来一年只有几场,很快,便几乎没有了。
近些年,相关政策出台后,景况才有所好转。
罗大师近乎公益性地推广金钱板这门艺术,也收了不少徒弟,据他说他的徒弟还有国外的。
“就算一些学生他们后来变忙了,但金钱板对他们而言依然是终生的爱好,他就算不天天打,也牢记于心。”
如今的金钱板,越来越像那些乐器一般,成为许多人的爱好,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这样的金钱板,也许会更好。
(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