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匙
书名:蘅迹作者名:王悦蘅本章字数:1104更新时间:2024-05-29 14:46:06
开锁的过程是无比容易的,无论锁眼看起来多么复杂、多么深,只要有那把相应的钥匙,就成了。
人人都喜欢这个过程。钥匙小巧玲珑,伸进锁孔轻轻一转,一切都迎刃而解。没有人喜欢那根铁杵,丑陋而笨重,用尽全力也打不开那么一把比它小很多的锁。
这是通理,蛮力和巧劲,当然以巧劲为先。硬性相抗与选择适宜的方式相行,后者自然是更好的。
于是,出于人的本性,也出于相对理性的分析,那把钥匙已然成了水中央的伊人。人们日里追寻,夜里辗转渴盼,希望遇事能做那把钥匙,摸清了门道后,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人们也对社会中的“钥匙们”感到艳羡,他们问“钥匙们”秘诀,试图模仿“钥匙们”的一举一动。自然,似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困难面前、人生征途中成为“钥匙”的。
道理如此简单,人们的选择似乎也没有错,可那门上的锁,又为什么拿不到钥匙呢?
所谓“成功的花”的道理,在此也是通用的。
钥匙,最为突出的特点自然是“匹配”。因为匹配,所以轻而易举。
可匹配本身,却从不轻而易举。
它需要去了解、雕刻、寻找,最后才能上演那幕成功的仪式。人们,总是忘了仪式之前的东西。
古时的佳句,皆被人赞颂“用词巧妙”。可光知道“用词需巧”是不能造就佳句的。贾岛的“推敲”不需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也是如此。又如林黛玉告诉香菱的那样,吟诗需读书。没有万卷的积淀何来开口的惊艳?
厚积方能薄发,这厚积,其实包括了钥匙成为钥匙的过程。而人们,总是忘了这一点。
世人喜欢把各种成功归结在“匹配”“合适”等词上。如陆羽,人们会说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成就了《茶经》。可他们忘了,《茶经》的著成何其艰难。陆羽本孤,被僧人收养而成人。他终日寻茶觅泉,于苕溪之湄而成《茶经》。他确实做成了“钥匙”,在茶这一领域,陆羽无疑是最好的那把“钥匙”,打开了茶的大门。可即使如此,他仍是努力非常才有此成就的。
所以“巧劲、巧劲”,还是有个“劲”字在后头。
梅花,是古往今来所有人夸赞的对象。它被赞曰“冰姿自有仙风”。从今日的角度来看,梅是成功的。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梅打开了他们的心锁。梅呀,多么巧妙,开在冬令,不与姚黄魏紫争妍,不似四月芳菲般媚俗。
梅花是冰姿,连梅子也是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在身。
可梅,无论开的时令多么巧,无论姿态多么妙,它成功的根本,还是“凌寒独自开”,因为面对风霜,因为独自一个,才酿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话。
因此,人人皆知需要做把钥匙,“最了解”无比可贵。
可“巧”和“劲”是分不开的。
不如假设一下那根铁杵如何成功。那根铁杵明显不是那把锁的钥匙,但它能够撞开木门,抑或是窗子。选对这些途径,便是“巧”,便是做成了钥匙。
可达到,还得用劲儿推。
(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