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六 要不要参加考级

六 要不要参加考级

书名:家庭钢琴启蒙课作者名:段召旭本章字数:3110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31

我国现在是学习钢琴的“超级大国”,拥有数千万的琴童,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琴童都会参加钢琴考级,因此中国也算是“钢琴考级大国”了。

自从考级出现以来,就一直有家长纠结要不要参加考级;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考级机构,家长也会产生应该选择哪个考级机构的困惑。很多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解答,并痛批过考级中存在的种种乱象。然而,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源于需求。因此,我想从考级究竟满足学琴的哪些需求、解决学琴的什么问题这两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奔忙的周广仁先生看到,很多琴童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自己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学习是否规范等问题感到茫然,于是她牵头办了两家钢琴考级机构。周先生办考级机构的初衷,是帮助业余学琴的学生进行阶段性鉴定,并让学生能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学习方向调整。由此可见,虽然很多职业钢琴从业者小时候也参加过考级,但考级的主要目标人群其实是业余学习者。周先生当年对于考级作用的定位,是帮助业余学习者找到前进的路标,给钢琴老师指出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使钢琴教学能在正规的轨道上顺利进行。因此,在考级中评委除了给出成绩,还会写出考生的优缺点。这个惯例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周先生发起的考级,满足了广大学生渴望得到专家评委专业意见的需求,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参加考级的人数逐年递增。随着琴童数量的增长以及考级这一形式逐渐被认可,考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文化和旅游部(包括原文化部)申办了考级资质,考级市场也变得良莠不齐了。

我注意到,在为孩子选择考级机构时,家长们通常有着不同的需求。一部分有识之士会问老师:“哪家考级比较权威?证书含金量较高?”这样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一些所谓“严”一些、“不好过”的考级机构,愿意让孩子多付出些努力,拿到更有说服力的证书;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会咨询老师:“哪家考级好通过?”“我们要在小学毕业前考完最高级……”这类家长以考级通过为最高目的,即使自己都能听出孩子弹得磕磕绊绊,但只要拿到证书就行,如果能拿到优秀当然更好。

钢琴老师们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一些平时不好好练琴、上课也不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却紧盯着考级结果。学生一旦通不过考级,家长就把责任都推在老师头上,就要求换老师。反过来,如果学生全部通过考级甚至全部都是优秀,老师进一步招生也会更容易。因此,到底应该建议家长选择严格正规的考级机构,还是选择“好过”的考级机构,老师也很为难。有时考虑到招生问题,有些老师恐怕很难坚持前者。

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们存在着诸如此类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考级机构为了抢夺生源,在利益驱动下无下限地降低标准,考级通过率几乎为百分之百。在这种情况下,考级各环节的严肃性形同虚设。

一个正规考级的首要标准,就是由本专业的专家来担任评委。注意,我这句话的重点不是“专家”,而是“本专业”。这方面做得比较规范的考级机构,即使去外地考点举办考级,也是由领导带队,有几个专业的考级,便带多少学科的专家评委一起去,非常正式和正规。然而,一些考级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只派一两个评委到地方上,不管考生是考钢琴还是声乐、弦乐、管乐、民乐、朗诵等,全都由这一两位评委打分。曾经就有一位二胡专业的评委,在某地担任钢琴考级评委长达数年。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使在音乐专业内部也是如此。之所以存在这种“综合评委”,就是因为在考级机构眼中评委并不重要,反正只要学生报名就能通过。

同样是为了节省开支,一些地方上的考级承办机构常常“谢绝”总部派遣评委,而是在本地聘请一些老师当评委。但是,他们又担心考生们认识这些老师,让考生们觉得太过儿戏,于是便和相邻地区交换评委。这样一来,既是陌生的面孔,又省下了一笔评委费。我并不是说地方上的老师就一定没有评委的水平,但是文化和旅游部对于考级评委的资格是有明确规定的,必须通过考核拿到部里颁发的评委证方能“上岗”。

曾有一位考级评委跟我讲过一个她经历的“趣事”:某次她被派到某地担任评委,考级应在她抵达的次日开始,可没想到,在她到达当天,承办机构就拿出一沓考级的评分表来,和她说“我们已经都考完了,您给签字就行了,这样您明天也不用辛苦了”。

如此这般令人意想不到的操作不一而足,在此不再赘述。除了评委环节,评分流程也常常由于利益驱动而失之偏颇。

曾有某评委到某地为考级打分,遇到一个学生不仅只会弹一首考级曲目(应弹四首),而且速度也远远达不到应有的基本要求,于是该评委毫不犹豫给考生打了不通过。结果没过多久,承办机构就来找他说这位考生面临升学,需要考级证书,强行要求评委将结果改为优秀。

一些地方在考级过程中,竟让考生的指导老师坐在评委身边,对评委的评审指手画脚,左右评审结果;还有一些承办机构甚至想出一个“降级通过”的办法,即如果考生考的是八级,没达到要求,评委可将其降到七级或五级等较低的级别。这种做法听起来聪明,但是荒唐透顶。如此一来考生岂不是可以直接考最高级,然后由评委看着降?

除了左右评委和考试流程,很多考级机构对教材的使用也极为“宽容”。考生要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的考级备案,是要提供相应考级机构教材的。有些考级机构为了吸纳更多考生,允许考生随便弹奏一家考级机构的教材,不用专门练习该考级机构的教材。这种做法当然方便了考生“拿证”,但一个考级机构用其他机构的教材考级,不仅本身已经构成侵权,而且既然用别人的考级教材,那么你的考级有何存在的必要性呢?难道就是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拿证”的机会?

这样的功利之心也影响到了钢琴教学。一些钢琴老师自以为通晓了考级的“门道”,想出了很多“捷径”。比如,由于考生多、时间紧,考级通常不会每首曲目都听完,基本练习也只是抽查。于是,一些老师就让学生只练某几个调的音阶和琶音,曲子也只练熟前面的部分。经常有评委遇到这样的考生,前面听着还挺像样的,突然就停下来不弹了,问其原因,孩子倒是实在,说“老师没让练后面的部分,说评委不会听的”。

还有一种考级中急功近利的现象,就是盲目地跳级,拔苗助长。很多家长也曾经问过我考级能否跳级、跳多少级合适,对此我的回答与周广仁先生曾和我说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按部就班、按顺序每一年或半年考一级,不要跳级。考级的级别是根据琴童的普遍能力来设计的,那些能够跳级或一年内跳很多级并能达到要求的,都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而大多数业余琴童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在考场上所见到的跳级考生,通常都是勉为其难地弹着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作品,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弹者痛苦,听者难受。

关于考级的种种匪夷所思的“奇景”,难以全面描述,先就此打住。当年周先生创办考级之时,一定没想到会出现今天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苛责某些考级机构不守底线、唯利是图。之所以存在这样的乱象,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虚荣心作祟。很多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连规定曲目都没练下来,有些学小提琴的孩子甚至连音都拉不准,家长却为孩子通过考级雀跃不已,甚至和亲戚朋友炫耀。这岂不是自欺欺人?

考级的种种乱象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对于要不要考级、选择哪家考级机构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是要从事专业学习,走专业道路,完全可以不考级;对于广大业余琴童来说,就看是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得到专家真正的指点,还是为拿个证骗自己高兴一下,前者当然应选择参加正规、规范的考级机构举办的考级,后者就无所谓了。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那些被传为“严格、不好通过”的考级机构,其实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考级人群的性质和特点,根本没有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考级的学生,以专业的眼光看,已然相当宽松,他们所坚持的不过是演奏的底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