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绝对的控制感(1)

绝对的控制感(1)

书名:无惧焦虑作者名:瞿洋本章字数:188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8

在生活中,为了排除各种负面的可能性,我们会更容易关注和聚焦在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上。而当发现无法完全排除所有的负面可能时,一些焦虑者便开始焦虑与担忧。这些焦虑者希望能够对所有事情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控,只要有一件事脱离了他们的半点儿掌控,就会产生失控感。这种失控感会令他们对哪怕万分之一甚至更小概率的负面可能性结果感到惶恐不安。这种试图对所有事情做到百分之百掌控的情况,事实上是对不可控或不确定性缺乏忍耐力的表现。

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只有试图获得绝对的安全感后才敢于行事。例如,一个人怕狗可能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你遇到过因为怕被狗咬不敢上街的焦虑者吗?这些焦虑者所害怕的并非单纯地被狗咬,而是怕自己得狂犬病。我们都知道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的可怕疾病。这些焦虑者因为怕被狗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生怕上街被疯狗咬;如果必须外出,他们也会选择开车或者骑行,因为这样即便遇到了狗,也很难被狗追上。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被狗咬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而被疯狗咬的概率就几乎可以被直接忽略了,尤其是在城市中。况且,一个人即便被狗咬了,也可以通过注射狂犬疫苗来补救。但由于狂犬病具有近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这让不少心存此类恐惧的焦虑者试图获得绝对的安全感后才敢出门。可谁又能担保出门后绝对不会遇到疯狗呢?不过,没有此类困扰的人,根本不会去关注这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或多或少地有过不安全感,都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些可怕的想法。比如,当飞机剧烈颠簸时,我们会想到要坠机了;我们去银行存钱,会担心以后钱取不出来;我们在海里游泳,会担心有鲨鱼或被有毒的动物蜇到,等等。幸好这些想法很多时候都只是一闪而过,并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但是,一部分焦虑者确实会为这种概率极低的事件惶恐不安、裹足不前。

当然,你可以用负面暗示或灾难化想法等思维模式来解释他们的担忧。但是,与灾难化想法不同的是,寻求“绝对化控制感”的人往往并不认为“灾难”即将来临,或感觉自己已置身于灾难情景中,他们更多的只是担忧低概率的灾难性后果会不幸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甚至理性地认识到,他们所担忧的“灾难”发生概率很低,但是由于无法获得绝对化的保障,不能排除一切可能的风险,于是变得忧心忡忡。

他们为了规避这种低概率情况的发生,会回避一些日常行为活动,比如乘坐飞机、出门遛弯等。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为什么那个遭难的人就一定不是我?只要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就是不安全,就有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心存此类困扰的焦虑者关注的是那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灾难”,明知道“灾难”基本不会发生,但仍担心自己不幸会遇上“灾难”。为了获得“绝对的安全”,他们宁愿回避对普通人而言根本不是问题的日常行为活动。

寻求百分之百的确定性和掌控感显然并不现实,但越高程度的不确定性,确实越会增加人们的风险预期,并且引起相应的焦虑与担忧。例如,空难事件令很多人对乘坐飞机都心存深深的恐惧,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敢坐飞机。假如飞机事故发生率提升至十分之一,即乘坐十次飞机便可能碰到一次大的风险,你是否还能淡定从容地登上飞机?假如你所生活的城市狂犬病肆虐,你是否也会害怕出门散步?很显然,风险的高低程度决定着人们的焦虑水平。

确定性越高、掌控感越强的事,越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相反,风险概率的不断增加必然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担忧与恐惧。例如,在投资中属于保守型的人,大多会选择确定性极强的储蓄存款——存款到期后,银行会按照约定的利率连本带息返还给投资人。所以,进行储蓄投资的人对收益可以获得极强的控制感与安全感,但收益很低。为博取更高的收益,一部分人选择了股票投资,但为股票投资而焦虑的人肯定要比为储蓄投资而焦虑的人多得多。随着投资风险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水平也会升高。当然,选择高风险投资的人也会相应少得多。或许我们也可以将那些寻求百分之百确定性的焦虑者视为正常群体的极端状况,因为他们对风险的耐受度或阈值比正常人低很多。

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并非焦虑者的专利,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对不确定事情的不同程度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对我们而言很重要的事情。例如,正在等待高考成绩的考生、等待医学检查结果的病人等。你对结果越在意,等待的过程可能就会越焦虑。但不是每个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或不可控性时都会焦虑不安,这取决于个人对不确定性的忍耐力。这种不确定性或不可控性是产生焦虑的核心心理因素,不确定性或不可控性的程度越高,越容易引发焦虑;反之亦然。

那么我们在过度地寻求绝对的掌控感与确定性时,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