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焦虑的历史记忆

焦虑的历史记忆

书名:无惧焦虑作者名:瞿洋本章字数:187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8

了解了焦虑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后,人们可能一提到焦虑就想远离、消灭它们,仿佛焦虑已成为人人喊打的“恶魔”。你可曾想过:为何焦虑情绪竟如此普遍地几乎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为何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偶尔会产生紧张、担忧、烦躁等焦虑情绪呢?正所谓“存在即合理”,那么焦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焦虑是与生俱来的,它甚至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虽然焦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情绪体验与诸多不适感,让我们痛苦不堪,但你可曾想过:焦虑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它除了伤害我们,还有积极的作用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当一辆汽车向你飞驰而来,你顿时感到极度害怕,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同时快速地躲开……

临近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你开始变得压力重重,无法放松,担心时间不够用,于是急迫地开始写论文……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举不胜举。或许正是我们的焦虑和担忧,让我们在面对危险或威胁的状况时产生预警,并快速采取有效的行动,从而避免潜在的负面甚至灾难结果的发生。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因恐惧而快速避开,为规避因无法按时完成论文所带来的后果而加速论文写作进程……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活着,而焦虑与恐惧促进了相应保护行为的发生。

其实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出现了焦虑。焦虑是遗传进化的产物,是一种历经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能力。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要时刻面对来自猛兽、饥荒、疾病、部落争斗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他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只有懂得未雨绸缪,才能顺利地生存下来。高度的警觉让他们可以时刻留意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那是一种预警;而恐惧则会激发人体的快速逃逸反应,帮助他们远离各种危险。他们必须思考得更多、更全面,才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性因素并加以避免。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更好地谋划未来,比如如何抵御外族入侵、自然灾害等。总之,他们不得不去关注各种负面甚至灾害性的因素,以便做到防微杜渐。焦虑使他们可以趋利避害,建立自我保护机制,从而更好地生存。这也是焦虑的合理性机制。

历经百万年,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那套“焦虑模式”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它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成为我们的“遗传编码”。通过前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焦虑的确在很多时候起到了保护我们的作用,并且帮助我们有效地规避了不好的结果或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当今的文明社会并不像远古社会那样时刻面临着生存威胁。那么,我们显然没有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努力搜寻一切可能的危险因素。

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努力寻找各种危险与威胁因素的目的是规避或消除潜在的威胁与风险,从而获得我们期望的好结果。然而我们对于各种负面可能性的过度关注却强化了焦虑情绪,让各种假想的灾难后果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难以消散。大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运转,各种可能的糟糕后果不断涌现,让我们一刻不得闲。

但是,很多担忧并不是客观理性的,其更多地源于我们的直觉判断或仅仅是假想结果。例如,领导与我谈话时一直板着脸,我猜想,他应该不喜欢我;我对同事的观点没有表达赞同,担心会不会得罪他;反复回想刚才与客户交流时自己有没有说得不妥之处。当被各种想象中的纰漏与错误的念头充斥时,你可能正处于一种“神经质”状态,被焦虑情绪淹没了,并且感到无比痛苦——恰恰得到了与我们预期相反的结果。

虽然从进化角度看,焦虑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安全可能,但过于敏感的“预警系统”会使我们饱受焦虑情绪的折磨。焦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难以完全消除。相反,如果焦虑完全不复存在,我们就会将自己置于险境,比如你会对一辆向你飞驰而来的汽车无动于衷。因此,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完全消除焦虑,而是将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例如,一个学生在备考阶段感到些许紧张,这种状态可能更有利于激发他的学习动力,抓紧时间,专注于复习功课。但如果该学生焦虑得已经坐立难安,心率过快,呼吸困难,这时恐怕就无法专注于学习了。焦虑情绪与效率的倒“U”曲线,揭示了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效率呈正比关系,即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效率也会随之增加,但当焦虑情绪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工作的效率则会随压力水平的不断升高而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将焦虑视为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会帮我们识别和预警危险以及各种可能的负面后果,还会严重地侵袭我们的情绪。面对焦虑,关键是要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非彻底地消除。事实上,我们在一生中也不太可能做到完全没有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