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书名:无惧焦虑作者名:瞿洋本章字数:1428更新时间:2024-05-28 14:54:27
焦虑不仅常带给我们担心、恐惧、紧张、烦躁等负面的情绪体验,还常伴有心率过高、头疼、胸闷、震颤等生理反应。如果你认为它仅仅威胁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你就错了,它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实际上,心理与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情绪与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它强调人的七情是人体发病的诱因。例如,在中国历史典故“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中,伍子胥因为过于忧愁,一夜之间头发全变白了——这就恰恰说明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会变得急促,手心会出汗……这些都是情绪对身体的常见影响。当处于情绪激动、紧张焦躁的状态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头脑发胀,面红耳赤。此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血管收缩,外周动脉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此外,诸如愤怒、焦虑、恐惧、抑郁、挫折等情绪因素,还与心脏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增加心肌梗死的患病概率,同时也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焦虑症状的患者约占70。据统计,焦虑可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36,并且近50的短期死亡率与其相关。在患过突发性心搏停止的人群中,有20的患者在发病前24小时曾有过严重的心理压力。其心搏停止的原因就在于焦虑或愤怒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突然增加,致使数千条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收缩,从而迫使心脏以高速、迸发的跳动来补偿供血的不足,结果在这种超负荷跳动下心搏骤停。此外,机体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加速血管粥样动脉硬化,并最终形成血栓。
焦虑除了对心脑血管有影响,还是产生癌症的诱因之一。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其免疫功能就会相应下降,甚至诱发癌症。研究发现,焦虑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涉及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多个不同的层面。对此,国外的研究者曾做过一项实验。
研究者们将出生8—18个月的小白鼠分成了等量的两组,第一组放在摇床上旋转,第二组则放在非常安静、没有紧张感和压迫感的环境里。结果表明,第一组小白鼠有80以上患了癌症,而第二组小白鼠在14个月内只有7患癌。又比如,我在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好,平时努力且争强好胜,对学习成绩和排名很看重,因此时常会有压力感。这些学生一到考前就生病,有时感冒发烧,有时会在考前不停腹泻。他们平时身体很健康,但一到大考前便如此——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与焦虑脱不了干系。因为人体处在焦虑和压力状态时,会不断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从而抑制免疫功能发挥作用,使免疫系统更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影响,焦虑还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消化系统是最易受情绪影响的部分,慢性压力焦虑会破坏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导致出现多种消化系统问题。同时,相关研究已证实,哮喘与焦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压力水平升高可使哮喘发生的概率翻倍增加;怀孕期间,焦虑也会增加宝宝患哮喘的风险。
很多时候,人们在出现诸如胸闷、气短、头晕、疼痛、便秘、腹泻、发烧等躯体症状时,首先想到的是得了什么疾病,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这时就需要考虑焦虑情绪所导致的躯体化反应的可能性。减少焦虑不仅可以令我们情绪稳定,精神舒适,还能使因焦虑情绪引发的躯体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除,从而促进身体健康。